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Alb)在食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设立176例食管癌为手术组、化疗组、放疗组、放化疗组。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前(就诊时)应用放射免疫微球蛋白(尿放免)检测β2-MG、Alb,在确诊为食管癌术后2周、放疗化疗后2周复查尿液β2-MG、AIb,以及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后尿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尿中β2-MG及Alb的数值及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般状况(KPS评分)变化,来观察其与食管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转归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复发与未复发者对比β2-MG的变化,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组未复发与复发者尿中Alb的变化同β2-MG的变化规律。结论尿β2-MG及Alb检测可以作为食管恶性疾病诊断的指标之一,β2-MG与肿瘤的消长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其中尿中的Alb变化可以作为肿瘤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M)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对DM患者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mAIb)和微球蛋白(β2-MG)可预测肾脏的损害程度,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52例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和空腹血糖浓度的糖尿病患者测定其尿mAIb、β2-MG含量,比较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选择DM患者52例,均符合WTO糖尿病诊断标准;1型DM 2例,2型DM 50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4~75岁,平均40.1岁。病程2~25年,平均8.2岁。空腹血糖<8.3mmol/L 28例,8.3~11.0mmol/L 13例,>11.0mmol/L 11例。所有患者均饮食或药物控制血糖、无酮症酸中毒及肝肾疾患,尿常规蛋白定性均为阴性或弱阳性;其中8例伴有高血压(BP≥21.3/12.7kPa)。正常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Alb)及浕1 微球蛋白 (浕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的方法对 4 3例糖尿病患者及 32例健康者尿MAlb、浕1 MG及β2 MG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患者尿MAlb和浕1 MG、β2 MG排泄水平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1) ,尿MAlb升高者占 32 .5 % ,浕1 MG升高者占 6 9.8% ,β2 MG升高者占 37.2 %。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 79.1%。结论 浕1 MG、β2 MG及尿MAlb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发病率在我国已日渐增多,累及的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DN)所致肾功能衰竭(肾衰)已成为慢性肾衰主要病因之一[1].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我们对165例糖尿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为民  张名均  王宁 《重庆医学》2002,31(2):151-152
70年代初由Ekstrom首先从镉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分离、提纯α1 微球蛋白 (α1 MG) ,196 8年Berggard从肾小管病变患者的尿中分离获得 β2 微球蛋白 (β2 MG) ,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血、尿α1 MG、β2 MG与肾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试验及临床研究。文献报道微量白蛋白 (Alb)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 ,对许多疾病的预后有预示作用。本文测定 4 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血、尿α1 MG、β2 MG、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浓度 ,旨在探讨它们在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程度中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伤的评价。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50例SLE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狼疮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肾炎组,但足两者血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足评价系统件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伤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探讨两者的改变对早期诊断DN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 例平均病程6-9a、平均年龄55-8 岁的糖尿病病人及23 例正常对照者尿白蛋白排泄率、β2一微球蛋白、α1 一微球蛋白/ 肌酐比值,结果显示,31 % 的病人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95% 病人α1 - MG/Cr 高于正常、32 % 病人β2- MG高于正常;非微量白蛋白尿病人中82% DⅡ1(AER10 ~20μg/ 分)、21 % DⅡ2(AER〈10μg/分) 的病人α1- MG/Cr 高于正常,24 % DⅡ1 、8% DⅡ2 病人β2- MG 高于正常。结果显示糖尿病人肾脏早期损害不仅限于肾小球,而且伴有肾近曲小管损害,尿α1 - MG测定反映肾小管损害较尿β2 - MG测定敏感。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 - MG/Cr 可作为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5例糖尿病(DM)患者尿中的MAU和β2-MG,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的MAU和β2-MG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尿MAU和β2-MG与DN有着密切的关系,对DN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尿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了解它们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8例HSP患儿TRF、MA和β2-MA含量。结果HSP患儿尿3项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HSPN)尿三项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是诊断早期HSP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gren’sSyndrome,pSS)临床特点,了解成人发病的pS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pSS104例,其中男性发病者15例,女性发病者89例。结果成人发病者首发症状表现多样化,常见的有口眼干燥、关节疼痛、腮腺肿大、肾小管酸中毒及皮肤表现等。结论pSS的首发症状多样化,以外分泌腺受累为首发者仅占67.3%,易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原发干燥综合征(pS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T细胞亚群与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类风湿因子等病情活动指标的关系。结果:pSS组和SLE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而pSS与SLE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pSS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SLE组(P<0.05),SLE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SS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 /CD8 比值在疾病活动期下降,并与pSS的疾病活动性指标血清IgG、血沉呈负相关性(P<0.05)。