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调节端粒酶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为抗肿瘤的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研究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其调节和作用机理,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 -DNA结构 ,是调控细胞寿命、发育和分化的生物钟。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逆转录酶 ,与细胞永生化和癌变有关。研究发现 85 %~ 90 %人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正常人体细胞无端粒酶表达 ,因此端粒酶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人们正在探讨将抑制端粒酶的表达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分子生物学作用,尤其与细胞增殖及永生化的关系,进而重点介绍了端粒酶与皮肤肿瘤及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如异位皮炎、银屑病)的关系,指出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有可能为探索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端粒—端粒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由富含鸟嘌呤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过程构成的一种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酶则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由端粒酶RNA和蛋白质组成,发挥RNA指导的DNA合成作用,本文介绍了端粒-端粒酶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皮肤病和肿瘤等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一段富含G的重复核苷酸序列,具有防止染色体端-端融合、断裂,重组或降解等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帮助甚至使其永生化。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同细胞衰老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介绍了近几年端粒酶在皮肤肿瘤的发生,良性增生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等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端粒,端粒酶与皮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作为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组重复DNA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细胞寿命至关重要,其长度的维持有赖于一种RNA酶即端粒酶的存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人类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是决定基因扩增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而调控着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寿命。介绍了人类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皮肤、皮肤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端粒、端粒酶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许多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系统调控着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寿命。本文介绍了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某些皮肤病和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一段富含G的重复核苷酸序列 ,具有防止染色体端 -端融合、断裂 ,重组或降解等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能以自身RNA为模板 ,逆转录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并加到染色体末端 ,使端粒延长 ,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同细胞衰老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介绍了近几年端粒酶在皮肤肿瘤的发生 ,良性增生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等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端粒、端粒酶与皮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作为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组重复DNA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细胞寿命至关重要,其长度的维持有赖于一种RNA酶即端粒酶的存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人类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是决定基因扩增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而调控着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寿命。介绍了人类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皮肤、皮肤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端粒酶在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cRNA探针与石蜡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3 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1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9例脂溢性角化、14例正常皮肤中hTERTmRNA的表达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hTERT阳性率基底细胞癌为 73 .3 5 %(2 2 /3 0 ) ,鳞状细胞癌为80 .0 0 %(12 /15 ) ,均明显高于脂溢性角化 3 6.84%(7/19)和正常皮肤 2 8.5 7%(4 /14 )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TERT在恶性皮肤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皮肤 ,提示端粒酶在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原位杂交检测hTERT表达水平的方法有可能成为鉴别皮肤良恶性肿瘤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尖锐湿疣组织中端粒酶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是调控细胞寿命、发育和分化的生物钟。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逆转录酶,与细胞永生化和癌变有关。研究发现85%~90%人肿瘤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正常人体细胞无端粒酶表达,因此端粒酶有望成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人们正在探讨将抑制端粒酶的表达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皮损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紫外线辐射是外源性老化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又称为光老化。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在皮肤老化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细胞多次分裂造成的端粒进行性缩短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内源性老化。暴露于日光的皮肤,紫外线辐射也可损伤DNA,加速端粒缩短。无论是内源性老化还是光老化,在端粒环破裂后均通过p 53肿瘤抑制蛋白途径启动了DNA损伤信号传递。这一共同的路径解释了自然老化和光老化皮肤的广泛相似性,预示着对一种老化进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对其他进程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皮肤肿瘤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例鳞状细胞癌(鳞癌)、21例基底细胞癌(基癌)、19例鲍恩病、25例脂溢性角化病和13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生存素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皮肤肿瘤中生存素与hTERT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及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较正常人皮肤中显著增加;②脂溢性角化病中生存素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阳性率及hTERT mRNA阳性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脂溢性角化病中两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生存素与皮肤肿瘤发病关系密切,在鳞癌、基癌、鲍恩病中生存素与hTERT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和反转录酶(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hTER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方,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Ki-67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生发层和分裂旺盛的组织;它的表达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1);而与hTR(r=-0.295,P>0.05)无关。结论hTERT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92.3%的肿瘤期MF、78.6%的斑块期MF和75.0%的斑片期MF显示端粒酶阳性;肿瘤期MF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斑块期和斑片期,且差异有显着性;而斑块期与斑片期之间差异无显着性.对照组的端粒酶均为阴性.讨论 MF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MF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MF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纯南时间所致的人皮肤程序性或内源性老化及改变,与由环境损伤所致的多莺性损伤或外源性老化加速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的进程主要由日光中的紫外线所介导,故称为光老化.端粒及端粒酶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细胞的老化密切相关.皮肤内源性老化主要由细胞周期中进行性的端粒缩短所致,而在光暴露的皮肤,内源性老化的进程被环境因素所放大.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致皮肤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祥  何黎  李谦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1):730-731
紫外线导致皮肤癌变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因素和非基因因素的影响。基因因素包括DNA的员伤和修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端粒酶竺,非基因因素有免疫抑制、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环氧合酶的作用,其中有些机制还不清楚,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在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B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皮肤SCC和30例BD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在BD组织中hTR和hTERTmRNA呈弱表达,阳性率为23.33%和16.67%。在SCC中,hTR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93.33%。其中Ⅰ、Ⅱ级SCC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88.24%,无强阳性;Ⅲ、Ⅳ级SCC阳性率分别为92.31%和1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和76.92%。SCC和B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C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和hTERTmRNA的表达增多是预测皮肤SC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