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edaravone)对严重烧伤手术患者多脏器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严重烧伤手术患者60例,ASAⅡ~III级,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静脉泵人依达拉奉60mg,C组泵人生理盐水40ml;先以40ml/h速度泵入30min,然后以10ml/h速度泵入其余药量。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并于麻醉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4h(T4)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各时点的肝肾功能、III清SOD、MDA、S-100b、NSE、cTnI、BNP等指标。结果在术毕及术后24h时点,E组患者的cTnI较基础值、C组均显著降低(P〈0.01),C组患者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1);在术后1h及术毕时点,E组患者的MDA较基础值、C组均显著降低(P〈0.叭),C组患者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1);在术后1h及术毕时点,E组患者的SOD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BNP、NSE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持续输注用于严重烧伤患者手术,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和氧自由基损伤,可抑制心力衰竭和脑损伤,不影响肝肾功能,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脏器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取静脉血4ml测定PA、LPA水平,并于治疗后15d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功能转归评价。结果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治疗10d后PA、L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ESS评分亦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PA、LPA的含量、清除自由基、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 EAE)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EAE+依达拉奉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用PBS作为对照。后两组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完全福氏佐剂( CFA)、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抗原乳剂进行造模。免疫2 d后,EAE+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 mg/( kg· d)。3组均监测20 d,每日称重,观察小鼠的摄食和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0 d后取小鼠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EAE组小鼠的发病率(80%)高于EAE+依达拉奉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AE+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评分各个时间点都低于E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监测10 d后,EAE组神经功能评分(3.6±0.4)级;而EAE+依达拉奉组评分为(1.3±0.5)级。 HE染色后发现,EAE组小鼠的脊髓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改变明显。而EAE+依达拉奉组小鼠有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没有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与清胰汤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保护作用.方法 将1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建立SAP动物模型前,SAP组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联合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组术后予清胰汤灌胃,1次/12 h,连用1 w.术后1 w,比较3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淀粉酶、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和腹水量.结果 联合组腹水量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SAP组、联合组TNF-α、IL-6、淀粉酶、MDA及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SOD水平则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联合组TNF-α、IL-6、淀粉酶、MDA、SOD及cTnT水平均明显优于SAP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清胰汤联用能够减少TNF-α的生成,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对SAP大鼠胰腺组织及心脑等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SOD、MDA与肝脏脂质沉积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与肝脏脂质沉积量的相关性。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A、B、C、D、E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与白酒,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B、C、D、E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GankangⅣ,GKⅣ)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F组为正常对照组。第8W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查SOD、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B组、C组、D组、E组与A组比较,TC、TG、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在TC、TG方面,C组、D组与E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SOD方面,B组与E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组与E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MDA方面,B组、C组、D组与E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GKⅣ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抑制SOD的降低和MDA的升高;从SOD、MDA、TC、TG的指标看,SOD、MDA与TC、TG的沉积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脑内少突胶质谱系细胞的变化,以及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少突胶质细胞放射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照射组、照射组、依达拉奉组。采用10Gy单次全脑照射模型,制模后依达拉奉组大鼠分别按剂量0.3、1.0和3.0mg/kg依达拉奉腹腔注射;构建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A285、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4(O4)、2’,3'-环磷核苷酸水解酶(CNPas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照射组比较,照射后1d皮质A285阳性细胞数目即开始增多,照射后1周最多(P〈0.01),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O4与CNPase阳性细胞数在照射后1d时显著减少,以O4阳性细胞数减少为甚(P〈0.01),1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照射组比较,依达拉奉干预后A285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O4、CNPase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加(1.0mg/kg,P〈0.05;3.0mg/kg,P〈0.01)。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呈时程性变化;一定剂量的依达拉奉对少突胶质细胞放射性反应有保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中毒血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 《人民军医》2006,49(11):648-649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病人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按照病人入院时中毒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设健康对照组。入院第1、3、5天检测病人静脉血。