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典花  戴衍朋  苏本正  孙立立  张学兰  张军 《中草药》2020,51(23):5963-5971
目的 对侧柏叶“炒炭存性”科学内涵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HPLC特征图谱法对侧柏叶和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采用体外止血和抑制斑马鱼脑出血实验对侧柏叶、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及炒炭前后特征变化成分进行止血药效比较研究。结果 不同炒炭程度对侧柏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不一,炒炭适中时侧柏叶原有杨梅苷、槲皮苷、异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黄酮类成分炒炭后明显降低了,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量较高。体外止血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炒适中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酶时间(TT)具显著性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50 μg/mL的炒适中炭即具有明显抑制斑马鱼脑出血作用(P<0.01),且止血作用的增强与炒炭后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明显相关。结论 侧柏叶炒炭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止血药效作用,且两者均与炮制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炭药传统炮制要求“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为炭药传统炮制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4,(12):1680-1681
目的:通过药理实验,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止血作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为指标,并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烘炭品的止血作用进行考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乌梅生品水煎液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及PT、APTT、TT及PLT无影响;炒炭品及烘炭品水煎液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缩短PT、APTT、TT,增加PLT数量。结论:乌梅制炭后止血作用显著增强,验证了其止血常炒炭的传统用法。  相似文献   

3.
炒炭对乌梅成分及凝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浸出物、有机酸、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对乌梅生品、炭品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乌梅炒炭后指标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乌梅炭水煎液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而生乌梅无此作用。乌梅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田瑞  王峥涛  谢燕 《中草药》2023,54(3):817-824
目的 研究山楂炭中发挥止血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图谱对山楂及山楂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剪尾法、毛细管法对山楂炭体内止血及凝血效果进行考察;分离山楂炭不同极性部位,结合药效学考察,确定山楂炭药效部位;再进一步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体外凝血实验,从药效部位中分离得到发挥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并通过体外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结果 山楂炮制成山楂炭的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有新成分生成;山楂炭具有止血作用,且其醇提液药效作用比水煎液更强;从山楂炭醇提液中分离得到的醋酸乙酯部位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止血及凝血时间,为山楂炭发挥止血作用的药效部位,从中分离获得药效成分松柏醛,该成分能够显著降低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首次从山楂炭中发现并分离得到具有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松柏醛,为山楂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牡丹皮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炒炭前后有变化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含量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牡丹皮炒炭前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黄炒炭前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变化及炒炭前后对止血作用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采用毛细玻管法和剪尾法测定对小鼠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 通过薄层色谱鉴别,生大黄炮制后化学成分种类没有变化;大黄炒炭后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均有所下降;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结论 临床上应用大黄止血时,以大黄炭为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炒炭的炮制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药炒炭的炮制机理与炒炭过程中药物的成分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具有止血作用的可溶性钙离子的增加 ,鞣质含量的提高 ,还有某些止血成分含量比例上升 ,而抗止血成分比例下降 ,或者是产生了新的止血成分 ,如炭素等 ,都能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药炒炭的炮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炒炭的炮制机理与炒炭过程中药物的成分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具有止血作用的可溶性钙离子的增加,鞣质含量的提高,还有某些止血成分含量比例上升,而抗止血成分比例下降,或者是产生了新的止血成分,如炭素等,都能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栀子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硅胶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的方法。结果栀子炒炭前后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结论栀子炒炭后可能产生了新的止血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 结果: 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 结论: 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治华  彭颖  孙崇智  李晓波 《中草药》2022,53(19):6054-6067
目的 评价乌梅粉和水煎剂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的抗炎活性;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E)法、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的体外胃肠道代谢前及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及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变化,以揭示其可能活性物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克罗恩病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脾脏肿大(P<0.01),胸腺萎缩(P<0.05),结肠缩短且伴有结肠损伤和溃疡(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均有缓解结肠损伤的作用(P<0.05、0.01)。乌梅粉对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乌梅水煎剂(P<0.05),而乌梅水煎剂降低克罗恩病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优于乌梅粉(P<0.01)。肠道菌孵育液中,与乌梅水煎剂相比,乌梅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更高且保留时间更久;与空白菌液相比,0~12 h乌梅粉总糖降解率降低,而乌梅水煎剂总糖降解率增加;同时,乌梅水煎剂增加肠道菌孵育液中SCFAs的含量,而乌梅粉相反。结论 乌梅粉可能对结肠MPO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好,而乌梅水煎剂可能更有利于降低机体循环炎症因子IL-6和NO水平,原因在于乌梅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更高;但乌梅粉可能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一定损伤,导致胃肠道中有抗炎活性的SCFAs含量降低,进而可能导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SCFAs含量低于乌梅水煎剂。  相似文献   

