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氧监测技术作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病情,从而客观、正确、恰当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大大提高诊治的准确率和成功率。目前常用的脑氧监测技术有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监测、近红外光谱监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本文对这些监测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作一一阐述。并客观评价了脑氧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的方向,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术中监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 O2)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全面监测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经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监测Sjv O2操作简便,可反复采集血液标本,实时动态评价脑氧供需情况和神经功能。本文简要综述术中监测Sjv O2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特别指出不能仅凭Sjv O2评价脑血流和脑代谢改变,应结合多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多存在继发性损伤,如脑水肿、颅高压、癫痫及灌注异常,因此,预防、诊断及治疗继发性脑损伤是影响患者临床转归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多模态脑监护(MMM)采用多种监护手段,系统性、全面性评估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以期实现精准化管理。目前常用的MMM技术包括脑组织氧监测、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监测和多模态影像学,并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这些监测技术可评估不同角度的脑生理及病理改变。近红外光谱(NIRS)可用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评估颅内灌注情况及血管调节功能。有创颅内压监测可精准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预测颅内压变化,指导脱水降颅压药物用量。脑微透析(CMD)可对颅内细胞外液进行采样,实时监测颅内代谢产物含量,明确颅内代谢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用于监测颅内外大血管的血流量。脑电监测可直接反映脑电活动,也可间接反映脑血流量,用于预测继发性损伤中癫痫及脑缺血情况,而其中的连续脑电图(cEEG)监测在神经重症中应用较为多见,脑电波形的改变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密切相关。多模态影像学作为新兴的监测技术,可客观反映脑结构、功能及病理改变。该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应...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采血,同时穿刺桡动脉留置导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O2),每6-8h或颅脑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分别采血送检;并特别采集急性脑损伤后24h血样。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为观察SjvO2与预后的关系,将病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期限为病人死亡或出院为止。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SjvO2、CEO2、AVDO2变化:除伤后1 d以外,伤后2-5 d死亡组和存活组的SjvO2、CEO2和AVDO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结合CEO2、AVDO2的变化分析,可以间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及氧代谢功能情况,反映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恒定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则反映了脑的需氧量和脑的氧代谢率(CMRO_2)之间的平衡。当CMRO_2增高或需氧量减少时可引起SjvO_2的降低,相反,当CMRO_2减少或脑的需氧量增加时可使SjvO_2升高。作者调查严重颅脑损伤后SjvO_2升高(SjvO_2≥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脑氧饱和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是脑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它利用近红外光穿透组织能力强的独特特性,连续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反应脑氧供需平衡状态;由动脉血氧饱和度定量变化引起的脑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改变间接计算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本文综述其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氧摄取,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过度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PaCO,)维持在(4~4.67kPa)2h,同时监测颅内压,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过度通气2h后,IC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0.53 kPa),脑氧摄取与血清NSE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轻度过度通气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没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不能放弃这种简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常脑组织有精密的自动调节功能对脑血流进行调节。但在颅脑外伤、各种神经外科手术或病理状况下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容易受损,极易发生脑缺血缺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是造成外伤或手术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而准确有效地监测脑组织氧合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病人的预后。一、多参数脑组织代谢监测多参数脑组织代谢(Neurotrend系统)监测是随着电子和光纤技术的发展而新近涌现的有创脑氧监测技术。Neurotrend系统是采用原用于血管内血气监测的Paratrend7探头技术,在直径0.5mm,长约25mm的…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监测颈静脉氧饱和度在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荐为早期发现颅脑创伤后继发缺血—缺氧的方法。文章概述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的生理基础,介绍监测方法及临床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NIRS)是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 可以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灌注的自动调节功能及脑激活水平。NIRS在神经危重症监护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已取得广泛应用。我们回顾了NI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认知障碍评估领域的应用进展, 讨论了该技术与目前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劣对比。未来NIRS有望在认知障碍的评估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在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ASA Ⅰ ~Ⅱ级,Suzuki≥Ⅲ级,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下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Fick原理计算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 - vDO2).术中维持BIS在40 ~50,按随机顺序调节呼吸参数,分别将PaCO2控制在30、40、50 mmHg水平,稳定10 min后记录上述监测指标.结果 术中MAP、HR、Hb、BIS、T、PaO2无显著变化.rSO2和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升高或下降(P<0.01);Ca - vD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降低或升高(P <0.05);rSO2与SjvO2呈明显正相关(r=0.745,P=0.000),而rSO2与Ca - vDO2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P=0.000).结论 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rSO2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额叶脑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预防术中脑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及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法分为丙泊酚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丙泊酚加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对比2组生命体征、疼痛及躁动评分及脑代谢的情况。结果 2组均能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有所控制,给药后2组的颈静脉氧饱和度较前升高,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较前下降。但联合组较对照组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t=3.86,P0.05;t=4.24,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的疼痛及躁动评分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5;t=4.43,P0.05;t=3.97,P0.05;t=4.21,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联合应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够有效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且对患者的脑组织代谢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持续监测rSc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等,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rScO2均明显降低。23例存活病人术后早期rScO2呈不同程度上升,此后随ICP变化呈普遍下降然后又逐步上升的趋势。另6例rScO2呈持续性降低者均死亡。SpO2、SaO2、MAP除在死亡病例临死前进行性降低外,整个监测过程中均正常。结论NIRS持续监测rScO2能准确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脑创伤后脑血流的变化非常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颅脑创伤后CBF下降,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脑血流监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方法多,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又可分为清除法和侵入监护技术。清除法包括133Xe清除法、氢清除法、N2O清除法、Xe-CT法等。清除法较准确但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侵入监护技术则可进行连续监测,常用的方法有:近红外光谱技术、激光多谱勒血流测量等。间接法有颈静脉氧饱和度、经颅多谱勒、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微透析法等。  相似文献   

18.
低温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窒息时因脑的供氧量减少和脑血流下降 ,使脑组织能量代谢异常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从而导致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低温可以降低脑的能量利用率和脑的氧消耗量 ,增强细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就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历史、机制和其副作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继发性脑损伤发生于颅脑损伤及脑卒中等对脑组织的原发打击之后,其本质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血流量无法适应脑氧代谢率的需求,脑血流量难以定量测定[1];但脑血流量是由脑灌注压决定的,脑灌注压与颅内压相关,因此,进行颅内压监护是了解颅内情况变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作者对2013年至2015年142例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142例,男性77例,女性65例,最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线光谱仪(Near infraied Spectroscope,NIRS)利用近红外光在特定范围内可以穿透头颅的特性,无创连续床旁监测大脑局部氧饱和度(rScO_2)和间断测定大脑平均输送时间。rScO_2是脑氧代谢和脑组织氧合程度的直接指标,对缺氧相当敏感,是脑监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本文就NIRS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神经外科领域目前应用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