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系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现场研究,于1997年7月~9月在望江的杨河试区及贵池的沙山试区分别选择易感人群624、286例,将受试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按双盲法分服青蒿琥酯和安慰剂,剂量均为6mg/kg 顿服,受试对象在接触疫水后2周开始服药,每2周1次,连服4次,停止服药后4周用尼龙绢集卵孵化+Kato-Katz 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杨河试区服青篙琥酯片者孵化阳性2例,阳性率为0.73%;对照组粪检阳性11例,阳性率为3.83%,感染度几何均数为26.40±1.49。沙山试区服青蒿琥酯者无1例粪检阳性病例,而服安慰剂的对照组,粪检阳性7例,感染率为6.54%,感染度几何均数为14.23±2.14。两试区对血吸虫病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80.94%、100%。在试验过程中两组观察对象均有部分出现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刺激及头昏、乏力等症状,但反应均较轻微。且两组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服药前后两组受试对象肝、肾功能,网织红细胞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098名接触疫水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天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现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1996年4-11月,选择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安徽省贵池市唐田乡2个村为试点。结果口服青蒿琥酯323人的粪检血吸虫卵阳性率为0.31%,无血吸虫急性感染发生;对照组323人的粪检血吸虫卵阳性率为9.60%,平均EPG为4.00±3.50,出现急性血吸虫感染1例。用药前后对肝、肾功能、网织红细胞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在感染季节每半个月口服青蒿琥酯1次,对湖沼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观察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1996年4~11月,选择安徽省贵池市唐田乡2个村为试点,选择6~65岁村民随机配对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在服青蒿琥酯前20天,先服单剂吡喹酮50mg/kg。于5月下旬口服第1剂青蒿琥酯6mg/kg,以后每半个月重复给药1次,共服10次,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淀粉),在停药后4周以粪检评价效果。结果显示,口服青蒿琥酯323人的粪检血吸虫卵阳性率为0.31%,无血吸虫急性感染发生,对照组323人的粪检血吸虫卵阳性率为9.60%,平均克粪便虫卵数(EPG)为4.00±3.50,出现急性血吸虫感染1例。用药前后对肝、肾功能、网织红细胞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在感染季节每半个月口服青蒿琥酯1次,对湖沼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5098名接触疫水者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d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再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 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长期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随机配对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青蒿琥酯6 m g/kg 顿服,以后每隔15 d 服1 次,连续12 次,15 d 后再加强1 次,对照组同期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加强后15 d 用 Katokatz 法粪检考核效果为:青蒿琥酯组43 例,粪检全部阴性;对照组58 例,粪检阳性4 例,感染率为6.9% 。结果表明,在血吸虫病疫区的感染季节,长期服青蒿琥酯对人群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长期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随机配对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青蒿琥酯6mg/kg顿服,以后每隔15d服1次,连续12次,15d后再加强1次,对照组同期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加强后15d用Kato-katz法粪检考核效果为:青蒿琥酯组43例,粪检全部阴性;对照组58例,。粪检阳性4例,感染率为6.9%。结果表明,尖血吸虫病疫区的感染季节,长期服青蒿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间隔15天口服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湖沼地区血吸虫易感季节(4~6月)15天间隔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结果服药组的粪检阳性率为2.65%,EPG为6.5±6.35;服安慰剂组为粪检阳性率8.33%,EPG为81.31±9.54;表明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在易感季节每半个月口服青蒿琥酯1次,对疫区人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志愿者分成3组,服药Ⅰ组服用青蒿琥酯6mg/kg,每周1次,连服4周;服药Ⅱ组于第1、3周服用青蒿琥酯6mg/kg,每周2次;对照组服用外观与青蒿琥酯相同的安慰剂。3组人员均于实验第4周末用吡喹酮40mg/kg驱虫处理,实验第8周末采用改良加藤法粪检观察早期治疗效果,第12周末评估预防再感染的效果。结果早期治疗阶段,服药Ⅰ组、服药Ⅱ组的粪检阳性率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防再感染阶段,服药Ⅰ组、服药Ⅱ组与实验前相比,粪检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对照组粪检阳性率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青蒿琥酯具有较好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剂量6mg/kg,每周服药1次,连续4周的服药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青蒿琥酯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方案,选择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将人群分为短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1个月),中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为2~3个月)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为整个感染季节),分别施以不同服药方案。3类人群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服药前1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粪检及吡喹酮(PQT)40mg/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1 个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5~60岁常住居民采用毛蚴孵化法进行粪检,并统计患者感染度(EPG)。阳性者分别采用60mg/kg 或40mg/kg 吡喹酮薄膜衣片进行病原学治疗。治疗6 周后粪检复查,评估吡喹酮薄膜衣片疗效,阳性者采用相同治疗进行第2 次治疗;同时观察吡喹酮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87 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 次者43例,2 次以上者44例;中度感染37例(EPG:216~312),轻度感染50例( EPG:24~96);第1 次治疗使用吡喹酮薄膜衣片60mg/kg 37例,40mg/kg 50例,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吡喹酮薄膜衣片对血吸虫感染者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口服蒿甲醚 ( Art)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作用。方法 :选择云南省永胜县阳河的 8个自然村为试区。该试区钉螺感染率为 0 .38% ,感染螺平均密度为 0 .0 0 86只 / 0 .11m2 ,居民感染率为 18.2 %。将 8个自然村随机配对分为 Art组和对照组 ,并以试区内3- 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居民为观察对象 ,经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口服 1次吡喹酮 50 mg/ kg治疗 ,血吸虫卵阴性者服 4 0 mg/ kg。观察对象于 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 ,按双盲法服首剂 Art 6mg/ kg,对照组服安慰剂 ,以后每半个月服 1次 ,共 10次。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结果 :Art组789人的粪检阳性率为 2 .9% ,对照组 717人的为 12 .1% ,两者的差异显著。对照组尚有 1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结论 :在山区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于整个传播季节口服 Art,可明显降低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3.
