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因素,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低年龄、短潜伏期和严重痉挛的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增加。另外,其它感染和不当治疗也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因素。结论年龄小、短潜伏期和痉挛伴紫绀是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3个主要因素。正确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可改善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漳州市医院儿科连莲淑,朱丽玉新生儿破伤风是以痉挛性抽搐为特征,窒息性痉挛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及对量控制痉挛性抽搐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自1982年以来,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控制痉挛性抽搐,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符合新生儿破伤风诊断的51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1例患儿中,男39例,女12例,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治愈35例(68.63%),好转10例(19.61%),未愈2例(3.92%),自动出院2例(3.92%),死亡1例(1.96%).结论 用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7例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提高成人破伤风的治愈率,降低痛死率。方法:分析57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痊愈52例(91.2%),死亡5例(8.8%)。结论:破伤风患者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安定、氯丙嗪及鲁米那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痉挛,重型病例应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梁桂祥 《海峡药学》1995,7(2):34-34
我院1984~1991年采用东黄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164例(简称本组),使病死率比本院1976~1981年84例组[1](简称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4例新生儿破伤风.男141例,女23例;病例全部来自乡村。发病年龄4~6d47例门民66%),7~9d70例(42.68%),10d以上47例(2.66%),潜伏期最短4d,最长18d,而5~7d最多达103例,其中轻型19例,中型47例.重型98例,结果33例死亡,病死率20.12%)。治疗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急,变化大,病死率高,因此,除了加强护理,维持营养,控制感染外,还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接收新生儿破伤风43例,均为采用土法接生所致。本病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导致肌肉痉挛,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此病发作越早,发作期越短,预后越差。控制破伤风的痉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因此,痉挛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90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分析长汀县妇幼保健所程旭为掌握我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状况,分析构成主要因素。我们对1987年至1991年长汀县90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个案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调查对象为1987年1月1日至1991...  相似文献   

8.
自1998~2001年我科应用微量泵(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厂制造的功率为10.5vA)输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较过去的静脉滴注、肌注和鼻饲镇剂等方面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近4年来收治新生儿破伤风患者34例:潜伏期最短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破伤风鼻饲喂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宝珠  梁金丽  徐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94-1594
降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是治疗护理的三大要点,如何减少痉挛的发作又是护理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破伤风息儿用改进鼻饲喂养的方法,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痉挛的发生率和减轻痉挛的程度,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早期的经验表明,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治疗已有严重痉挛的破伤风患者不能降低死亡率,本文报道用此法治疗尚未发生痉挛的早期破伤风患者的结果。作者把97例轻症破伤风患者交替分配到A 组(鞘内注射 TIG)或 B 组(肌注 TIG)。49例为 A 组,48例为 B 组。两组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感染方式和潜伏期基本相同。无一患者以往曾接受破伤风主动免疫。对所有患者给予以下治疗: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抗菌素、伤口洗涤和护理以及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1.
陈玲生 《海峡药学》1997,9(2):84-85
新生儿破伤风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我院自1992~1996年共收治55例,采用东莨菪碱辅佐小量输血治疗后,治愈2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5例中男32例,女23例;均来自农村,以旧法接生为主,其中发病后未能及时入院者12例,合并症以脐炎、肺炎以及败血症为主。根据症状轻重及潜伏期长短分为3型:轻型:牙关紧闭,四肢及躯干强直,无全身痉挛、潜伏期>IOd。共12例。中型:牙关紧闭,肌紧张,苦笑面容,轻刺激即引起痉挛、潜伏期5~10d共21例。重型: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强直,频繁痉挛不易控制,发组,潜伏期<sd共23例。2…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我院儿科既往采用氯丙嗪、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治疗新生破伤风,病死率高达43%。自1981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儿科采用普鲁卡因为主辅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102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全部来自农村,均为老法接生。其中男82例,女20例。潜伏期3~17d。住院天数8~32d。大部分为重度病儿,临床表现有拒乳、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脐部脓性分泌物,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频繁发作、反复出现屏气、发绀等典型破伤风症状。12 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破伤风系破伤风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 ,目前在全国仍有不断发病 ,而且病死率高。我科从1995年~ 1999年共收治来自外院的新生儿破伤风 2 1例 ,现将主要临床治疗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2 1例均为旧法接生 ,男 2 0例、女1例。潜伏期 4~ 6天 6例 ,7~ 9天 10例 ,10~ 18天 5例。 2 1例患儿均有脐部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的典型症状 ,并发吸入性肺炎 15例。结果 :2 1例患儿潜伏期 4~ 6天 6例 ,治愈 1例 ,自动出院 3例 ,死亡 2例 ;潜伏期 7~ 9天 10例 ,治愈 7例 ,自动出院 2例 ,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对14例患儿采用控制痉挛,早期胃管鼻饲喂养,提供营养支持,脐部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继发性感染。结果14例患儿中,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2例治愈出院,治愈率85.7%。结论合理地控制痉挛及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和流行因素,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系统监测工作的可信度较高,能反映本地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实际数。1999至2008年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111例,死亡6例。高州市人口发病73例,年均发病率为0.40‰,占65.77%。省外流动人口发病38例,占34.23%。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以不安全分娩因素为主,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消毒接生普及率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最主要措施,对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重型破伤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0例成人重型破伤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20例成人重型破伤风患者均治愈,地西泮、氯丙嗪及东莨菪碱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痉挛期的发作。结论应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安定和东茛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43例363100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儿科汪秀蓉我院于19814~1994年应用大剂量安定和东宜春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43例,5.定总量最高达350m吕,有效地解除了严重痉挛、窒息和呼衰.并且无严重的副作用,显著地降...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破伤风1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若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病死率可高达75%以上。本组13例新生儿破伤风采取大剂量安定鼻饲抗痉挛,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1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性疾病.以频繁全身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临床特征,如处理不当.常造成病人死亡。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破伤风1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破伤风是急性特异性感染中较为严重而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其潜伏期短,症状于3d内即发展至高峰,病死率为30%-50%。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肌持续痉挛所致的呼吸衰竭,应用肌肉松弛剂和呼吸机控制通气是治疗重型全身痉挛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