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26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6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参照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国际共识意见分类标准、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及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分析每例病例后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有7类,其中中药占32%、解热镇痛药占30%、消炎药占18%、抗结核药占10%、其他类药占6%、其他抗甲亢药占2%、抗风湿药占2%.青年组与老年组治疗前GGT值及ALP值经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治疗前、后各项肝功差值比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年组与老年组的GGT差值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愈好转率为青年组76%,中年组67%,老年组62%. 结论 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纳差其次,腹痛等症状较少见;经过治疗后老年组肝功指标都呈倍下降,但指标仍较正常参考值高;发病后老年人和青年人比较青年人GGT值上升明显,而老年人的ALP值上升较青年人明显;治疗后老年组GGT值下降较中年组下降幅度大;老年组发生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较其他两组多见;老年组的治愈好转率较其他两组低.  相似文献   

2.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称为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伤)或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几乎各个种类的药物都可以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多种基础疾病并发,加之一些新药不断问世,使发生DILI的危险日益增加。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过度医疗用药、滥用药物及保健品等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大部分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较好,也有部分会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负担。现就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43例急性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93例急性DILI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以中草药(40.86%)、抗结核药物(21.51%)及抗生素(12.90%)最为多见。多种给药途径引起DILI,以口服给药为主(59/93,63.44%)。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乏力(52例,55.91%)、纳差(41例,44.09%)、腹胀(21例,22.58%)、恶心及呕吐(20例,21.51%)、皮肤黄染(18例,19.35%)、腹泻(11例,11.83%)、皮肤瘙痒(10例,10.75%)、牙龈出血及鼻衄(4例,4.30%)等非特异性症状,另有部分患者(21例,22.58%)仅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本组病例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61例,65.59%),其次是混合型(22例,23.66%)和胆汁淤积型(10例,10.75%)。经及时停药和保肝治疗,本组病例中治愈78例(治愈率为83.87%)、好转13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15%)。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严密监测肝功能,积极防治DILI。  相似文献   

4.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其中,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也是临床医师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根据国内13个地区16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大宗病例统计,近5年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有必要提出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主因"厌油、腹胀10余天,加重伴皮肤双目黄染2 d"于2017年6月10日收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前10余天患者因"皮炎"口服10副中药复方汤剂(葛根30 g、乳香9 g、没药9 g、栀子6 g、天花粉30 g、灯心草6 g、薏仁30 g、补骨脂15 g、肉豆蔻15 g、吴茱萸6 g、公英15 g、知母15 g、茯苓30 g、当归15 g、升麻6 g、生地15 g),后出现厌油、腹胀,伴反酸、口苦、恶心,呕吐1次,入院前2 d家人发现其皮肤、双目黄  相似文献   

6.
江红接 《肝脏》2014,19(1):11-11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急3 d就诊。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76)3.0g、2次/d静脉滴注及复方甘草合剂10 mL、3次/d口服治疗,3 d后原有症状缓解,但出现低热、巩膜及皮肤黄染及尿黄等临床表现,遂来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复诊。查体:T37.6℃,P 84次/min,R20次/min,BP 100/70 mmH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损伤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ARFI检查,并检测肝功能指标。比较肝损伤组及健康对照组肝左叶、肝右前叶、肝右后叶剪切波速度。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3个亚组,比较3亚组剪切波速度及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剪切波速度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肝损伤组肝左叶、肝右前叶、肝右后叶剪切波速度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叶、肝右前叶、肝右后叶剪切波速度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3个亚组剪切波速度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剪切波速度从低到高依次为:C组B组A组;ALT、AST、GGT、ALP、Alb从低到高依次为:C组B组A组;GLB从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C组。剪切波速度与ALT、AST、GGT、ALP、Al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09、0.715、0.474、0.691,P0.05),与GLB呈负相关(r=-0.412,P0.05),随着肝功能损伤由轻到重的转变,剪切波速度相应升高。ARFI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率分别为89.9%(80/89)、90.0%(54/60)、90.3%(80/86)、85.7%(54/63)、89.9%(134/149)。结论 AFRI有助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且有助于其病理分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吕琳 《山东医药》2007,47(22):114-114
资料显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占所有急性肝损伤住院病例的10%。2005年9月~2006年11月本院收治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中,有2例在应用保肝药物过程中再次出现过敏性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我国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以"药物性肝损"或"药物性肝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数据库,提取符合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4篇,共879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583例,女296例.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消化道症状(45.41%)、黄疸(34.58%)、乏力(25.48%)、纳差(21.84%)等,无症状者占35.04%.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最为多见(57.40%).有827例患者提供了用药信息,其中以抗生素(18.98%)、中草药(18.26%)、心血管类药物(17.90%)和抗肿瘤药物(11.61%)多见.774例患者提供了预后信息,临床治愈和好转率为89.41%.结论 正确认识和处理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诊断为DILI的445例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5例患者中,男136例(30.56%),女309例(69.44%),以40~69岁的人群居多。194例(43.6%)应用西药导致,140例(31.46%)应用中药导致,中西药联用者92例(20.67%),服用保健品者19例(4.27%)。引起肝损伤的中药主要有何首乌及其制剂、仙灵骨葆胶囊、癃闭舒胶囊等;导致肝损伤的西药主要有心血管用药、抗微生物用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用药、抗结核药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恶心等,其中以乏力(65.17%)最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损伤型,占70.11%。不同分型之间的ALT、AST、ALP、TBil和INR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53.584、97.366、27.781、24.177、6.236,P值均<0.05);中药导致肝损伤患者的ALT、AST及TBil峰值水平明显高于西药(P值均<0.05)。不同分型之间的肝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8,P<0.001)。98.65%的患者好转,中药与西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χ~2=3.663,P>0.05)。结论 DILI以女性及中老年多见;与西药相比,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生化指标异常更明显;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1):2505-2509
  相似文献   

