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napau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020凝胶柱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团花根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inovicacid(1),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8-1)-β-D—glucopyranoside(3),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ide(4),芦荟大黄素(5),sweroside(6),loganin(7),noreugenin(8),undulatosideB(9),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0-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6、11和12为首次从水团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 Makino)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香豆素类:秦皮乙素(1)、东莨菪素(2)、菊苣苷(3)、早开堇菜苷(4)、秦皮甲素(5)、双七叶内酯(6);3个黄酮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2个甾醇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秦皮甲素、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得;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菊苣苷、早开堇菜苷、芹菜素均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花猕猴桃酸B(1),2α,3β,24 -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α,24 -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4),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5),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6)。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构树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色谱方法对构树叶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新内酯类成分构树内酯A{(4R,5S,10S)-8,9,10-trihydroxy-4-[3′-methoxy-4′-hydroxyphenyl]-1,6-dioxaspiro[4,5]decan-2-one),同时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2-9):β-谷甾醇(2)、2′-尿嘧啶脱氧核苷(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2′-脱氧腺苷(2′-deoxyuridine,5)、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左旋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对羟基苯乙酮(8)、十七烷酸(9)。结论:构树内酯A(1)为新内酯类成分;上述化合物除化合物2外均为首次从构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3-O-β-D-glucozaluzanin C(2);9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3),柽柳素(tamarixetin,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7),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7-O-β-D-glucoside,8),柽柳素-3-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3-O-β-D-glucoside,9),柽柳素-5-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5-O-β-D-glucoside,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11);2个绿原酸类化合物: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3,4-trihydroxy-5-[[3-(3-hydroxyphenyl)-1-oxo-2-propenyl]oxy]-[1α,3α,4α,5β(E)],12),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8-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液相技术,对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桑白皮各拆分组分中共分离并鉴定了2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3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1),3,4-二甲氧基苯酚(2),苯甲酸(3),丁香酸(4),kelampayoside A(5),对羟基苯丙酸(6),咖啡酸(7),氢化阿魏酸(8),6,7-二羟基香豆素(9),5,7-二羟基香豆素(10),桑色素-7-O-β-D-葡萄糖苷(11),liriodendrin(12),2,3-反式二氢桑色素(13),2,3-顺式二氢桑色素(14),2,3-反式二氢槲皮素(15),2,3-顺式二氢槲皮素(16);从5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亭(17),桑色素(18),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9),伞形花内酯(20);从8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桑根酮R(21),cis-mulberroside A(22),白藜芦醇(23)。结论:化合物2,4-6,11,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长叶胡颓子根茎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长叶胡颓子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长叶胡颓子根茎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芷内酯(1),补骨脂内酯(2),香草酸(3),bakuchiol(4),齐墩果酸(5),熊果酸(6),β-谷甾醇(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王存琴  王宏婷  许浩  师彦平 《中药材》2015,(8):1653-1655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罗旺  刘茜榕  祁凌  尹虹 《中药材》2023,(8):1931-1936
目的:研究心叶兔儿风Ainsliaea bonatii Beauverd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心叶兔儿风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心叶兔儿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0α-二羟基-11βH-4(15)-愈创木-6α,12-内酯(1)、3β,10α-二羟基-4(15),11(13)-愈创木-6α,12-内酯(2)、1α,5α,7αH-3β-羟基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6α,12-内酯(3)、1α,5α,7α,11βH-3β-羟基愈创木-4(15),10(14)-二烯-6α,12-内酯(4)、deacylcynaropicrin(5)、integrifolin(6)、8β-hydroxy-4β,15-dihydrozaluzanin C(7)、11β,13-dihydrodeacylcynaropicrin(8)、ainsliaolide(9)、 diaspanolide B(10)、nitidone A(11)、(5S)-1,7-二(4-羟基苯基)-5-甲氧基庚烷-3-酮(12)、...  相似文献   

10.
