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实质型囊尾蚴病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吡喹酮,囊虫散胶囊及囊虫散胶囊+吡喹酮治疗,对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囊尾蚴钙化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观察囊虫散胶囊杀灭囊尾蚴作用。结果囊虫散胶囊组治愈率82.1%,吡喹酮组治愈率67.4%,中西药结合组87.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囊虫散胶囊组最低。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杀虫总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杀虫作用,同时促进死虫吸收,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囊尾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危害极大。 1 982年以来 ,本院用阿苯达唑治疗囊尾蚴病71 2 6例 ,总有效率达 99.4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71 2 6例 ,其中男性 4 0 80例 ,女性 30 4 6例 ,年龄 2~ 76岁。病程最短为 1年 ,最长达 35年。脑型 4 580例 ,皮肌型 972例 ,混合型 1 554例 ,眼型 2 0例。其中 ,有 1 2 0例患者既往经吡喹酮多疗程治疗效果不显著而改用阿苯达唑治疗。神经系统囊尾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为主 ,其次颅内压增高也常见 ,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袁虹英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14,(3):167-168
回顾性分析268例多囊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通过对多囊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使患者康复出院,为多囊型脑囊尾蚴病的护理提供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6.
脑囊尾蚴(囊虫)病是我国北方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疾病,抗囊虫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广泛用于临床,对脑囊尾蚴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把两药合并用于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改变了以往单药重复治疗数个疗程的模式,使病人在同样的治疗时间内取得更好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陈焕芬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2,10(1):59-60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价国产和合资的阿苯达唑治疗脑囊尾蚴病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脑囊尾蚴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以随机对照选用合资产阿苯达唑作对照组,每组80例,均按20 mg/(kg.d)×10 d,隔3~5 d,所有患者均加服同一产家生产的吡喹酮片,口服20 mg/(kg.d)×6 d,共3个疗程。结果国产阿苯达唑组临床有效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33.75%;对照组合资产阿苯达唑分别为95%和31.25%,经统计学处理2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阿苯达唑与合资产阿苯达唑治疗脑囊尾蚴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董培惠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6(3)
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组织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及对寄生虫的反应差异,症状极为复杂多样;临床分型以癫痫型为多见。患者在接受抗虫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因癫痫反复发作,心理负担较重,给护理工作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现将2000年以来治疗的406例癫痫型脑囊尾蚴病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恩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6):372-373
河南省周口地区及毗邻地区为囊尾蚴病的高发区 ,其危害较大 ,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情况复杂。我院自 1990年 8月~ 1998年 8月共收治 10 6 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 ,其中 474例曾做过一次以上CT检查 ,分析结果表明 ,颅脑CT对该病的诊断极为重要 ,可作为疗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将其临床与CT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按照全国囊虫病专家指导组提出的“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 诊断为脑囊尾蚴病者。1 2 资料分析1 2 1 一般资料 :10 6 2例患者中 ,男性 72 3例 (占 6 8 1% ) ,女性 339例 (χ… 相似文献
10.
杨仕娥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3,11(1):53-54
目的 对6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最佳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6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颅内高压、癫痫发作、发热、过敏、消化道反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通过杀虫治疗和精心护理,6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49例明显好转,11例好转,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在有效的病原治疗的同时,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在37例脑囊虫病患者中进行了吡喹酮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评价了吡喹酮20mg/kg,q8h,长疗程(6、12及21d)和短疗程(3d)治疗脑囊虫病121例的疗效。结果示该药在CSF中浓度低,半衰期长。短疗程因CSF药浓度低和持续有效作用时间短而疗效差,长疗程(21和12d)疗效明显优于短疗程,提示吡喹酮在颅内的作用时间在其灭囊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160例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正确诊断脑囊虫病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60例脑囊虫病 CT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 CT检查结果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等 4型 ;其中脑实质型又分轻度、中度、重度 3类 ,轻度预后好 ,重度预后差。结论 :脑囊虫病病灶的部位和数量与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关。 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61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其它脑部疾病相混肴而误诊。本组误诊的61例,占本院收治病例128例的57.62%。误诊病种为原发性癫痫29例,精神分裂症8例,散发性脑炎1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5例,脑肿瘤5例,脑脓肿1例,重度妊娠中毒症1例。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皮下结节、注意鉴别诊断,同时结合囊虫免疫学检查及头部CT或MRI(磁共振成象)等辅助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脑囊虫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4.
脂质过氧化物在脑囊尾蚴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83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无论癫痫型和非癫痫型脑囊尾蚴病,其血清中LPO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癫痫型与非癫痫型的LPO值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脂质过氧化物参与脑囊尾蚴病的病理过程,并为脑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IgG4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McAb-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检出率为93.83%(152/162),GMRT为1:1424。其中重度囊虫感染病人的特异IgG4检出率为100%(29/29),GMRT为1:2095;中度感染病人为95.45%(63/66),GMRT为1:1510;轻度感染病人为89.55%(60/67);GMRT为1:400。显示血清特异IgG4检出率降为38.46%(10/26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3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脑实质型26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2例。脑实质型中7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余13例为数量较多的多发病灶。此型MRI表现常为小的长T_1低信号与长T_2高信号囊肿。脑室型显示脑室扩大,可见脑室内囊肿壁,有3例可见头节。16例MRI与CT作了对比分析,对于病变大小、范围、数目及部位的显示,MRI均优于CT,特别是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7.
228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特异IgG4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检测 清特异IgG4指导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检测血清特异IgG4并与患者脑组织内囊尾蚴感染程度,临床表现、杀虫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特异IgG4水平与患者无绦虫史无明显关系。脑型合并皮下结节患者血清特异IgG4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单纯型脑囊虫病,而单纯型脑囊虫病患者与皮下结节消失的脑囊虫病患者之间血清特异IgG4水平无明显差异。患者脑组织内囊尾蚴感染程度和抗囊疗效以及服药后 相似文献
18.
200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治疗前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脑囊虫病的治愈率 ,把握好治疗时机 ,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对 2 0 0例脑囊虫病病人抗囊治疗前后CT影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其疗效不同。早期脑囊虫病经治疗后病灶全部吸收者为 5 5例 (78.5 7% ) ,中期为 16例 (4 4.44 % ) ,而晚期经治疗后则无 1例全部吸收。早期与中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中期与晚期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1)。结果表明 ,活的囊尾蚴抗囊治疗后可被完全吸收 ,不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4F8-ELISA对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的结果。经与患者病史、临床分型和脑CT检查结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CAg与有无绦虫史无关。脑型合并皮下结节患者脑脊液中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型脑囊虫病和皮下结节消失组的患者。CAg检测的结果与囊尾蚴和脑部寄生的数量,病灶的新旧与部位等病理情况有关。表明McAb(4F8)-ELISA不仅可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抗血清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S F)中囊尾蚴循环抗原( C Ag)诊断脑囊虫病。方法:用 S D S P A G E提纯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64 k Da、53 k Da、32 k Da~30 k Da 的囊尾蚴抗原分别免疫家兔,制备相应的抗血清,以双夹心 E L I S A 检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结果:抗53 k Da 抗原抗血清对 32 例脑囊虫病活动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93.8% 和91.7% ,16 例脑囊虫病非活动型患者仅1 例 C S F C Ag 阳性。 C Ag 检出率明显高于用抗64 k Da、32 k Da~30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的结果( P< 0.05)。结论:抗53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活动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 C S F中的 C Ag 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可用于活动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