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适用于高通量筛选的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抑制剂筛选模型,并以此模型进行XO抑制剂筛选。方法建立XO活性的紫外检测法及其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并用此筛选模型对71760化合物与粗提物进行筛选。结果通过对筛选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并对71760样品进行了初筛,发现27个活性化合物,命中率0.038%,其中17个有较好量-效关系。结论建立了稳定灵敏的适用于高通量筛选的XO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并发现了一些具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应用DPPI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DPPI(2.25μM)与dipeptide AMC(2.5μM)在反应缓冲液(NaAc50mM,PH5.5,NaCl 30mM,EDTA 1mM,DTT 1mM)中37℃温孵30min,总体积80μL。在波长370nm/450nm处检测荧光强度。结果:成功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DPPI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Z’=0.87),并应用该模型对本中心化合物库10745个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得到12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结论:对DPPI的选择性抑制有望用于免疫/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我们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SP)中寻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EGFR-TK)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EGFR-TK为靶点,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首轮筛选,然后运用ADME/T预测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基于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进行第三轮筛选。结果以原配体(吉非替尼)为阳性对照,筛选出3个类药性良好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它们与EGFR-TK亲和力及相互作用基团均优于吉非替尼(临床抗肿瘤药物),并且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成功建立一整套高通量虚拟筛选EGFR-TK抑制剂的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库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以肺部苦味受体TAS2R14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细胞模型,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哮喘天然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TAS2R14受体基因插入p LVX-basic质粒,构建p LVX-Ac GFP1-N1-TAS2R14重组载体,并将其转染入HEK293T细胞,建立特异性高表达TAS2R14受体基因的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模型对120种苦味中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建立的模型Z′因子为0.69和0.66,筛选发现陈皮提取物及其药效物质柠檬苦素,白果提取物及其药效物质芦丁、奎宁对TAS2R14受体具有显著的激动作用。结论建立的TAS2R14受体激动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筛选得到的3种中药单体具有潜在的TAS2R14受体激动活性。  相似文献   

5.
组织蛋白酶S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等密切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该研究使用虚拟筛选的方法从中药天然产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对组织蛋白酶S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研究代表性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机制,并分析该类化合物在中药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组织蛋白酶S的新药研发提供数据基础。首先,以组织蛋白酶S的2FQ9复合物晶体结构为基础,建立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选择筛选性能最好的药效团模型,对TCMD数据库进行筛选,取打分排名前88的中药化合物,通过遴选确认65个为潜在组织蛋白酶S天然抑制剂。经分子对接研究发现这些潜在抑制剂能够与受体活性口袋中的关键残基产生包括氢键在内的多种作用力,因此结合自由能比较高,进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65个天然抑制剂分布于58种中药中,对这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发现多数中药的药效和适应症与组织蛋白酶S的生物活性相关,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筛选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证明,组织蛋白酶S与某些中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药作用靶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戴一  宋祖荣 《中草药》2021,52(6):1785-1798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解决DNA复制、转录等过程中出现拓扑问题的关键酶,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天然产物是topo抑制剂的重要来源,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开发topo抑制剂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以天然产物结构类型,分类综述了天然存在的具有top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及以它们为基础改造获得的衍生物,以期为抗肿瘤天然topo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研究的历史表明,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提高天然产物的研究水平,提高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或药物的效率,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本文根据应用现代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的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从天然产物中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推进活性化合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进程,促进我国的创新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抑制是药物相互作用最常见的原因,对CYPs抑制剂早期预测的研究有助于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CYP450 2E1(CYP2E1)是CYP450酶系中参与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酶,具有广泛的药物代谢底物谱。该研究以CYP2E1为研究对象,基于32个CYP2E1抑制剂,建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并用测试集数据对CYP2E1定量模型进行验证,获得CYP2E1抑制剂最优预测模型。该研究同时利用CDOCKER分析阳性化合物与活性口袋相互作用模式及氨基酸,建立CYP2E1抑制剂最优筛选模型。综合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分子对接预测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SVR预测模型初步得到6 376个中药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247个对CYP2E1具有潜在抑制活性的中药化合物,其中部分已有实验证实其的确对CYP2E1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对CYP2E1酶抑制剂的研究可为CYP450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其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提供指导,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顾琳娜  顾昊 《中草药》2009,40(4):附1-附4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株马比木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发天然抗癌活性产物新资源,丰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多样性。方法从马比木植物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属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编号为GX-8,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一种甾体类化合物,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为体外抗肿瘤筛选模型,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癌活性筛选。结果该化合物体外对两种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37.35μmol·L~(-1)和50.83μmol·L~(-1)。结论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盐酸阿霉素,且呈现剂量-药效依赖关系,可作为一种微生物来源的抗癌活性产物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1N1神经氨酸酶并从发酵提取物中筛选其新型抑制剂。方法: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编码基因被亚克隆进质粒pPICZαA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NA,线性化的质粒pPICZαA-NA经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随后,诱导鉴定正确的重组子分泌表达重组神经氨酸酶,进而利用该重组酶构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用于发酵提取物的筛选。结果:重组菌株能够分泌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该酶受到两种已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纳米韦)的显著抑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20000多个发酵提取物,其中6个提取物对神经氨酸酶产生大于50%的抑制率。