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制大黄酚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考察。方法 采用载体沉积法制备大黄酚前体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该处方,并观察其稳定性、形态及粒径。结果 大黄酚前体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温度为40℃,载脂比为40:1,胆固醇卵磷脂比为1:5,药脂比1:12;按该处方制备的大黄酚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好,包封率达(84.69±2.29)%,平均粒径为(593.4±14.2)nm,Zeta电位为(-54.35±0.88)mV。结论 采用载体沉积法,以山梨醇为载体,按最优处方和最佳制备条件可制得包封率较高、稳定性好、粒径均匀的大黄酚前体脂质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季珂  韩华  韩冰  梁绿圆  祝侠丽  关延彬 《中草药》2022,53(18):5649-5656
目的 制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姜黄素(curcumin,Cur)脂质体(Tf-Cur-Li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Tf-Cur-Lip,对其形态、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表征;以人前列腺癌DU154细胞为模型进行细胞抑制率实验与细胞摄取实验。结果 所制得的Tf-Cur-Lip呈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8.27±0.36)nm,多分散指数为0.194±0.050,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13±0.38)%与(2.94±0.38)%。体外释放研究表明,Tf-Cur-Lip相比游离姜黄素具有一定缓释效果。MTT实验结果表明Tf-Cur-Lip对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游离姜黄素,与非靶向姜黄素脂质体(Cur-Lip)相比,转铁蛋白的修饰明显增加了DU145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效率。结论 成功制备了Tf-Cur-Lip,该脂质体能够提高肿瘤靶向性,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朱顺耀  来银芳  李晓稳  李晶晶  石森林  张婷 《中草药》2020,51(24):6178-6187
目的 响应面设计制备唾液酸(sialic acid,SA)修饰的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脂质体(CA-SAL),考察其体外细胞毒性和摄取。方法 采用改良逆相乙醇注入法制备CA-SAL,以葡聚糖凝胶G-50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并通过HPLC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计算包封率。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CA-SAL的处方和工艺,MTT法评价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CA-SAL的摄取情况。结果 优化后的CA-SAL制备条件:氢化大豆磷脂与绿原酸的质量比为15∶1,水化温度60℃,超声功率400 W。CA-SAL平均粒径为(90.13±0.51)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6±0.01,Zeta电位为(-25.3±0.5)mV;包封率为57.8%,RSD为0.1%。MTT实验结果显示,CA-SAL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绿原酸脂质体(CA-CL),细胞摄取实验表明A549细胞对唾液酸修饰脂质体的摄取更高。结论 通过响应面优化制备的CA-SAL粒径小、性质稳定。经唾液酸修饰后的脂质体可以增强人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摄取及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冯宇飞  常书源  秦国昭  井中旭  王艳宏 《中草药》2020,51(23):5934-5942
目的 优化线粒体靶向金丝桃苷脂质体(DLD/Hyp-Lip)制备的最佳处方,并研究研究其在胎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其线粒体靶向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LD/Hy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磷脂总量与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用量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与DLD用量比等条件对DLD/Hyp-Lip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LD/Hyp-Lip处方。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径仪观察测定脂质体粒子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血清稳定性实验和体外释药、线粒体靶向性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DLD/Hyp-Lip最佳处方为磷脂总量和金丝桃苷用量比为12.50:1,磷脂总量与胆固醇用量比为6.00:1,DSPE-PEG与DLD用量比为3:5;测得金丝桃苷包封率为(95.57±0.56)%,载药量为(8.55±0.57)%。所制备的DLD/Hyp-Lip外观良好,平均粒径为(124.9±3.4)nm,Zeta电位为(-6.2±1.9)mV;在胎牛血清中性状稳定,在体外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量达到40%。线粒体靶向实验表明DLD/Hyp-Lip可以促进药物聚集在线粒体部位。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精准有效的优化DLD/Hyp-Lip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DLD/Hyp-Lip制备与处方的优化,制备的DLD/Hyp-Lip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DLD/Hyp-Lip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载金丝桃苷的DLD/Hyp-Lip具有良好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性,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6.
常子晨  李颖  张颖  阴龙飞  刘春艳 《中草药》2019,50(24):5963-5969
目的 制备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包载白藜芦醇纳米载体复合物(Res-PAMAM-Ac),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发散法合成空白载体,并进行乙酰化修饰,核磁共振图谱(1H-NMR)、红外光谱(IR)对载体进行表征,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考察载体性质;逆相蒸发法制备Res-PAMAM-Ac,HPLC检测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稳定性;MTT法考察载体和复合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溶血性试验评价载体和复合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成功合成Res-PAMAM-Ac,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67.30±21.70)nm,PDI为0.115±0.006,电位(19.27±0.35)mV;平均载药量(76.99±1.30)mg/g,包封率(29.63±2.70)%,稳定性参数(KE)小于0.15,且药物无明显析出;复合物质量浓度在30 μg/mL以下时对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较小毒性;载体及复合物溶血率低于5%,视为生物安全。结论 制备的Res-PAMAM-Ac粒径均匀、载药量较好、稳定性高、毒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白芷香豆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白芷香豆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脂胆比、脂药比和超声时间对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香豆素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形态及大小。结果: 白芷香豆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为脂胆比(6:1);脂药比(5:1),超声时间34 min;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匀,呈球形小囊泡,分散性好,粒径(112.08±1.21) nm,包封率(94.02±1.56)%,载药量(5.42±0.35)%;游离白芷香豆素3 h的累积释放率达100%,空白脂质体与白芷香豆素的混合溶液12 h累积释放率95.3%,白芷香豆素脂质体12 h累积释放率45.6%。结论: 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白芷香豆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柠檬苦素(limonin,LM)的成药性问题,开发其脂质体制剂,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柠檬苦素脂质体(LM@Lip),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筛选LM@Lip的制备工艺和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检测所制备LM@Lip粒径、PDI及Zeta电位,采用HPLC检测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法研究LM@Lip体外释放情况,MTT法评价LM@Lip对HepG2及A549细胞的毒性。结果 优化后的脂质体制备条件:药脂比为1:150,胆脂比为1:9,探头超声条件为功率120 W、时间6 min(间隔1 s)。载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9.5±6.2)nm,PDI为0.318±0.124,Zeta电位为(-17.2±1.3)mV,包封率为87.9%,载药量为0.57%,药物质量浓度为63.4 μg/mL。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12 h累积释放量为58.59%。MTT结果显示,LM@Lip对HepG2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16、15.39 μg/mL,其肿瘤抑制作用优于LM单药。结论 将LM制备成LM@Lip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及溶解度,药物表现出一定的缓释现象,并且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果优于LM。  相似文献   

10.
