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5—2020年,从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华兰溪流域溪尾乡的埔宁村、溪尾村和汤川乡的赤墓村、珠建村等4个村,每村选1条水量较少、 1条水量较多的水沟作为调查点,采集淡水螺、蟹,对螺和蟹进行形态学分类,分离螺类并殖吸虫尾蚴和蟹类囊蚴并进行鉴定。用从蟹类分离的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各80条分别经口感染幼犬1只,感染后60 d起粪检查找虫卵,分别于感染后80、 100 d剖杀幼犬,收集成虫,对成虫进行形态学分类。共查获淡水螺类3种,共7 405只。其中,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1种,为放逸短沟蜷;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2种,分别为待定种拟钉螺和待定种洱海螺。埔宁村(拟钉螺)、溪尾村(拟钉螺)和赤墓村(洱海螺)等3个村的螺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分别0.39%(6/1 546)、 0.17%(2/1 179)和0.26%(5/1 898);珠建村的放逸短沟蜷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1/917)。共查获蟹类5种319只,均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分别为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尤溪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25.71%(82/319),平均感染度为7.34个囊蚴/蟹,感染指数为3.09。其中埔宁村的尤溪博特溪蟹、福建华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1.89%(31/74):溪尾村的待定种华南溪蟹、福建华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2.67%(17/75);赤墓村的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0.0%(21/70)。珠建村的福建华溪蟹、永安博特溪蟹、福建南海溪蟹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3.00%(13/100)。囊蚴感染犬后分别获得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成虫12、 10条。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和第二中间宿主蟹类,为中度感染风险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北部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采集并解剖调查点山溪中螺蛳、溪蟹,检查并 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进行COI 基因、ITS2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检索并殖吸虫,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结果良口螺蛳尾蚴 感染率0.32%(4/1 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35/35)。感染度:79.4个囊蚴/只 蟹,11.12个囊蚴/g蟹,最高只蟹检出囊蚴1 050个,蟹种平和华溪蟹。南昆山螺蛳尾蚴感染率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 100%(59/59),感染度:105.66个/只蟹,7.87个/ g蟹。蟹 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螺蛳尾蚴感染率0.03%(1/310),螺蛳种为拟钉螺。溪蟹囊蚴感染率36.73% (36/98),感染度4.55个囊蚴/只蟹,0.53个囊蚴/ g蟹,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良口和南昆山成虫COI、 ITS2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检索卫氏并殖吸虫COI、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 97% 。结论广州北部山区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两处,两疫源地虫种无差异。斯氏狸殖吸虫中 度疫源地一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对福建省政和县东部并殖吸虫虫种、 宿主种类及其感染率进行调查, 以确定当地并殖吸虫病疫源地。方 方 法 法 采集政和县当地淡水螺、 蟹及野猫粪便, 检查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 蟹体内囊蚴和野猫粪便中的虫卵。结果 结果 共检 查1 035只放逸短沟蜷和4 890只建瓯拟小豆螺; 仅在建瓯拟小豆螺体内发现并殖吸虫尾蚴, 其感染率为 0.10% (5/4 890)。检查政和博特溪蟹34只, 其中29只感染斯氏并殖吸虫囊蚴, 感染率为85.29%, 每只蟹及每克蟹组织平均囊 蚴数分别为3.85个和0.62个; 检查福建华溪蟹36只, 其中14只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感染率为38.89%, 每只蟹及每克 蟹组织平均囊蚴数分别为6.43个和0.03个。2份野猫粪便中有1份检获并殖吸虫虫卵。结论 结论 福建省政和县东部存在 由斯氏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引发的中、 高度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部(从化市、增城市、龙门县、新丰县)山区淡水螺、淡水蟹感染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情况,了解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山溪螺蛳、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鉴定并殖吸虫虫种。结果 从化市良口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32%,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蟹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03%,螺种为拟钉螺;溪蟹感染率为36.73%,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龙门县南昆山尾蚴感染率0.15%,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为100%, 溪种为平和华溪蟹。增城市、新丰县各调查点收集的螺蛳、溪蟹均未检测到尾蚴及囊蚴。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部山区从化市良口镇、南昆山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Ⅰ级)。吕田镇为斯氏狸吸虫中度疫源地(Ⅲ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武夷山中段闽江流域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蟹类种群及其感染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和寄生虫资源库样本扩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武夷山山脉沙溪和富屯溪闽江水系的建宁县及其周边宁化、邵武、将乐、顺昌县开展调查,选择居民区附近山涧水沟采集溪蟹标本。