青蒿琥酯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IgG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抗体与体外杀童虫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8、15、22和29d分别一次性灌服300mg/kg青蒿琥酯,对照组小鼠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后一次给药后7d剖杀小鼠,计算成虫数和虫卵数,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观察接受青蒿琥酯治疗的小鼠血清与巨噬细胞体外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应。结果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未检获成虫和虫卵;血清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1d达高峰,此后下降;成虫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呈上升态势,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青蒿琥酯治疗小鼠血清中虫卵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呈低水平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血清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童虫效果。结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血清与巨噬细胞在体外具有协同杀伤童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的变化,探讨其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个县、市、区的6个村为试区,采用IHA筛查,粪便孵化法定性,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定量检查确诊评价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感染的方法,连续3年观察,分析人、畜血吸虫感染变化,并对洲滩螺情及人、畜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1999-2001年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0%-4.69%、0.43%-3.82%和0.26%-2.87%,人群EPG为0.12-4.31,病人EPG为5.90-51.00。血吸虫病人,农民占70.97%-87.72%,学生占12.28%-29.03%,15岁-60岁人群占74.19%-92.50%。耕牛感染率,除江夏区沿江村、黄州区王岭村呈上升外,其它村呈逐年下降;洲滩钉螺面积,除江夏区三角洲下降外,其它试区无明显增减。滩地野粪污染密度为1.22-12.00份/hm^2,牛粪占90.83%,血吸虫卵阳性率为12.52%(1.35%-37.21%)。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老年、儿童血吸虫感染人数减少,但务农青壮年人群其感染率下降不明显。耕牛感染率在不同试点村则有升有降,试区洲滩野粪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观察抗血吸虫感染新植物药防蚴灵现场防护效果。方法 方法 选择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和瞄场村村 民为研究对象, 接触疫水前涂擦防蚴灵的村民作为实验组 (A组), 未涂擦村民为对照组 (B组)。对两组村民进行问卷调 查, 并进行保护率 (血检和粪检) 比较。结果 结果 A组共调查139人, 血检阳性率为3.13%, 粪检阳性率为1.92%; B组共调查 162人, 血检阳性率为9.34%, 粪检阳性率为6.44%, 两组各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结论 防蚴灵具有 较好的现场防护血吸虫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纵向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的防治策略。此外,在 1996 年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成年男性加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从 1992 年的 26.0% 和 1.92 下降到 1994 年的 10.7% 和 0.55;居民肝、脾肿大,肝实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95 年夏季试区遭受洪水灾害,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上升至18.4%和 1.04;1996 年由于上述防治策略的继续实施及易感季节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下降至5.0% 和0.25。结论: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是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一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行政村 ,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粪检查病 ,用Epi info软件对 3次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次抽样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 13 .5 4%、7.19%、4.77% ,病人感染度 (EPG) 1989、1995和 2 0 0 1年算术均数分别为 5 1.97、3 6.85、3 4.5 3 ,人群感染度 (EPG)算术均数分别为 7.0 4、2 .65、1.65 ,耕牛感染率分别为 18.71%、14 .98%、9.80 % ,均呈下降趋势。按年龄分组 ,5 0~ 60岁组病人感染度、人群感染度下降幅度最小 ,且 2 0 0 1年该组病人感染度和人群感染度在各年龄组中最大 ,感染率也较高。各职业中农民、渔民、船民感染率高 ,感染度大 ,且渔民中的病人感染度呈上升趋势。丘陵地区居民感染率 1995年、2 0 0 1年和 1989年相比均上升 ,耕牛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结论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高年龄组居民、农民、渔民、船民血吸虫感染仍较严重。丘陵地带的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反复化疗地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反复化疗地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从洞庭湖反复化疗区及新流行区现场收集获取感染性钉螺,分别逸蚴、分组感染小鼠;5周后再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吡喹酮(600 mg/kg 体重)1次灌服,治疗后3周与对照组同时剖杀,观察记录各组成虫、肝卵、粪卵数和粪便毛蚴孵化阳性率.结果反复化疗地区与新流行区吡喹酮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98.24%、98.71%;粪卵减少率分别为99.94%、99.64%;肝卵减少率分别为75.85%、73.10%;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均有毛蚴孵出,而各治疗组鼠粪均无毛蚴孵出.结论洞庭湖反复化疗地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没有发现降低,与新流行区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