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中起 《包头医学》2009,33(3):191-19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体重56公斤。术前诊断为左甲状腺腺瘤,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行左甲状腺瘤摘除术,既往无遗传病史,无高血压,无癫痫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三大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人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无创血压监测(BP),多功能心电监护(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麻醉前BP:120/80mmHg,HR:78次/分,SpO2:99%.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右侧,经左侧第4颈椎横突穿刺行颈深丛阻滞,当针尖触及骨质感后稍微后退,回抽无脑脊液无血液.  相似文献   

2.
我院采用单侧C4 一点深、浅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10 0例 ,效果满意率 98%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 ,报告如下。1 麻醉方法患者仰卧 ,取患侧行颈深丛神经阻滞。头偏向对侧 ,取前、中斜角肌间沟顶点平甲状软骨处 ,深压时患者感酸、痛异样感明显点为C4 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呈 60°夹角 ,针尖指向肌间沟方向缓慢进针 ,触及异感回吸无血、气、液 ,注入 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含 1∶40万肾上腺素 ) 6~ 8ml。再取对侧C4 点行颈浅丛神经阻滞。深压时异样感明显处 ,穿刺至颈阔肌筋膜表面 ,患者出现向耳、颈前或肩放射的异样感 ,…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院在颈丛皮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局麻药中加入地塞米松,强化和延长了局麻药的神经阻滞作用与术后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了解颈丛阻滞麻醉在中度甲亢,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单、双侧单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腺瘤摘除的患者,做颈丛阻滞麻醉。结果:23例患者20例效果满意,2例效果一般,1例效果差。结论:对于中度甲亢及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选择颈丛阻滞麻醉基本上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颈神经浅丛阻滞麻醉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常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本文观察术前1h口服硝苯陡、颈浅丛阻滞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对麻醉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择期手术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术80例,均为女性,年...  相似文献   

8.
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类手术,其操作方法简便且效果可靠,但可引起心血管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我们用芬太尼加地塞米松和局麻药行颈丛阻滞,观察芬太尼和地塞米松防治颈丛阻滞并发症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甲状腺包块手术患者,男13例,女47例,年龄14~73岁。60例均为择期手术。所有病例术前无慢性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患,无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及活动性肺结核。所有病例肝肾功能正常。60例患者均未包括阻滞不全及静脉辅助用镇痛药病例。1.2 方法:6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观察组,Ⅱ组为对照组。Ⅰ组用药:芬太尼1mg+地塞米  相似文献   

9.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功能亢进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6例及甲状腺瘤摘除术24例,平均17~67岁,体重31~67kg,男20例,女4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20例。方法: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PHILEPS多功能监测仪监测Ⅱ导联心电图(ECG),上臂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开放左前臂静脉,输入复方林格式液,鼻导管吸氧,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其方法:以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进针0.5~1.5cm遇C4横突为深丛,即注入总半量的2/3,变针与皮肤成30°角向皮肤垂直方向退针,出现落空感,为浅丛,即注入总半量的1/3,对侧同是。三组病人应用不同剂量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与全身麻醉复合不同成分局麻药行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气管内全麻术后芬太尼静脉泵镇痛;BL组与BLF组气管内全麻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BL组局麻药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LF组局麻药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1 μg/kg芬太尼.三组均采用相同药物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T0)、切皮(T1)、切皮后15 min(T2)、缝皮(T3)、气管拔管时(T4)、气管拔管后5 min (T5)、气管拔管后10 min(T6)的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药物用量、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时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MAP和HR在T1-6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丙泊酚(10 mg/mL)及瑞芬太尼(40 μg/mL)输注速率,A组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甲状腺至切除,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苏醒、拔管及开口回答问题时间,A组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12、24 h疼痛VAS评分,A组在2h内评分明显高于BL组和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术后4、6h评分高于A组与B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h后A组与BLF组疼痛时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组4h内VAS评分与B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例发生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L组(3例)和BLF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组与B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围术期心血管系统平稳,麻醉药用量少,苏醒快且平稳无躁动,术后镇痛效果好,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可安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MAP、H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33%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分别使用0.3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各30 ml,行双侧颈丛阻滞(一点法即C4横突深丛浅丛)。评价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血管药物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R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使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的比例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利多卡因轻微,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更具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颈丛阻滞复合全麻用于甲亢病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对甲亢病人血流动力学、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的影响。方法: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0.25%布比卡因行双侧颈浅神经阻滞,每侧10ml,然后缓慢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静注芬太尼、吸入1%~1.5%异氟醚维持麻醉,万可松维持肌松;B组,直接进行全麻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的SBP、DBP、H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B组SBP、DBP、HR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毕拔管时间(13±5.6)min,A组术毕拔管时间(6±3.3)min,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5%(1/20),B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85%(17/20),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甲亢病人手术中,颈丛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静脉用药,缩短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镇痛剂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了甲亢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 )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应用改良的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一点法深浅颈神经丛阻滞。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深丛均为0.25%布比卡因液或1.14%利多卡因和0.14%地卡因混合液,每侧各约5-6ml。A组为与深丛相同浓度的局麻药液,每侧约8-10ml,B组为与A组所用药同等剂量,但其浓度为A组的2/3(即加入1/3容量的生理盐水),使浅丛容量较A组增加1/3,约为11-13.5ml。结果:两组病人经过顺利,均无并发症。阻滞效果均较好,但A组病人在手术进行到牵拉甲状腺上极时,有12例病人牵拉痛较明显。结论:低浓度高容量法颈丛阻滞,效果可靠、安全、并发症少,是甲状腺大部切除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40例.B组患者术中静脉泵注负荷剂量1.0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6~0.8μg/kg·h维持,A组泵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分离腺体,腺体切除,切口缝合等时间点的HR、MAP、SpO2、RR等生命体征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HR、MAP较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显著.结果显示B组患者T0~T2时间段呼吸频率与A组比较较少,且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发现手术开始之后B组患者的镇静状态优于A组.B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患者.术后苏醒期60 min时,B组患者较A组患者安静,没有明显的躁动行为.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浅神经丛阻滞对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改善麻醉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麻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下,行颈椎病(右前入路)减压术81例。选穴:合谷、内关(双侧);连续波;频率:100~200次/分;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诱导20~30分钟后,双侧浅颈丛神经用0.5%利多卡因阻滞,每侧0.5~10ml。术前鲁米那0.1g肌注;切皮前杜冷丁50mg肌注。切除病骨前用1~2%利多卡因0.5ml喷洒颈前筋膜。麻醉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76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n=38)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A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进行右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及左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给予3 μg/kg芬太尼、1.5 mg/kg异丙酚和0.15 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加固型螺纹气管导管经鼻行气管插管,并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5 min、手术切皮、分离颈椎骨膜及术毕清醒时患者无创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并观察记录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A组在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分离骨膜及术毕清醒时,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CA组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低于A组,C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是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