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DNA检测,观察大蛋白与DNA消减情况,以大蛋白作为反式激活因子用于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治疗终点判断的意义。方法:检测78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78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浓度与HBV-DNA含量(拷贝数对数)间呈正相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D值和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HBV-LP的吸光度(OD值)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下降晚于HBV-DNA拷贝数。结论:HBV-LP是判断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可靠指标,HBV-LP在抗病毒治疗有效、无效、先有效后无效患者中与HBV-DNA检测相一致,是反映HBV抗病毒治疗情况敏感监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以及乙肝两对半(HBVM),探讨HBV-LP与HBV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检测35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HBV-LP、乙肝前S1蛋白(Pre-SlAg)以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1)在290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率(88.62%)明显高于乙肝病毒前S1的阳性率(48.9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HBV-LP吸光度值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9;(3)在HBeAg阳性和阴性标本中,Pre-SlAg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HBV-LP和HBV DNA.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BV-LP与HBV DN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HBV-LP检出与HBV DNA的符合率高于Pre-SlAg,HBV-LP检测可以用于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邵玲玲  朱建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38-1139,1159
目的:了解HBV外膜大蛋白(HBV-LP)对HBV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阳性),同时检测血清HBV-M、HBV-LP、HBV DNA,HBV-LP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由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测定采用FQ PCR。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 DNA、HBV-L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拷贝数对数)与HBV-LP浓度均值呈正相关关系。在72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LP阳性65例,阳性率90.3%。结论:HBV-LP在不同HBV-M感染模式中,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吻合,而且HBV-LP浓度能较好的反映体内HBV DNA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清乙型肝炎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分别于用药0、12、24、36、48、72和96周检测HBV-LP和HBV DNA.结果:CHB患者中治疗前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中,HBV-LP与HBV DNA降低呈一致趋势(P<0.01),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BV-LP检测为抗病毒疗效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取HBV感染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HBsAg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随访观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例患者的动态检测血清HBsAg滴度.结果 HBe抗原阳性者的HBsAg水平高于阴性者(P=0.002);免疫耐受者的血清HBsAg高于免疫活动者(P=0.03).血清HBsAg与HBVDNA呈正相关(r=0.61,P<0.01),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0.26,P=0.025).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的血清HBsAg呈快速下降趋势,而不完全应答的患者的HBsAg下降相对较缓.结论 HBsAg定量值在不同阶段HBV感染者中差异明显,血清HBsAg定量值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相似文献   

7.
史兵伟  田晓静  虞丽娟 《海南医学》2013,24(16):2412-2414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HBeAg阴性HBV感染的术前筛查患者乙肝大蛋白(HBV-LP)阳性情况,评判血清HBV-LP检测在这类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180例HBeAg阴性HBV感染的术前筛查患者HBV-LP、乙肝前S1(HBVpreS1),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做HBVDNA水平检测。结果 180份HBeAg阴性HBV感染血清PreS1-Ag、HBV-LP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34.4%和32.7%,χ2检验显示三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7,P=0.0103),用Scheffe法做率的两两比较显示:PreS1-Ag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和HBVDNA(P<0.05),而HBV-LP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和HBVDNA配对检测显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9,P=0.6767),同时相关性分析示良好相关性(χ2=95.655,P=0.0000,r=0.7217)。49例HBVDNAcopies/ml常用对数值与HBV-LP定量OD值的散点图显示正相关(r=0.6192)。结论对术前筛查HBeAg阴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V-LP在反应病毒复制方面是一个优于HBVpreS1检测的良好指标,与HBVDNA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不能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单位可作为评价乙型肝炎传染性的一种替代与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然史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与其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39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HBV感染的自然史,分为4个组: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对所有HBV感染者的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值,荧光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不同阶段HBsAg定量值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及HBsAg定量值与年龄、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结果  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的HBV感染者HBsAg定量值分别为4.71(4.46~4.97) lg IU/mL、3.19(2.72~3.76)lg IU/mL、2.32(1.54~2.93)lg IU/mL、2.75(2.12~3.18)lg IU/mL,HBV DNA载量分别为7.39(6.55~7.83)lg IU/mL、5.53(4.85~6.62)lg IU/mL、2.14(1.56~2.61)lg IU/mL、3.88(3.39~4.47)lg IU/mL,HBsAg定量及HBV DNA载量在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HBsAg定量与HBV DNA载量仅在免疫清除期呈正相关(r=0.552,P<0.05)。HBsAg定量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01),HBsAg定量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在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小。  结论  在HBV感染自然史中,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HBsAg定量和HBV DNA载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再活动期较前呈上升趋势。仅在免疫清除期HBsAg定量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170例健康体检者和252例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大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sAg、HBeAg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HBV—DNAPCR法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预后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方法:对1210例临床采集的血清标本同时检测其乙肝标志物、HBV-LP以及HBV-DNA载量。结果:I(大三阳)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患者,HB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同时I(大三阳)模式组HBV-DNA阳性率也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I(大三阳)组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II(小三阳)组(P<0.05);II(小三阳)模式组与III(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相比,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中,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血清标志物、HBV-LP和HBV-DNA载量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和提高乙肝疗效。  相似文献   

11.
