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以反复间歇性不规则弛张型发热,关节疼痛,出现一过性皮疹为主诉曾于1981年、1982年、1983年,1986年四度住入本院。血检白细胞总数分别为31300/mm~3、27600/mm~3、12100/mm~3、35000/mm~3,中性粒细胞分别为84%、94%、77%、95%,血沉分别为34mm/h、61mm/h、41mm/h、110mm/h。体检:体温38.6℃,脉搏86次/分,神志  相似文献   

2.
病例1: 一16个月白种男孩由于持续两天的紫癜就诊于Emory儿科门诊。全身瘀点但并无肝大或淋巴结病。既往无病毒性疾病史。病人在紫癜发作3周前曾注射过MMR疫苗。出血时间9.5分,白细胞计数9700/mm~3,血红蛋白12.8g/dl,血细胞压积41.5%,血小板计数16000/mm~3。骨髓检查显示,红细胞生成和骨髓生成正常伴巨核细胞增加。未测定PAIgG。用泼尼松治疗,mg/(kg·d)4周后血小板计数为346000/mm~3,在两个月追踪时,病人血小板计数仍保持正常。病例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4岁。以上腹部闷痛一周、排黑便两次于1986年5月3日入院。体检:外观中度贫血。T37℃,BP120/78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Hb7g%,WBC11000/mm~3,中性杆状4%、分叶68%、淋巴22%、单核4%、嗜酸粒2%,血小板16万/mm~3,网织红细胞1.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1.2:1,粒细胞系统增生,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因不眠1个月,伴疑虑、生活不能自理,于1989年5月29日住院。诊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冬眠灵100mg静滴,口服氯氮平75mg/日。两周后病情好转,WBC 12800/mm~3,N84%,L16%。停用冬眠灵,氯氮平递增至300mg/日。6月29日,复查血象WBC3100/mm~3,N64%,L36%,即停用氯氮平,口服鲨肝醇及维生素B_4。两天后因双下肢皮肤毛囊炎,遂口服四环素0.5g,每日4次。7月2~3日,持续高热39~40.3℃,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0岁4个月。于入院前1周右手指破损化脓,入院前4天发生高热(T40℃),伴畏冷。患儿面色日渐苍白,疲乏无力,尿短赤。拟为溶血性贫血收入院。检查:精神萎靡,重度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于右肋下1cm触及,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g/dl,白细胞4300/mm~3,杆状2%,分叶44%,淋巴52%,嗜酸2%,血小板20万/mm~3,网织红细胞0%。  相似文献   

6.
病例摘要:患者张×,男,18岁。于1990年4月5日因感冒发烧来我院就诊。查体:T39.3℃、P92次/min、R23次/min、BP14.7/10.7KPa(11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肝脾未触及,无鼻、牙龈出血病史。实验室检查:WBC11200/mm~3、N75%、L23%、E 1%、M 1%、RBC479万/mm~3、Hb14.4g%、BPC15.2万/mm~3。医生处方:速效伤风胶囊(安徽省淮南制药厂)2粒/次,3次/日。第三天(7日)患者发  相似文献   

7.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在消化道比较少见,约65%发生于阑尾。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于下。患孩女,13岁。因腰背及脐周疼痛10多天,近2~3天转移至右下腹且疼痛加剧,于1986年1月20日诊为急性阑尾炎入院。体检:T37℃,右下腹部阑尾区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化验:WBC 12800/mm~3,N65%,L19%,E16%。入院当天行阑尾摘除术。病理检查见阑尾长6cm,近端细小,直径仅0.4cm,管腔闭塞;远端膨大,最大管径达2cm,浆膜面明显充血。切面远端阑尾管腔狭窄、壁厚、色淡黄,中段阑  相似文献   

8.
例1 男,51岁。1983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服左旋咪唑12片,次日即发生全身疼痛、头痛、发热、表情呆滞。体检:体温39.5℃,脉膊84次/分,血压100/70mmHg。意识模糊,颈项有抵抗。心脏(-),左下肺有湿性罗音。腹部(-)。双侧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正常。四肢肌张力及腱反射无异常,双侧 Babinski(-),kernig(+)。血白细胞7200/mm~3,中性91%,淋巴8%。胸透心肺正常。脑脊液压力正常,无色透明,白细胞21个/mm~3,蛋白定量60mg%,糖及氯化物正常。经使用病毒灵、地塞米松、青霉素等治疗,2天后意识清楚,一周后复查脑脊液正常,二周后精神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介绍我院1993年1月至6月收治的337例足月妊娠分娩者,生理性的血小板减少与产后出血的关系,337例中,产后出血41例,血小板计数>10万/mm~3产后出率为9.5%,血小板计数<10万/mm~3产后出血率为21.6%,由此可见足月妊娠者血小板计数<10万/mm~3易引起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恶性间皮瘤很少见。巨大大网膜恶性间皮瘤国内资料报导甚少。近年来,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2岁。一九八四年六月患者无意中摸到肚脐处鸡蛋大包块、活动、不痛、未曾任何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如胎头。一九八四年九月廿八日因“腹部包块”入院。检查:T36.8℃、P84次/分、BP130/80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疸。心肺<一>。脐下偏右可见一隆起包块;扪及有23cm×20cm×15cm左右包块,质硬,活动欠,有结节感;肠鸣正常,肝脾<一>。大小便常规正常。红血球,309万/mm~3,血色素:90%,白细胞:6600/mm~3,中性:75%,淋巴:24%。x线钡剂灌肠摄片:直肠,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1岁。因发热、纳差,下肢关节酸痛并出现紫癜3天,于1987年11月29日入院。发病后皮肤瘙痒,尿色渐黄,时有腹痛。Hb9.5g%。WBC12200/mm~2,N60%、L32%、E8%。血小板25万/mm~2,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嗜酸细胞计数980个/mm~3。SR4mm/h。尿常规正常,尿三胆阴性。体检:T38℃。神志清。急性病容。巩膜微黄。舌苔微黄,舌质偏红。心肺(一)。肝剑突下4cm、肋下2cm,  相似文献   