根据雄蟹第一腹肢末节形态特征进行蟹种鉴定,采用直接压片法、双筛法检测捕获的溪蟹并殖吸虫感染。分离并殖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大小、囊壁厚薄和排泄囊及肠管形态鉴定囊蚴种类,并计算溪蟹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指数。结果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6条水系存在将乐华溪蟹、福建华溪蟹、黎川华南溪蟹、林氏华南溪蟹、沈氏华南溪蟹、平肢华南溪蟹、恩氏博特溪蟹等7种溪蟹分布,在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3.6%(125/287)。将乐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7.1%(48/84)、26.2%(22/84)、61.8%(21/34);福建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2.6%(51/97)和30.9%(30/97);黎川华南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9%(5/72),此为该蟹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首次记录。建宁县调查点溪蟹多为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混合感染,并殖吸虫感染率为70.4%(76/108),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15.3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1.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20.5。建宁县周边调查点溪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52.3%(56/107),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9.8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0.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4.6。结论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蟹类种群资源丰富,且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高,为高度感染风险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屏南县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及其尾蚴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并殖吸虫病提供依据。 方法 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前往患者捕食生溪蟹地———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天峰村溪坑内采集螺蛳标本,考察其孳生环境,并根据螺的形态学特征定种。 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查螺蛳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并对尾蚴进行形态学鉴定。 结果 共采集到 3 种螺蛳,经形态学鉴定为建瓯拟小豆螺、拟沼螺和放逸短沟蜷。 共检查建瓯拟小豆螺 2 341 只,查出并殖吸虫尾蚴阳性螺 6 只,感染率 0. 26%;检查拟沼螺 1 276 只和放逸短沟蜷 2 215 只,均未查到尾蚴。 查出尾蚴经形态学鉴定为斯氏并殖吸虫的尾蚴。 结论 福建屏南县代溪镇天峰村是新发现的斯氏并殖吸 虫病自然疫源地,需引起警惕。 应加强并殖吸虫病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防止斯氏并殖吸虫病在局部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7.
近城市低海拔斯氏、泡囊狸殖混合感染在福州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福州新店镇肺吸虫病疫区病原虫种和第一、二中间宿主 (螺、蟹 )的种类和感染率。方法 以病人为线索 ,捕捉螺蟹作常规法肺吸虫尾蚴和囊蚴检查并考察疫区。结果 在象山村发现为斯氏狸殖与泡囊狸殖疫区 ,该村靠近福州市中心 ,距福州火车站仅 5 3km。有三种螺蛳 ,即新店拟钉螺新种 ,建瓯洱海螺和放逸短沟蜷 ,前两种螺发现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3 75 % (12 / 32 0 )和 6 5 7% (2 3/ 35 0 ) ;有 3种蟹 ,即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 ,感染有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囊蚴 ,感染率达 6 1 91% (78/ 12 6 ) ,每只阳性蟹和每 g蟹组织携带囊蚴数分别为 5 89个和 1 5 3个。结论 福州新店镇为福建省一个新的近城市低海拔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混合感染的严重疫源地。斯氏狸殖吸虫为主要病原虫种 ,新店拟钉螺新种和福建马来溪蟹分别为主要第一、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光泽县并殖吸虫病病原.方法捕捉不同方位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螺、蟹标本,检查螺蛳感染的并殖吸虫尾蚴和蟹的囊蚴.结果在3个调查点中,5320只放逸短沟蜷无阳性发现;83只福建华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检出阳性36只,阳性率为43.37%,发现囊蚴99个,平均2.75个/只,0.34个/g,虫种为三平正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此外还发现有切头涡虫和蟹蛙蛭在蟹体的寄生.结论光泽县为并殖吸虫中度流行区.  相似文献   

9.
光泽县肺吸虫病病原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光泽县并殖吸虫病病原。方法 捕捉不同方位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螺、蟹标本。检查螺蛳感染的并殖吸虫尾蚴和蟹的囊蚴,结果 在3个调查点中,5320只放逸短沟蜷无阳性发现;83只福建华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检出阳性36只,阳性率为43.37%,发现囊蚴99个,平均2.75%/只,0.34个/g,虫种为三平正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此外还发现有切头涡虫和蟹蛙蛭在蟹体的寄体。结论 光泽县为并殖吸虫中度流行区。  相似文献   

10.
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禽蛙及宿主转换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禽、蛙体内的分布与发育,以及童虫对终宿主的侵袭力。方法:从江西、广东两省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囊蚴。以每只动物30-200个囊蚴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鹌鹑和蛙,定期剖检。将禽、蛙体内所获童虫经口感染犬或猫,60d后剖检,观察虫体发育情况。结果:两种并殖吸虫均可在鸡、鸭、鹌鹑和鹦鹉体内存活,虫体分布于体腔、肝脏、肺和肌肉。所有虫体为小型滞育童虫。斯氏狸殖吸虫  相似文献   

11.
