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景洋 《中国针灸》2000,20(2):91-92
采用龙虎交战手法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87例,同时设用平补平泻手法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8.5%,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手法组,表明龙虎交战手法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较平补泻手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巨刺法为《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一种针刺选穴方法,而龙虎交战针法始见于《针灸大全》,属于攻补兼施的一种复式补泻手法,临床广泛用于痛症的治疗,但是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病变,在妇科疾病中运用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特征,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具体阐释巨刺法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确立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种类较多,"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补泻兼施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众多复式补泻手法之一,首见于徐凤《针灸大全》中,后世各代医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和扩充,多将其用于临床镇痛以治疗各种痛症,疗效确切。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对龙虎交战针法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5.
正偏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针灸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1]。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是融合了提插、捻转、九六等手法的复式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为主。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反复进行,故称交战,因在捻转补泻过程中,寒热相替,又似龙虎相争之义,故名。本法首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为"住痛之针"。笔者采用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结筋病灶点是构成经筋类疾病的基本病理概念,也是达到“解结”目的“靶点”,具有阻碍正常人体经筋组织运动造成局部疼痛发生的特点,并且局部伴有经筋组织的纤维化及发生无菌性炎症的特点。“龙虎交战针法”作为传统的镇痛类针刺手法,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疼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环境、松解局部肌肉筋膜组织、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针对结筋病灶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本研究从结筋病灶点经筋刺法的操作方式“龙虎交战针法”针刺结筋病灶点的优势和将“龙虎交战针法”与经筋刺法相结合使其更适合结筋病灶点的病理属性共3个方面探讨了使用“龙虎交战针法”结合经筋刺法针刺结筋病灶点以达解结和镇痛作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秉持溯源穷流精神,深入掌握“龙虎交战”针法,以发挥其住痛移疼即时效果.结合《针灸大成》提到的《内经》《难经》内容以及《针灸大成》所提各家论述,深入研究杨继洲对“龙虎交战”提出的“阴阳交贯之道”“消息阴阳九六中”“返复玄机随法取”等想法,以探究“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结合“子午补泻”“提气法”与“九六补泻”法的观念来操作,则能让经气内外相通,进而使经气上下相接.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的“龙虎交战”“子午补泻”与“提气法”三者的深层次精神综合运用,并参考张缙教授对“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提示,则较能在临床实作中充分发挥出“龙虎交战”针法之住痛移疼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谈针刺手法“龙虎交战”的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虎交战”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的一种,临床多应用于各种痛症。明代徐风《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说:“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痛,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杨继洲《针灸大成》也说:“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还对手法的操作作了具体的描述:“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上海中医  相似文献   

9.
笔者拜讀《江苏中医》1962年第5期杨长森先生的大作《談針刺补泻的初步体会》一文,获益匪浅。但在某些观点上,与杨先生还有不同看法。因为針灸补泻手法是关系到整个針灸学术的重大問題,必須深究細探,方可理論和实践取得一致。笔者本着“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出个人对針刺补泻手法的一些管见与杨先生作必要的商榷。  相似文献   

10.
周云鹏系无锡市名老中医,从事针灸近50年。平时勤学深研,精于手法补泻,对临床多种病证的治疗,颇有独到之处。进火补进水泻治愈震颤性麻痹。如冯某,女,53岁,手足震颤已3个月。治疗取天柱和身柱、后溪、太溪等穴,先施进水泻后施进火补法。又取足三里、涌泉和太冲三穴施行进水泻法。仅5次治疗就明显好转。继续治疗,渐复体康。运用龙虎交战法治愈三叉神经痛。如张某,女,68岁,患三叉神经痛,痛苦难忍,惶惶不可终日。治疗刺四白、承浆透大迎等穴,用龙虎交战手法,立即止痛。经4次治  相似文献   

