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杨迎峰  李雪婷  魏佳 《护理研究》2014,(15):1853-1854
[目的]观察比较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在ICU脱呼吸机病人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9例ICU脱呼吸机后仍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应用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各63例,对3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主动湿化法能够减少人工气道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结论]应用主动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舒适、耐受。  相似文献   

3.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病人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103例经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COPD)病人按随机分组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常规间断注入湿化能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慢心率、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减少护理时数。[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用0.45%氯化钠溶液做湿化液,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及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B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包括气道内痰痂数、痰液黏稠度、痰量、吸痰5 min后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肺部感染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痰液黏稠度、每日气道内痰痂数、痰量和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气道黏膜出血,气道黏膜出血率为0.00%(0/36),低于B组的8.3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8%(1/36),低于B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可达到有效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其呼吸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少霞 《家庭护士》2007,5(9):13-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病人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103例经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COPD)病人按随机分组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常规间断注入湿化能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慢心率、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减少护理时数.[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朱玉莲 《当代护士》2014,(5):123-12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8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持续气道湿化疗法护理;再随机选择39例人工气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湿化疗法护理。比较2组气道湿化疗法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和相关病理生理(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P〈0.05),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较低(P〈0.05),痰痂形成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气道持续气道湿化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间歇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带有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情况及吸痰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到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并观察两组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气道峰压下降幅度、痰鸣音改善评分、恢复到吸痰前指脉氧饱和度基线水平所需时间及刺激性呛咳、呼吸窘迫、心率增快、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改良吸痰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吸痰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人工气道病人寻找最佳的氧疗、湿化方式。[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使用微调输液器配合自制加湿三通吸氧接头持续吸氧湿化,B组使用一次性简易吸氧喷雾瓶持续吸氧湿化,C组使用人工鼻持续吸氧湿化人工气道;观察3组使用后病人的舒适性及噪声对病人的影响,人工气道持续吸氧湿化的满意情况,氧气湿化液污染情况,病人自主咳痰后痰液污染湿化液再次吸入肺内及痰多窒息的问题。[结果]A组、C组无噪声污染,明显优于B组(P〈0.05);A组、B组持续吸氧湿化人工气道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无氧气湿化液污染存在,B组、C组有氧气湿化液污染存在(P〈0.05);A组、C组病人的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B组不存在痰多窒息的问题,C组存在痰多窒息的问题(P〈0.05)。[结论]微调输液器配合自制三通吸氧接头在氧疗的同时能很好地解决人工气道湿化问题,是人工气道氧疗、湿化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对老年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 70例行气管切开的颅脑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组(A组,n=35例)和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组(B组,n=35例)。比较两组气道湿化后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程度。结果两组气道湿化前PO_2、SaO_2、PCO_2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道湿化后PO_2、SaO_2明显升高(P0.05),PCO_2明显降低(P0.05),且A组PO_2、SaO_2升高更为显著,而PCO_2降低更为显著(P0.05);A组气道湿化后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气道湿化程度I度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而Ⅱ度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4,他引:102  
目的探讨对已经进行湿化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与否对吸痰效果以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0 h以上患者101例,随机分成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吸痰时不滴注生理盐水,B组吸痰时按传统方法常规滴注生理盐水2ml,通过观察吸痰时患者咳嗽反应、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黏稠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滴入生理盐水后吸痰前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与B组比较,A组吸痰时呛咳、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舒张压升高、患者刺激性咳嗽、VAP的发生率升高等不利影响,因此,机械通气吸痰不应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15.
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方法重症颅脑外伤人工气道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间断推注湿化液,并连续观察5天.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形成痰痂、吸痰时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吸痰刺激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明显减少痰痴形成、肺部感染、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并可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32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3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两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滴注湿化组,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卢素珍  廖锦鸿 《当代护士》2013,(12):142-14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57例),A组利用输液三通管把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管道连接起来,通过氧气冲击分解液滴的方法。B组采用将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各自单独放入人工气道内。比较2组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刺激性呛咳、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方法能有效缓解人工气道患者的不适症状,值祷推广,  相似文献   

19.
谭玫 《全科护理》2009,7(35):3198-319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20.
雷蕾 《当代护士》2008,(9):82-83
目的探讨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8例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气道灌洗加传统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B组18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湿化法。结果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脓痰、痰痂形成、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率的发生均低于B组,均p〈0.01。结论气道灌洗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