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然而从本世纪初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蜡样芽胞杆菌仅被视作与食物中毒有牵连,直至发表了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第一个报告(1950),即挪威奥斯陆暴发4次约600余例胃肠炎患者的食物中毒研究报告才明确指出,该菌在食品中繁殖后可引起胃肠炎。此后,丹麦(1951)、意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一起因食用炒米饭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10年最新食品安全检验方法及生产规范。结果:从一份食剩炒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计数6.1×106,10份呕吐物和8份肛拭子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5份呕吐物和4份肛拭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机制。方法:采集中毒者肛拭子、剩余食物,带回实验室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结果:4份剩余食物其中3份样品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并蜡样芽胞杆菌菌落总数>105 cfu/g,所有样品的细菌生化反应结果一致。并在剩余食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肛拭子和剩余食物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按WS/T.82-1996诊断标准,可判定此次是由蜡样芽胞杆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一起由两种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样品:生猪肉和酱油各1份、食物中毒人员吃过的剩盒饭7份、洗胃液4份。样品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13份样品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有10份,占76.9%;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份,占15.4%。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0日富阳市某街道发生一起由流动早餐摊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毒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认为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混合污染食物引起,现报告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一起因食用糕点引起不适事件的病原菌。方法: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卫生防疫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结果:从7份糕点中检测到带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106cfu/g)。结论:根据WS/T80-1996和WS/T82-1996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7.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方法]通过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多重实时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蜡样芽胞杆菌16S rRNA保守区基因及其ces基因(编码致呕毒素cereulide).该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和6株乳杆菌,比较其与菌株鉴定结果及ces基因普通PCR检测结果.[结果]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和6株乳杆菌,与菌株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蜡样芽胞杆菌的ces基因检测结果也与普通PCR结果相符.[结论]建立了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蜡样芽胞杆菌168保守区基因及ces基因多重实时PCR方法,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在种水平上的菌株鉴定、以及蜡样芽胞杆菌cereulide毒力菌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王大明 《职业与健康》2006,22(8):592-593
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以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蔬菜、马铃薯、甜点心、调味汁、凉拌菜、米饭、米粉最为常见,很少有从蜂蜜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的报道,蜂蜜国家卫生标准(GB 14963—2003)中规定必须检测的致病菌,只有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蜡样芽胞杆菌。2004年12月在送检的蜂蜜样品中却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国内外均有报告,我国报告多见于南方,我省很少见有报导。我市于1979年8月某厂因食用剩米饭发生食物中毒。经系统检验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蜡样芽胞杆菌分布广泛,特别容易浸润谷物制品,产生致吐毒素和致腹泻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本市近几年因食用剩米饭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事件较多。现将1999年9月本市某厂因食用剩米饭引起的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一般情况1999年9月23日,本市某厂71人中有26人发生食物中毒,发病率为37.1%。首例发病时间为23日23时30  相似文献   

11.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中毒好发于夏秋季,而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季节性更为明显.该菌因其菌体不耐热,因此,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以米饭及米粉最为常见.2003年6月5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发生一起由锅包肉引起的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并分析一起发生在冬季的由蜡样芽胞杆菌致吐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为该类食物中毒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开展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符合典型蜡样芽胞杆菌致吐毒素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在剩炒饭、环境拭子及厨师手涂拭子等多份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制售环境及剩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致吐毒素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寒冷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一起食物中毒的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日,我县方埠镇某饮食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本中心实验室对所采集的七份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结果分析确定是一起蜡样芽胞杆菌伴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食品中,并可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有两型,一类由不耐热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相似;另一类由耐热肠毒素引起的呕吐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似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不容易区别,须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证,蜡样芽胞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耗时,操作繁琐.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将蜡样芽胞杆菌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耒阳市二中发生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钟雄,邓云乃,匡纪训(湖南省耒阳市卫生防疫站421800)1994年1月8~9日,耒阳市第二中学食堂发生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其情况报告如下。1中毒情况及临床表现1994年1月8日系周末,晚餐食...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29日下午,浙江省绍兴市某乡镇幼儿园40名幼儿发生腹痛、呕吐、发热、腹泻症状,经调查分析,确定为一起食用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的混合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3月19日,某农场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豆豉而引起112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先报导有关因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为腹泻和腹痛。自1971年以来报导了一些与进食米饭有关的蜡样芽胞杆菌的食物中毒,其特征为急性恶心与呕吐。为了进一步确定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作者选用以下三株不同来源与具有不同中毒特征的蜡样芽胞杆菌菌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可疑食物、呕吐物及肛拭子标本共11份,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项目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标本均未检出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NM、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8份样品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中2份拌面标本蜡样芽胞杆菌量均为1.2×10^8/g。结论该起事件是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面食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夏季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熟食应在低温下短时间保存,食前应充分加热,防止发生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黄式玲黄爱玲何德辉1995年5月29日中午,在贵港市某酒楼发生一起食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水鱼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调查1995年5月29日中午,5人在该酒楼包厢中就餐,食用淮杞水鱼汤、铁板鱿鱼、酿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