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I}缶床效果,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方法:对2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在3周内拔管者6例,26~55天拔管者15例。17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手法排尿者3例,伴有尿失禁者1例,需配合假性导尿。尿管留置时间缩短、尿路感染率降低。结论:利用留置导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2.
膀胱训练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体会。方法:对27例脊髓损伤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训练、穴位按压诱导、手法挤压等方法刺激患者排尿反射,使其建立反射性膀胱。结果:经1-4周膀胱功能强化训练,成功排尿23例,占85.1%,失败4例,经重复训练2周,成功排尿3例,1例有滴漏性排尿。结论:膀胱训练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降低了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机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脊髓损伤造成膀胱功能失调而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极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兼以由于神经障碍引起尿路粘膜的预防能力降低,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常可并发尿路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感染容易导致肾功能的低下、衰竭,影响全身状态,延缓康复进程,甚至继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技术,解决膀胱功能失调,以预防脊髓损伤并发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膀胱护理经验。1 .留置导管:对脊髓休克期和处于脱水的多尿期或行尿道手术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4.
刘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71-173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采用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中白细胞数、清洁尿培养细菌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的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少、残尿量减少、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症状评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8月,共收治脊髓损伤(SCI)患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0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无1例患者导致膀胱功能障碍,且16例患者经治疗后无需置保留尿管,疗效满意.现将本科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5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脊髓损伤后直接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尿失禁和尿潴留。损伤后早期主要为尿潴留,临床一般采用留置导尿,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及膀胱结石。因此,解决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成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问题。我科从1999年至2004年,诊治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施工坠落等原因的不断发生,造成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而排尿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清洁间歇导尿配合针灸治疗38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膀胱功能障碍者,诊断标准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标准[1]。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42 d,最短16 d;颈脊髓损伤9例,胸脊髓损伤13例,腰脊髓损伤16例。  相似文献   

8.
陈余思  孔祥玉  贾晋荣 《新中医》2017,49(4):148-15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0%,对照组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排尿次数均减少,膀胱压力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2年来我科(针灸康复科)50例脊髓损伤导致小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用疗效评定量表判定疗效。结果: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较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行膀胱训练的效果。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膀胱训练。结果: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多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速率快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泌尿症状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能够有效改善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减轻泌尿症状困扰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频脉;中电刺激结合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4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第一阶段(未发生尿路感染阶段),治疗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及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生尿路感染的时间;第二阶段(发生尿路感染阶段),治疗组给予中频脉;中电刺激治疗及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者3d后尿路感染的治愈率。结果2组患者经第一阶段治疗,治疗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时间延长。2组患者经第二阶段治疗,尿路感染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结合系统化膀胱功能训练,能降低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煎服五苓散,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煎服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SCI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G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激发排尿技术等膀胱功能训练。对膀胱功能训练前后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27例患者进行1~4个月的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较前明显减少(P〈0.01),其中24例患者已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停止间歇性导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结论正确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排尿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SCI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G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激发排尿技术等膀胱功能训练。对膀胱功能训练前后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27例患者进行1~4个月的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较前明显减少(P<0.01),其中24例患者已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停止间歇性导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结论正确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排尿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是人类最严重的灾难性损伤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生活及工作,还给社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因此,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髓损伤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小便困难、失禁和不能完全排空等问题,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并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实行间歇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解决患者的小便困难、失禁和不能排空等问题,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和留置尿管的不便。现将康复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9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性导尿的导尿方式。结果:79例患者中有75例于出院前能自主完成排尿过程。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针灸盆底肌刺激等。结果: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但综合康复护理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使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平衡和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罗静  杨华  谢巧卫 《新中医》2020,52(23):111-1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 103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53 例与对照组 50 例。对照组在脊髓损伤恢复期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连续治疗 2 个月。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膀胱功能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8.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 (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2 组残余尿量均减少 (P<0.05),研究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增大(P<0.05),研究组膀胱压力、膀胱容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89%,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 14.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20.
神经源性膀胱是骶髓平面以上脊髓损伤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1].这种排尿障碍可终身存在,并可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我院将Orem自理理论运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