大理市山村有血吸虫感染钉螺螺点疫源性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索阳性螺点疫源性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大理市沙里木庄村一个有血吸虫感染钉螺存在的螺点(简称阳性螺点)进行连续4 年的纵向观察。每次均通过随机环境抽样法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获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结果: 4 年中共查螺8 次,均查到活螺,且螺点的位置、范围相对稳定,其中有6 次查获感染性钉螺,钉螺的平均感染率为3.9% (86/2 157)。结论: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的位置、范围疫源性相对稳定。因此,消灭阳性螺点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永嘉县各流行区淡水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方法 实地考察永嘉县 各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 采集淡水溪蟹进行囊蚴分离, 计算囊蚴感染率、 感染度和感染指数, 并与历史调查结果进行纵 向比较, 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 结果 与1980年比较, 老流行区平均囊蚴感染率由59.71%下降至21.50%, 感染度由1.09 个/g下降至0.23个/g, 两者均有大幅度下降 (P均< 0.05)。感染指数 (i) 明显下降, 其中鹤盛村由4.05降为0.01, 五尺村由 37.90降为2.91, 大若岩风景区由5.85降为0.03 (P均< 0.01)。消失流行区2个, 新增四海山和大岙乡孙山村2个流行区。其 中大岙乡孙山村囊蚴感染率为100%, 感染度21.30个/g, 感染指数为3 402.68, 为超高度疫源地。结论 结论 永嘉县淡水溪蟹卫 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有新发超高度疫源地的存在, 需引起警惕, 防止卫氏并殖吸虫病在局部地区复 燃。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并殖吸虫与并殖吸虫病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省16个县(市)的并殖吸虫与并殖吸虫病抽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上饶等32县、市、区有并殖吸虫及人群感染报道的历史资料,提示我省有48个县、市、区为并殖吸虫的自然疫源地或有人群感染。16个县、市、区用皮内试验方法共检查2800人,阳性253例(9%),男、女之皮试阳性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反应强度主要为"+"的弱阳性反应(占91.7%),对皮试阳性的242例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出阳性者169例,阳性符合率为69.8%。各县人群均有食蟹史,以青、少年为多,病史询问绝大多数无症状。16个县、市、区共解剖溪蟹1312只,阳性蟹341只(26%),以福建溪蟹为主,其次有南海溪蟹属和束腰蟹十余种。病原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延平区肺吸虫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延平区肺吸虫病病原虫种、第一、二中间宿主和人群的感染率。方法收集全县10个乡镇38个村的淡水螺蛳与溪蟹标本并按常规检查其肺吸虫囊蚴,对葫芦山、吴丹、明洋三个村人群作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者抽血以EIJSA法检测肺吸虫抗体。结果发现的病原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和三倍体。第一中间宿主有二种螺蛳:放逸短沟蜷、小桥拟钉螺,因数量少没有检查。第二中间宿主有三种溪蟹,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及华南溪蟹属一新种。三个村蟹标本检查囊蚴感染率为12.12%(8/66)。人群皮内试验的阳性率为7.08%(110/1554)。三个村人群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10.37%(55/530),6.53%(34/521),418%(21/503),三个村皮试阳性者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72%(7/55),11.72%(4/34),4.76%(1/21)。结论延平区为闽北肺吸虫轻度流行区,但局部地区为中度疫区。  相似文献   

15.
异盘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广西那坡县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从采集的拟钉螺(种名待定)体内首次检获子雷蚴和尾蚴,感染率为0.11%(4/3530)。经用异盘并殖吸虫毛蚴感染正常的拟钉螺获得成功,其子雷蚴和尾蚴与自然感染者一致,证实该地拟钉螺是该虫自然界第一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实验室完成异盘并殖吸虫生活史,为基础研究提供生物学资料。方法:以异盘并殖吸虫毛蚴人工感染武鸣拟钉螺,定期观察螺内幼虫的发育和形态特征,再以尾蚴人工感染南宁束腰蟹,定期剖检囊蚴并感染终宿主。结果:20℃-31℃室温下,卵培育16d-21d即发育成熟孵出毛蚴,毛蚴纤毛板四列(6、7、3、1),第一列每块下部具凹陷和缺刻;毛蚴感染拟钉螺,室温21℃-30℃时,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含游离尾蚴)分别于感染后第26、41、58d发育成熟,前者可见产孔,后二者原肠与体长比例分别为1∶3、1∶6;尾蚴具并殖吸虫的一般特征,焰细胞数目及排列方式是2[(2+2+2)+(2+2+2)]=24;束腰蟹经口喂饲尾蚴或饲养于阳性螺环境中,均可受染,60d获成熟囊蚴(室温16℃-27℃),以此囊蚴感染适宜终宿主(猫、大鼠),获得异盘并殖吸虫成虫。对各期幼虫及成虫的形态均作了描述。结论: 在实验室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异盘并殖吸虫的生活史, 使本虫生活史的主要环节得到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