12.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乌梅无机元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金梅  王瑞  程庆兵  冯鑫  黄璐琦 《中草药》2020,51(2):482-489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乌梅中16种无机元素的方法,对乌梅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乌梅16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分析。结果乌梅间无机元素的组成大体相同,16种元素中以K、Ca、Mg、Na、Fe、B含量较为丰富。通过PCA,27批相同产地的乌梅样品均聚在一起,表明乌梅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与产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关系,而品种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乌梅的特征元素为Cu、Zn、Ca、Mg,综合分析四川地区的无机元素得分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准确高效分析评价不同产地乌梅中无机元素的方法,为乌梅的品种选育、质量控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槐角炮制前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和色度值,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比较槐角炮制前后的差异性,为槐角和蜜槐角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法对槐角炮制前后样品进行测定,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色谱图进行匹配生成槐角炮制前后的UPLC特征图谱,并对炮制前后的色度值(Lab)进行测定,通过相似度分析、对照品比对、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槐角炮制前后进行多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槐角炮制前后的UPLC特征图谱,槐角和蜜槐角分别确定了23、24个共有峰,指认2、15、16、20、21号峰为没食子酸、芦丁、染料木苷、槲皮苷、槐角苷,炮制后新增成分24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槐角炮制前后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槐角炮制前后区分不明显,PCA可以将槐角和蜜槐角大致分为2类,OPLS-DA分析可将槐角和蜜槐角明显区分为2类,且结果显示1、2、10、22、23、24号峰是引起槐角和蜜槐角间成分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色度值ΔE范围为5~13,炮制前后色差可被肉眼识别。结论 建立的多指标特征图谱和色度值鉴别方法对槐角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吴茱萸与甘草配伍后发挥减毒作用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甘草配伍对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层次递进法进一步研究甘草中3种主要成分配伍对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 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吴茱萸单煎液和吴茱萸-甘草药对各自聚为一类,配伍后吴茱萸中多数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降...  相似文献   

15.
罗曦  包永睿  李天娇  王帅  韩凌  韩晓妮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93-7299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枳壳Aurantii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枳壳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柚皮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枳壳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7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圣草次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各枳壳供试药材与枳壳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枳壳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枳壳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秦妍  李天娇  包永睿  王帅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300-7305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建立五味子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五味子甲素”作为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五味子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规定了五味子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弥补目前五味子药材质量控制的不足,且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不仅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还能减轻中药企业经济负担,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凯  王金金  周宁  杜莉杰  张振凌 《中草药》2019,50(22):5508-5514
目的 探讨盐补骨脂、盐小茴香组成的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丸(盐补骨脂+生小茴香、生补骨脂+盐小茴香、生补骨脂+生小茴香)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的干预作用,从而确证药物盐炙组成补骨脂丸的合理性。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参苓白术丸组、盐补骨脂组、生补骨脂组、补骨脂丸组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和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法制备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于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观察相应脏器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和睾酮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减轻;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镜下观察到上述脏器均出现明显病变;胃动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变化,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给予盐补骨脂、生补骨脂、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脂丸后,上述症状和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补骨脂丸的作用效果整体上优于补骨脂单用以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结论 补骨脂丸温肾助阳、暖脾止泻的作用优于补骨脂单用,且盐炙后配伍使用止泻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张纪红  张铁军  陈常青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689-2702
吴茱萸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黄酮等类成分,传统认为生物碱和苦味素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与传统功效、传统药性、新的临床用途、毒性、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吴茱萸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吴茱萸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梅花Mume Flos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花类药材之一,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苯丙素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抑郁、抗黑色素生成和抗血小板凝集的现代药理作用。对近十几年来梅花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为明确梅花现代药用价值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评价提供基础,为梅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