12.
231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近4年多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31例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31例患者中,Maria评分≥14分者69例,10~13分119例,6~9分43例,其中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依次为24例(34.78%)、72例(60.50%)及14例(32.56%)。涉及药物频率由高至低,主要为抗结核药47.62%(110/231),中草药18.61(43/231),其他抗生素7.36%(17/231),其他药物26.41%(61/23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84.42%(195/231),胆汁淤积型6.49%(15/231),混合型9.10%(21/231)。结论Maria评分表在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进行评估时,其分值相对较低。抗结核药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发生1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12例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主要临床表现是黄疸9例(82%),化验肝功能发现明显异常3例(18%).心脏手术前出现9例,手术后出现3例.其中2例为缩窄性心包炎,7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6-44mo,10例有随访应答,复查肝功能正常,无中期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右心功能不全、营养差的患者.对心脏手术前药物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仙灵骨葆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冬萍  操银针 《肝脏》2009,14(6):457-457
患者,女,45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5d于2009年5月13日入院。半月前因“骨质疏松症”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5g),10d内共服用30粒,在服药前常规体检肝,圭化指标无异常。于2009年5月8日因感不适自行停服,5月11日行肝生化指标检查异常,于2009年5月1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5.
汪涛  王学伟  蒋元烨  曹勤  季光 《肝脏》2021,(3):243-24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DILI患者162例,收集既往使用药物,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2例DILI患者中,男性60例(37%),女性102例(63%),以40~80岁居多,占141例(87...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及重视。方法 连续收集9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B超及停用已知或可疑药物后疾病的转归特点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40岁以上者多见,占75.51%。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前三位药物依次为中草药(41.84%)、解热镇痛消炎药(14.29%)、抗生素(11.22%)。肝功能检测几乎都有转氨酶升高,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主(92.86%),ALT≥500 U/L者占59.18%。胆红素升高占85.71%,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64.29%)。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最快发生在用药后5 d,最慢发生在用药后10月余,多发生在3个月内。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及时停药为治疗的关键。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细胞损伤及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详细询问用药史至为重要,单纯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性分析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非老年组(<60岁)分别记录其临床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3例老年组患者共计43例,占所有患者41.7%,非老年组为60例,占所有患者58.3%;最常见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中药类27例(26.2%),老年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用药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他基础疾病及用药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型无差异(P>0.0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纳差、厌油等)、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皮肤瘙痒及皮疹等。老年组黄疸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ALT(P<0.05)可能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提高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特别是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较多,且长期用药,临床上应注意监测肝功能,指导用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贾刚刚  李斌  卢利霞  于晓辉 《肝脏》2023,(8):1007-1008
<正>患者,男性,66岁,主诉纳差10 d, 黄疸5 d。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0 d前因拔牙口服“甲硝唑胶囊(0.5 g, 3次/d)、布洛芬缓释片(0.3 g, 3次/d)”(两天疗程),7 d后出现纳差,无腹痛、腹胀、乏力、反酸等不适,患者及家属未重视,未诊治。入院5 d前患者发现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伴乏力、纳差,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感头晕,无头痛,无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遂就诊于民勤县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其疗效,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74例DILI患者的病因、肝功能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加用熊去氧胆酸(UDCA)分为熊去氧胆酸组和常规组,观察治疗2周的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59.46%),其次为抗感染药(18.92%)、抗结核药(8.11%),蒙药(4.05%),常规保肝治疗有效,熊去氧胆酸组疗效更加显著。结论 DILI与地区差异、药物种类密切相关,UDCA在治疗DILI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8年于我院因DILI住院患者10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103例DILI患者中男性为42例,女性为61例,男女比为1∶1.5;肝损伤类型中最常见类型为:肝细胞型86例(83.5%);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共计45例(43.7%);导致DILI的药物中首位的是中药27例(26.2%);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好转出院77例(74.8%),痊愈13例(12.6%),治疗无效12个(11.7%),死亡1例(0.9%)。结论 103例DILI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发病较多见,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引起DILI的药物为:中药及中成药、化疗药、抗微生物药等,多数预后较好,少数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