结果:入院第1、3天,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液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5天,中度组MDA、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重度组血液MDA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SO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组与健康组比较,除入院第1天血液SOD差异非常显著(P<0.01)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结论:ACOP病人血液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中毒程度及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一致,提示ACOP的损伤作用与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蕲蛇酶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将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每组再根据染毒时间分为6h、24h、48h和72h等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百草枯溶液(25mg/kg)制备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染毒后1h开始,ED组和Dex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和地塞米松(3mg/kg),2次/日,Con组和Mod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染毒后6h、24h、48h和72h,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变化,然后处死大鼠,经心脏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ED组及Dex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清MD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示急性肺损伤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萎缩塌陷,甚至结构消失,且随时间进展加重;与Mod组相比,ED组和Dex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ED组和De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地塞米松对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灯盏花素单药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A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发病在24h以内的ACI患者81例。随机分3组: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组(治疗组30例),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1组28例)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对照2组23例)。治疗纽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同时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也连用14天。对照l组单用依达拉奉,对照2组单用灯盏花素。根据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urpean Stroke Seale,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结果3周后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6.7%)及显著进步率(46.7%.)均明显高于(P〈0.05)对照1组的基本痊愈率(32.1%)及显著进步率(32.1%)和对照2组的基本痊愈率(26.1%)及显著进步率(34.8%).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较前有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血栓心脉宁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血栓心脉宁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血栓心脉宁胶囊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血栓心脉宁胶囊2、4g/kg灌胃7 d,对急性心肌梗死24h大鼠,可明显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能使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明显下降,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亦可使心肌梗死区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血栓心脉宁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及PGI2/TXA2平衡失调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致伤力为50gcf(10g×5cm)损伤T9~10制作动物模型,术后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6h、12h、24h、72h、7d5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对受损脊髓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及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神经元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检测到较高的细胞凋亡率。依达拉奉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来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以大鼠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SER)技术,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2h、4h、8h提取大鼠肾组织,测定氧自由基(OF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表明:①运动后恢复期30min,肾脏OFR信号强度升高明显,提示运动性肾缺血及恢复期再灌注诱导的黄嘌呤氧化酶机制可能是肾组织OFR生成的主要来源;②在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OFR改变与SOD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提示肾内源性SOD在防止OF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③肾脏MDA于运动后2h出现峰值,而OFR则于恢复期30min升至最高,说明除肾脏自身产生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以外,其它部位转移的MDA也许占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rhBNP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MI对照组和BNP治疗组。治疗组给予rhBNP连续静滴4周,治疗48 h、1、2、3和4周时处死大鼠,进行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AI,免疫组化测Fas与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结果:治疗组MAI和Fas/Fasl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给予rhBNP能够通过减少MI后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心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后处理(IGF-1-POST)与缺血后处理(I-POST)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两者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垫扎球囊法建立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n=12):假手术组、I/R组、I-POST组、IGF-1-POST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椒苯酮胺(piperphentonamine,PPT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PTA组(2.5,5,10 mg/kg)和阳性对照依达拉奉组(6 mg/kg)。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后静脉注射给药,复通灌流24 h后,采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SOD、MDA、GSH、NO、NOS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PTA组神经功能评分减低,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中SOD、GSH活力增加,NOS活力降低,MDA和NO含量减少。其中以高剂量(10 mg/kg)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PPTA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反应和清除氧自由基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梗死面积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白鼠,分为左冠状动脉未结扎组12只,另38只以手术方式结扎左冠状动脉,术后6 h 5只大鼠死亡,存活的33只再分为HBO对照组(n=16)和HBO组(n=17),HBO组心肌梗死后应用HBO治疗,7 d后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差(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变化.结果 HBO组与HBO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左室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 及早应用HBO治疗可以明显减少AMI大鼠模型心肌坏死面积,并且可以改善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36只肠内含5种细菌悉生的大鼠,分成伤前对照组(Ⅰ组)、早期复苏组(Ⅱ组)、延迟复苏组(Ⅲ组)和治疗组(Ⅳ组),观察了伤后8h和1d心、肝、肾氧自由基(OFR)相对量(ESR技术)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发现,Ⅱ、Ⅲ组大鼠心、肝、肾OFR相对含量均增高,Ⅲ组升高更明显,各时间点较Ⅱ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尤以肾脏升高最明显。Ⅳ组各脏器OFR相对含量低于Ⅲ组(P<0.01)。各脏器MDA含量与OFR相对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结果表明,延迟复苏增加烧伤后早期脏器OFR生成,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加重,OFR对肾脏的影响可能重于其它脏器。维生素E、维生素C联合治疗可有效清除脏器中OFR,可用于延迟复苏后脏器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