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广波  邱辉忠 《癌症进展》2003,1(4):197-201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在技术上被证明是可行的,但是用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尚存在争议,主要是人们对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的根治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几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其手术疗效的初步结果。结论: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根治经历了“学习曲线”阶段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与开腹手术相当,现有的回顾性随访资料显示,复发率和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比也无较大差异,但缺少更有说服力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技巧.方法 对64例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64例患者,63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90±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12) mL.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学习曲线短,更适合有丰富开腹手术经验,而腹腔镜技术薄弱的高年资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Kraske经骶尾后入路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1997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31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1例患者中,直肠腺癌14例,直肠类癌5例,直肠间质瘤1例,直肠腺瘤9例,增生性息肉2例。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肛门失禁病例。3例并发粪瘘(3/31,9.6%),其中2例于术后1个月痊愈,1例术后2周再次行横结肠袢式双腔造瘘术。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31,6.5%),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14例直肠腺癌,T1期9例,T2期5例,无局部复发,总的5年生存率为90%。5例直肠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1例间质瘤目前生存3年。结论改良的经骶尾后入路Kraske术为直肠中下段的各种良性和选择性的恶性肿瘤的保肛手术提供了1个安全、有效、易操作和患者易耐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19例结直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3月首次治疗的19例结直肠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3%和69.4%.非扩大切除术者(即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核分裂和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发部位在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为以腹部肿块,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学以弥漫型B细胞为主,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治疗宜采用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治疗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比例较高,且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与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机体炎症功能的改变和手术应激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其中结直肠肿瘤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过度表达在患者免疫功能的转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状态,控制外科应激,可能成为预防降低术后复发与改善预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ESD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时间分为≥60 min和<60 main两部分,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对包括肿瘤部位、类型、病理诊断、非抬举征、术中严重出血等5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ESD平均手术时间(50.3-42.8) min,病灶平均大小(31.9 ±44.9)cm2,整块切除率为91.4%,R0切除率为90.5%,治愈性切除率为88.6%.穿孔发生率为5.2%(11/210),迟发性出血率为0.5%(1/21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40 mm或跨结肠袋(OR 3.466;95%CI:1.594~7.538)、病变位于弯曲部(OR 2.270;95% CI:0.175~9.227)是影响结直肠ESD手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60min).结论 结直肠肿瘤直径≥40mm或跨结肠袋,病变位于弯曲部可明显延长ESD手术时间,使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我们结合结直肠肿瘤的特点、治疗原则及目前的防疫形势,为结直肠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及防疫上提出一些建议。结直肠癌患者的防疫由于肿瘤本身、手术、放化疗等原因,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多处于低下状态。而免疫力低下人群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MP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975例结直肠患者中的多原发性结直肠癌6例(0.6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MPCC均为2006年5月前治疗的病例,其中同时多原发癌5例,异时多原发癌1例。癌灶部位以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术前行纤维结肠镜和(或)钡灌肠检查发现2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3个月内复查结肠镜发现1例。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规范化的根治性手术2例,术后随访5年均存活,另4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仅生存1例。结论应提高对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认识,术前行全程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多原发结直肠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强调结直肠单癌的术后随访,定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同时、异时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直肠下1/3部位,或距齿状线≤8 cm的直肠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做永久性腹壁结肠口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渴望能保留肛门,以消除人工肛门的痛苦。近年来,吻合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1]。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术式的可行性,我们对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住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平滑肌(肉)瘤较少见,术前仅凭影像学资料很难做出正确诊断。因其生物学行为、预后均与结直肠癌有明显不同,为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的20例结直肠平滑肌(肉)瘤,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结直肠肿瘤患者1 551例,其中结直肠平滑肌(肉)瘤20例,占1.3%,其中肉瘤16例,位于直肠9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4例平滑肌瘤均位于直肠。13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86:1.。平均年龄为50.4岁(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超声内镜联查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结直肠肿瘤患者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及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NBI检查结果均能清晰显示Ⅱ~Ⅴ型息肉腺管开口形态,NBI肠镜对结直肠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 0%。21例腺瘤性息肉均来源于黏膜层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2例结直肠癌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超声对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总准确率为78. 1%。结论 NBI能对结直肠隆起病变的黏膜腺管开口进行分类,可判断病变的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联合超声内镜能对病变的起源进行准确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意义,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8年收治的13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状况及CD117、CD34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共行手术11次.结直肠间质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占92.3%,CD117阳性率占92.33%,CD34阳性率占77.0%.13例患者皆无淋巴转移.肿瘤体积10cm以上,核分裂>5/50 HPF 6例,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2例膀胱及大网膜转移.结论结直肠恶性间质瘤体积>10cm.核分裂>5/50 HPF是远处转移的信号.采用合理的首次治疗,肿瘤完整切除及预防性大网膜切除是治疗结直肠恶性间质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毅  张善忠  刘芩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349-1350
<正>近10余年来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我科从2008年3月开始,成功地开展了4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肿瘤切除术,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1(27~74)岁。肿瘤距肛门缘2~12 cm,32例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前切除术(Dixon),8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病理类  相似文献   

15.
X线钡剂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其只能显示肠道腔内和黏膜表面形态的变化,不能直观显示肠壁和腔外的改变,同时辐射剂量大、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大,应用价值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多层螺旋CT成为结直肠肿瘤定位和术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我们收集我院拟诊为结直肠肿瘤的6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与钡剂造影和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估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发结直肠癌(单发癌组)561例(94.1%),多原结直肠癌(多原癌组)35例(5.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价手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35例患者共有病灶81个,并发腺瘤样息肉12枚,癌变率33.3%。多原癌组中腺瘤癌变比例较大,单发癌组以直肠部位居多。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GIQLI的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P<0.05),自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多原结直肠癌易伴发息肉病恶变,且以直肠部位居多,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2007年10月-2010年1月腹腔镜下行结直肠手术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5例中转开腹外,余53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8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 d,无输尿管损伤及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方法 收集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2例最初经针刺活检诊断,其它3例经尿道切除病检诊断.结果 诊断时结直肠的分期是:PT1(1例)、PT2(1例)、PT3(1例)、PT4(2例).1例因结直肠癌切除的吻合口处肿瘤复发侵及前列腺,多数肿瘤为典型的中等分化,偶为灶性分化差的腺癌.结论 前列腺癌和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鉴别的关键在于二者对治疗和预后的估价.  相似文献   

19.
刘斌  杨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4):821-825
目的:研究C-erbB-2与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对6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分别行C-erbB-2与Ebp1蛋白检测。结果: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Eb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erbB-2与Ebp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无关,C-erbB-2的高表达与Ebp1的低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C-erbB-2与Eb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和Ebp1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肿瘤转移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并为以Ebp1作为生物学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并总结9例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20年1月8日至2022年10月18日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肛肠科收治的9例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肿瘤特征、诊治过程等资料,总结护理策略。结果 经过及时手术清创以及创面、疼痛、心理等综合护理,6例患者康复顺利出院,3例炎症控制后带管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多方面的个性化综合护理,特别是及时发现坏死性筋膜炎、系统高效的创面护理有利于控制感染,提高坏死性筋膜炎疗效,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