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姝  李来伟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中药材》2008,31(7):985-987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乙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istortetralone(1)、dehydrodiisoeugenol(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3)、5,7-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an-3-ol(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5)、香草醛((vanill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m,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苇茎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以A549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采用 MTT 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苇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 1)、2,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2)、阿魏酸(ferulic acid, 3)、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 4)、丁香酸(syringic acid, 5)、香草酸(vanillic acid, 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7)、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nhyde, 8)、棕榈酸(palmitic acid, 9)、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 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豆甾醇(stigmasterol, 12)、α-D-葡萄糖(α-D-glucose, 13)和β-D-葡萄糖(β-D-glucose, 14), 它们对A549肿瘤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芦苇属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4、5、7、8 和10为首次在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须是禾本科玉蜀黍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玉米全国均广泛栽培,主产北方各省,玉米须资源十分丰富。玉米须能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等,不仅“入阳明胃经”,而且归肾、肝、胆经。功能利水消肿,清肝利胆。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糖尿病及哮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有利尿、利胆、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止血等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玉米须资源,我们对玉米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前文报道了从其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三萜和甾醇类成分,本文报道从其非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葎草Humulus scanden8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葎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异鼠李素(1)、5-羟甲基糠醛(2)、腺苷(3)、7-甲氧基香豆素(4)、咖啡酸(5),香草酸(6)和3-吲哚甲醛(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广东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广东紫珠的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5个黄酮: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3’trimethoxyflavone,1)、鼠李秦素(rhamnatin,2)、华良姜素(kumatakenin,3)、岳桦素(ermanine,4)、velutin(5);3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熊果酸(ursolic acid,7)、白桦酸(betulinic acid,8);3个酚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acid?10)、异香草酸(isovanilli cacid,11);2个甾醇:胡萝卜孝(dauco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5、8和儿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研究蜈蚣藻的活性成分。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 和 HPLC 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 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醛(2)、3-溴-4, 5-二羟基苯甲醛(3)、2-溴-4, 5-二羟基苯甲醛(4)、3-溴-5-羟基-4-甲氧基苯乙酸(5)、24-羟基-乙烯基-胆甾醇(6)、3-吲哚甲酸(7)、尿嘧啶(8)、尿嘧啶核苷(9)、岩藻甾醇(10)、植醇(1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硬脂酸(13)、软脂酸(14)和甘露醇(15)。结论:1~15 均为首次从蜈蚣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牡丹籽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籽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1)、白芍苷R1(albiflorin R1,2)、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氧化芍药苷(oxy paeoniflorin,5)、咖啡酸(caffic acid,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芍药苷(paeoniflorin,8)、蔗糖(sucrose,9)、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11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牡丹籽粕中发现,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的种子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一种葡萄糖的2位与单萜苷元的8位以缩酮键相连的单萜苷类化合物,系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当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抗凝血以及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鉴定其结构;采用凝血酶时间法测试化合物的抗凝血活性,采用连续二倍稀释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当归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24-二甲基-9,19-环羊毛甾烷-3β-醇(1),β-谷甾醇(2),2,3,6-三甲基苯甲酸(3),尿嘧啶(4),胡萝卜苷(5),金丝桃苷(6),尿囊素(7),甘露醇(8),1S-(4’-羟苯基)-1,2-乙二醇(9),咖啡酸(10),绿原酸(11),蔗糖(12),D-葡萄糖(13)。化合物3,4,6,7,9,10和11能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化合物1,4,6,7和9显著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结论:化合物1,3,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3,4,6,7,9-11为当归地上部分重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白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 11个化合物, 分别为薯蓣皂苷元(1)、剑麻皂苷元(2)、丁香醛(3)、丁香酸(4)、对羟基苯甲醛(5)、莨菪亭(6)、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赤藓糖醇(10)、甘露醇(11)。结论:化合物 7 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10、11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3-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