11.
试论“龙虎交战”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复式补泻手法较多,名目也繁多,各医家的理论论述和临床应用也较多,且有异同。龙虎交战针法是众多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系属于补泻兼施的一种复式针刺补泻法。本法始见于《针灸大全》中之《金针赋》,后世有所发展,目前临床多宗此法治疗痛证。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13.
龙虎交战法是针刺补泻的一种手法 ,在《金针赋》《针灸大成》等古医籍中均有记载。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临床 ,发现用此手法针刺风池穴治疗足跟痛、震颤麻痹、失眠等亦颇有效。兹举例说明如下。1 足跟痛孙某 ,男 ,46岁 ,教师。 1 993年 9月 1 0日诊。 3天前因站立行走过久 ,突感右足跟疼痛 ,行走不便 ,动辄痛甚。查右足跟压痛 ,X片检查未见异常。治疗时嘱其取坐位 ,以 2 8号 1 .5寸毫针刺右风池穴 ,针刺方向是穴位对侧眼眶口之内下角 ,深约 0 .5~ 1寸。待得气后 ,行龙虎交战手法 ,左右反复快速捻转 1 0~ 2 0次 ,留针 45分钟 ,其间每隔 1 0…  相似文献   

14.
呼吸补泻与龙虎交战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84~1987年初在上海工业大学中医门诊时曾采用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感冒50例,应用龙虎交战手法治疗痛经30例,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感冒50例(一) 一般资料病人来源均为该大学门诊患者,愿意接受针刺者。1.性别:男性42例,女性8例,男性患  相似文献   

15.
"龙虎交战"针法是祖国医学确立的众多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此法首见于徐凤《针灸大全》,经后世各代医家的发展和扩充,现今多将其用于临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镇痛治疗,并逐渐获得各医家的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龙虎交战针法的镇痛理论的渊源、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禁忌症作一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龙虎交战是一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复式补泻手法,首见于明代徐凤《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龙,指苍龙,为左,意指左转捻针,为补法;虎,指白虎,为右,意指右转捻针,为泻法。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使用,称为"龙虎交战"。它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功效,古代医家常以‘住痛’、‘移疼’来概括其治疗作用。该法在临床中治疗痛症涉及范围较广,近20年来的报道中也表明运用龙虎  相似文献   

17.
針刺补泻与辨气,一直是針灸界探討的課題。学习針灸医学,古人曾有四难的諺語:“刺针容易辨証难,辨証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这就充分说明“补泻”与“辨气”是难于掌握的問题。最近讀了本刊4月号登載盛、凌二位医师的大作“試論針刺补泻与气候感应及得气等问題”,觉得更有必要談談我們的体会,并请医界先进多加指正。一、从針刺补泻的涵义谈起关于針刺补泻問題,古今看法不一,有的認为针刺有泻无补;有的認为针刺补泻皆无;事实上针灸补泻,不仅理論有据,且临床实践已經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18.
针刺补泻论--针以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该如何操作,也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操作的轻重、频率和快慢的不同,刺激量肯定有异,但这是否就是补泻的本质所在呢?从<内经>发展到<针灸大成>针刺手法洋洋大观,如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午捣臼、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凤凰展翅、饿马摇铃、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等颇使我们后学有望洋兴叹之感;这些形式各异的手法都能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王家涛  卢泳 《中国针灸》2002,22(6):42-50
“龙虎交战”作为针刺手法之一,首见于《金针赋》(明·徐凤):“龙虎交战,左撚九而右撚六,是亦住痛之针”。其止痛特色一目了然。《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明·杨继洲):“龙虎交战手法,三部俱一补一泻……龙虎交争战,虎龙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疼时……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龙虎交战通过左右反复交替捻转以镇痛,属于《金针赋》中“治病八法”之一。“龙”,指左转,即大指向前捻转;“虎”指右转,即大指向后捻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  相似文献   

20.
龙虎交战手法作为古代针法之一,其手法充分体现中医经络、阴阳理论,镇痛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法,笔者查阅从2008年—2019年有关龙虎交战主题文献。经筛查,检索有效文献71篇,包含理论基础、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三方面。涉及其渊源、操作、作用通路多个层面以及神经、骨伤等多科疾病。综合分析发现龙虎交战手法本身极具中医特色、操作不难,临床效果优异,尤其是其止痛效果,但其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