CD8 细胞水平在疾病活动期明显升高,且与以上指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p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pSS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与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在干燥综合征(SS)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SS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唇腺组织中Survivin,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在SS唇腺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内表达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对照组唇腺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内大量表达,与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bcl-2在ss唇腺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内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bcl-2与Survivin在SS患者唇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性多发性肌炎(PM)患者比较。结果示202例pSS患者中有4例(2.0%)在诊断pSS后5—20年出现肌炎表现,其中2例无明显肌痛和肌无力症状;肌酸肌酶(CK)最高值为(480—2702)IU/L,中位数为789.5IU/L,抗Jo-抗体均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CK下降13.9%~71.5%,中位数为48.9%;随访8个月至5年,无一例肌炎病情反复。与15例PM患者资料比较分析,两组在肌痛发生率、CK最高值、激素治疗后CK下降率、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SS患者合并肌炎较为少见,多在干燥综合征多年之后出现,肌痛和肌无力表现较轻,使用激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发生恶性淋巴瘤(ML)的特点,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198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pSS合并ML的患者(pSS/ML)共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未合并ML的pSS患者(pSS/nML)共4485例,随机抽取163例进行比较.结果 (1)17例pSS/ML患者中女14例,男3例;平均年龄(53±13)岁,自发病至确诊pSS(8±9)年,自pSS确诊至ML确诊平均间隔(4±4)年.男女比例、发病年龄、病程与pSS/n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S/ML与pSS/nML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和白细胞降低;(3)17例pSS/ML患者,1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来源14例),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1例为T细胞来源淋巴肉瘤.结论 pSS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有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降低等表现的更容易合并ML,且以NHL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首发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首发症状的特点,提高口腔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水平,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6例p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首发症状出现频率为:口干47/66例,猛性龋19/66例,口腔溃疡6/66例,腮腺肿大6/66例;眼干38/66例,关节肿痛46/66例,唇腺活检阳性率最高为59/66,ANA、抗SSA、抗SSB、ESR、RF阳性分别为28/66,29/66,26/66,32/66,28/66,高γ-球蛋白血症57/66,IgG、IgA异常率为16/66,10/66。结论:pSS为全身性免疫性疾病,80%以上有高γ-球蛋白血症,口腔表现为口干、猛性龋。口干、眼干、关节肿痛依旧是pSS最常见首诊症状,唇腺活检,腮腺造影及抗核抗体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SS)重叠皮肌炎(D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SS重叠DM患者10例,选择30例同期收治的性别、年龄相配的原发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为对照,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SS/DM重叠组突出特点是内脏损害多且严重,肺损害尤为明显。该组发热、雷诺现象、皮疹、肺部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抗Jo-1抗体阳性率和病死率高于pSS组,其他病情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S/DM重叠综合征内脏损害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应尽早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吉恒东  邹红梅  林静  路峰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09-9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87例PS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ILD组24例和无ILD组63例,分别对其发病时间、病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LD组年龄大于无ILD组,且病程长于无I 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ESR、CRP水平及RF、抗SSA抗体、高球蛋白血症、抗U1 RNP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ILD组(P<0.05)。ILD组患者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均存在异常,均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2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或)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无改善,2例病情进展。结论对PSS早期行肺HRCT检查和早期规范治疗,有助于提高其并发ILD的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pSS是指发生于年龄〈16岁者的pS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现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儿童pSS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53、bcl-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I。)患者唇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pSS患者、pSS并发NHL患者、NHL患者的p53、bcl-6及PCNA表达。结果正常人群、pSS、pSS并发NHL、NHIL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5.3%、15.4%、90.9%、92.3%。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3.2%、27.8%、1。0%、96.2%。bcl-6表达阳性率分别是2.6%、8.3%、81.8%、88.5%,p53、bcl-6及PCNA表达阳性率在pSS并发NHI。患者、NHL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SS患者,其强度亦明显增高。结论p53、bcl-6及PCNA与pSS患者并发NHL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pSS患者并发NHL的潜能及预后评价。如pSS患者p53、bcl-6及PCNA表达阳性率升高,应积极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