结论:具有生物活性的截短型神经氨酸酶可用于构建其新型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与从病毒中提取不同,利用毕赤酵母中制备神经氨酸酶制备的方法安全简便,这有利于促进高通量筛选神经氨酸酶新型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ICAM-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乳腺ID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9例乳腺IDC标本中不同组织成分ICAM-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及癌间质成分(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亦明显低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312, 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ICAM-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IDC癌巢中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明显不同, ICAM-1在乳腺IDC中的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更易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对ICAM-1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Hexane,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of plants used by South African traditional healers for treating stomach ailments were screened for antibacterial, anthelmintic and anti-amoebic activities. To evalu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disc-diffusion assay was used against several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specie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values were determined with a microdilution assay. Ethanolic extracts showed the greatest activity,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microorganisms. The free-living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used in two different assays to evaluate anthelmintic activity. A microdilut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anti-amoebic activity against the enteropathogenic Entamoeba histolytica. These assays were suitable for the scree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extracts at one time. Several pla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these test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白首乌块根中提取纯化C21甾体苷类化合物,建立相关检测方法,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高效离心分配色谱,从白首乌总苷中分离纯化C21甾体苷,提取物通过HPLC分析,并利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在PC-3,SGC-7901,BGC-823,BEL-7402和KB细胞株上进行的测试表明,提取物对PC-3和SGC-7901具有抗肿瘤作用,IC50分别为(29.58±1.65)μg/mL和(66.55±2.73)μg/mL。结论:运用高效离心分配色谱分离纯化白首乌中的C21甾体苷类化合物,操作简单,成分明确,提取物表现出一定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Aβ25-35损伤大鼠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周龄Wistar大鼠制备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过纯化,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0.1、1.0及10μmol·L^-1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实验组。采用MTS法、DCFH-DA染色法、SOD抑制率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及SOD活力。通过测定跨内皮细胞电阻抗、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TXA2及PGI2稳定代谢产物含量,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屏障特性。结果:木犀草素在0.1、1.0及10μmol·L^-1浓度时,可显著提高Aβ25-35作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并抑制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提高细胞内SOD活性。木犀草素亦可改善Aβ25-35作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屏障特性,表现为提高跨内皮细胞电阻抗,增加特征性酶含量,缓解TXA2及PGI2分泌失衡。结论:木犀草素对Aβ25-35损伤大鼠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未央  李祥  陈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444-2446,2513
目的:研究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的3个化学部位及其不同组合的体外抗FM1(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确定板蓝根抗病毒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得到苯丙素、生物碱、有机酸3个化学部位,用MTT法检测这几个部位对FM1和RSV的抑制作用。以对病毒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作用的效果。结果:对FM1抑制率分别为:62.00%、62.10、43.50%、58.00%、38.64%、58.00%、76%。对RSV的抑制率分别为:26.31%、53.50、56.47%、67.54%、80.82%、81.61%、33.74%。结论: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是几个部位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裸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大黄素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n=10),观察各组荷瘤裸鼠肝转移瘤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CD-34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肿瘤细胞中NF-κB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相对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联合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胰腺癌肝转移瘤生长;与吉西他滨组相比较,大黄素单独或联合吉西他滨可抑制体内胰腺癌肝转移瘤中Ki-67和CD34的阳性表达,并降低NF-κB活性以及Survivin、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Caspase-3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可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内外胰腺癌肝转移瘤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NF-κB及其调控蛋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Antiviral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Colombian medicinal pl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ong antiviral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in methanolic extracts of 24 plants used medicin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infections in four different regions of Colombia. Thirteen extracts displayed activity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whereas none was active against poliovirus. The antiviral activity was indicated by a total inhibition of viral cytopathic effects (CPE) at a 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 The most potent extract was obtained from Byrsonima verbascifolia (L.) HBK. which showed anti-HSV activity at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2.5 microg/ml. Antimicrobial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isc diffusion assay against Klebsiella pneumoniae,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coccus faecalis, Mycobacterium phlei, Bacillus subtil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the human pathogenic yeast, Candida albicans. Anti-Candida activity was observed for Piper lanceaefolium HBK. and Juglans neotropica Diels. Twenty-two extracts displayed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whereas none was active against the Gram-negative species. We concluded that these Colombian medicinal plants represent an untapped source of potentially useful antivirals and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了乌苏烷型-2,12-烯-28-羧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熊果酸先进行C28-羧基与卤代烃发生酯化反应,然后C3-羟基与甲基磺酰氯在0℃冰浴条件下发生甲基磺酰化反应,最后在168℃回流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从而得到目标产物;通过MTT法对上述合成的乌苏烷型-2,12-烯-28-羧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7个目标产物3a~3g,利用IR、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b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略低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此路线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对进一步开展熊果酸的结构改造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