12.
男,68岁。腹痛,腹胀四个月,无便秘,腹泻,无脓血便,近一周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查:腹部微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部可触及3×2.5cm的圆形肿块,硬韧,有压痛,活动差,边界较清、可闻及气过水声。化验:wbc4600/mm~3,RBC350/mm~3,HB700%,总蛋白4.9克%,白蛋白3.1g%,球蛋白1.8g%。腹部X线平透:中下腹部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液平面,诊为肠梗阻;结肠两次钡剂造影均显示: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移行处肠腔环形狭窄,呈双杯影,钡剂通过困难,诊为结肠占位。临床确定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0岁,因顽固性荨麻疹,口服苯海拉明每日2次,每次25mg,10个月后(总量15g)病人头晕,全身无力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化验检查:白细胞700/mm~3中性55%淋巴44%嗜酸1%网织红细胞1.2%。即停服苯海拉明,口服肌苷、维生素B_4等,服药7天后复查、白细胞升至8,000/mm~3中性  相似文献   

14.
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瘤)是一种罕见病变。其外观、X线表现以及复杂症状易误诊为恶性。患者男性,77岁。反复出汗已1周。4周前开始食欲不振、体重减轻20kg。以往无肝病或胆道疾病史等。体检:无黄疸,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脾无肿大,未触及肿物。直肠检查(-),血检白细胞17900/mm~3,多形核白细胞79%,带状3%,淋巴细胞12%,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原籍莆田市。因畏冷、发热伴腹泻3天,于1985年11月8目入院。查体:急性重病容,呈“酒醉貌”。眼结膜水肿、充血,口腔枯膜及双液下均可见针尖大出血点。Hb 7.5g%,WBC 19200/mm~3,中性47%,淋巴49%,酸性粒细胞4%,血小板3.6万/mm~3。尿常规:蛋白(++)、管型(++)WBC(+)。粪便隐血(+++)。入院后经抗感染、止血、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SCTS)是红细胞膜先天性缺陷的疾病,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之一,此病极为少见,我院1980年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10岁,住院号3568,于1980年5月11日因发烧伴面色苍白一周,以贫血待查收住。患者入院前一周,因吃四根冰棒后而发热,面色苍白,全身乏力,曾在家长单位医务室肌注卡那霉素,服退热剂等,约二天退热,但头晕、面色苍白加剧,食欲不振,无出血现象。门诊血化验RBC160万/mm~3,WBC6400/mm~3,BPC10.9万/mm~3,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0岁。1983年6月初出现面色苍黄,晨尿呈浓茶色,伴有头昏、耳鸣、心悸、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于同年7月13日首次入院。当时检查皮肤及巩膜黄染,睑结膜苍白,肝脾及浅表淋巴结不肿大。Hb 4g%,RBC 91万/mm~3,WBC 5650/mm~3,P_t14.2万/mm~3,网织红细胞14%。尿胆红质、血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尿胆原、尿隐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血清胆红质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酸溶血试验均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3岁。因头昏、乏力、下肢浮肿3个月,于1982年7月26日转我院治疗。体检:面色苍白,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未触及,四肢及神经系统正常。实验室检查:Hb6.2g%,WBC3150/mm~3,中性61%,淋巴(?)9%。外周血可见幼粒细胞15%,以中、晚幼粒为主,偶见原粒细胞。血小板7.5万/mm~3。网织红细胞  相似文献   

19.
姜××,男性,12岁,一月前比现低热,5天后体温迅即升至39℃持续不退,伴牙龈出血,脸色进行性苍白,周身骨关节酸痛,经一般治疗无效而于1980年10月29日来院。血象:红细胞150万/mm~3,血红蛋白30%有核红细胞占53%,均以原红及早幼红为主,白细胞6200/mm~3,血小板8万/mm~3,网织细胞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之比为0.08:1,粒系统成熟障碍,红系统增生极度活跃,原红占20.4%,早幼红占27.8%,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72.8%。入院后除用一般  相似文献   

20.
例1、男,11岁。患儿以被竹叶青蛇咬伤右手小指34小时后,神志不清为主诉,于1975年6月26日收入院。检查:体温40℃,血压70/40mmHg。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颈项较强直。双肺可闻及大小不等水泡音。心率118次/分,律齐,无杂音。肝于右肋下1cm触及。RBC380万/mm~3,Hb16g%,WBC12500/mm~3,杆状12%,多核68%,淋巴20%。尿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