袁军  张艳  詹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03-170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核苷(酸) 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BV-LP、HBV-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HBV-DNA拷贝组的HBV-LP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正相关关系;HBV-LP、HBeAg、HBV-DNA阳性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HBV-LP的阳性率均高于HBV-DNA的阳性率(P<0.01).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HBV-LP的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阳性预测值降低,治疗后12个月时,HBV-LP的灵敏度最低(93.28%) ,特异性最高(53.01%).结论:HBV-DNA阴转并不意味着肝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消失,联合检测HBV-LP以检测病毒复制,对抗病毒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吉林医学》2009,30(18):2054-2056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度与HBV DNA的检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7,P〈0.05)。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司果 《铁道医学》2013,(11):827-829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乙肝前S1抗原(Pre-S1Ag)、大蛋白抗原(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4例乙肝患者采用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ELISA法检测Pre-S1Ag、HBV-LP、HBsAg,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274例乙肝患者Pre-S1Ag、HBV-LP及HBV-DNA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与HBV-LP双阳性中HBV-DNA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和HBV-LP阳性(P〈0.05)。Pre-S1Ag与HBV-LP双阳性患者中ALT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和HBV-LP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乙肝患者Pre-S1Ag和HBV-LP对判断HBV复制及患者的肝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99-1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argeprotein,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irus—DNA,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L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Veantigen,HBeAg),比较HBV—DNA、HBV—LP及HBeAg的检出率,比较HBeAg阴性患者HBV—LP、HBV—DNA血清学检出率,分析HBV—DNA、HBV—LP及HBeAg的相关关系。结果:HBV—LP检出率为87.50%,显著高于HBV—DNA(70.00%)(x2=10.9804,P〈0.01)和HBeAg检出率(38.33%)(x2=62.1653,P〈0.01);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检出率为82.43%,显著高于HBV—DNA检出率(44.59%)(x2=22.8589,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HBV—LP与HBV—DNA及HBeAg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x=O.573,P〈0.05;rs=0.681,P〈0.05)。结论:HBV—LP是评价HBV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启龙  张蔚 《中外医疗》2016,(27):31-33
目的:分析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一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以及1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群众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性质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分为2个不同的组别,乙肝患者为对研究组,健康群众为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的成员均为150例,对两组成员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的试验,对其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得知,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其浓度随着其拷贝数的提高而增加,HBV-DNA拷贝数<103,其HBV-LP浓度为9.82,DNA拷贝数为103~105,其HBV-LP浓度为15.43,DNA拷贝数为105,其HBV-LP浓度为92.76,健康群众的HBV-LP浓度为0.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群众)的HBV-LP阳性率(0.00%)与研究组(乙肝患者)阳性率(72.73%、82.76%、96.36%)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HBV-DNA、HBV-PreSI与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显著,可对患者的乙肝活性与肝脏的受损状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等进行有效的反应,对其病情的诊断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在HBsAg、HBeAg阳性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检出及细胞学定位.方法:选取22例HBsAg、HBeAg阳性患者的睾丸和附睾组织,以18例HBsAg、HBeAg阴性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并定位睾丸和附睾组织中的HBV DNA.结果:22例乙肝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18例组织检出HBV DNA,阳性率81.8%,对照组未检测到HBV D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V DNA在睾丸组织中主要集中在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和基底部.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中存在HBV DNA,且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内,为HBV的垂直传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epatitis Bvirus nucleic acid related antigen,HBV NRAg)与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之间的比较,探讨HBV NRAg在评价病毒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