陈云云  姚文栋  谢先泽  毛超  张钶  诸佳珍 《中草药》2020,51(21):5447-5453
目的 制备pH敏感释药的As2O3脂质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含钙离子脂质体,然后用离子沉淀法孵育制备钙砷复合物脂质体(CaAs-LP)。测定CaAs-LP的粒径、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纳米药物的载药量与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MTT)法考察未载药脂质体及CaAs-LP对人源性乳腺癌MCF-7细胞、人源性脑胶质瘤U87细胞和人源性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共聚焦显微镜考察U87细胞对CaAs-LP的摄取效率。结果 制备的CaAs-LP呈规整类球型,粒径约为(117.16±1.94)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4.31±2.11)%、(8.31±0.13)%。体外释放研究表明,CaAs-LP具有明显的缓释以及pH响应释药特征。未载药的脂质体在MCF-7、U87、HepG2和L02细胞中的生物相容性良好;CaAs-LP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较原药有所上升,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91、4.90、19.41、27.59 μmol/L。细胞摄取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对脂质体具有良好的摄取。结论 CaAs-LP具备显著的缓释以及pH响应释药的特性,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莫西沙星脂质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且体外放置稳定的莫西沙星脂质体。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包载莫西沙星的脂质体,以粒径及其分布和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最佳制备条件为:空白脂质体中硫酸铵质量浓度70 mg/mL、磷脂质量浓度50 mg/mL、脂质体粒径120 nm左右、透析时间5 h、载药时药脂比2∶3、孵育温度40 ℃、孵育时间30 min。制备得到的莫西沙星脂质体粒径为(143.00±3.98)nm,包封率为(74.56±3.21)%,载药量为(26.39±1.88)%。结论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莫西沙星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一,室温放置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章姐  胡容峰  王国凯  程卉 《中草药》2014,45(17):2461-2466
目的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处方。方法通过测定柚皮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初步筛选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组分;以柚皮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柚皮素自微乳最佳处方选择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PEG 400为助乳化剂,比例为14.02∶44.36∶30,最佳处方中载药量为347.167 mg/g,粒径为38.21 nm。结论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柚皮素自微乳给药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槐定碱脂质体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入、薄膜分散、逆向蒸发等被动载药法和硫酸铵梯度、pH梯度结合逆向等主动载药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用高速冷冻离心-HPLC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被动载药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低,主动载药法中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为93.27%。结论:采用主动载药法可制得包封率较高的槐定碱脂质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的处方,为该制剂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制备工艺初步筛选基础上,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多分散指数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选柿叶总黄酮自微乳的处方,并测定该自微乳的黏度、溶出度等基本理化性质。结果:柿叶总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二乙二醇乙基醚(10∶30∶60);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载药量分别为32.7 nm,0.163,22.42 mg·g-1,黏度低,性质稳定,20 min累积溶出度达89.09%。结论:单纯形网格法所建数学模型预测性好,分析准确客观,为自微乳处方的优选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尺寸约为300 nm,外壳厚度约25 nm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HMSNs),通过溶剂浸渍法将易挥发药物冰片包载其中,以期解决冰片的药剂学稳定问题,并利用BET,TEM,FT-IR等对HMSNs以及载药体系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药体系的最佳载药时间,最大载药量以及冰片的挥发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中性条件下制备的HMSNs球形度良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冰片较大的载药量,6 h内载药量高达74.04%,同时体系中冰片的挥发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该新型载药体系的研究为冰片在中药制剂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军波  张彦青  戚务勤  赵芳  韩学贤 《中草药》2007,38(11):1638-1640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囊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mg/mL,氯化钙浓度为0.2mol/L,海藻酸钠与药物的比例为1∶1。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丹皮酚高效快速的自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起效时间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适宜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对各处方比例的筛选,结合各处方载药量以及所形成微乳的稳定性,确定最佳处方并制备片剂,考察其乳化后微乳的粒径、形态和体外溶出情况。结果:以油相为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乳化剂为Cremophor EL,助乳化剂为丙二醇,丹皮酚在助乳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数为30%的处方为最佳处方;自乳化片在20 min之内溶出达到80%左右。结论:所研制的自乳片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性质稳定的优势,并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灯盏花乙素缓释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能。方法:采用S/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灯盏花乙素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及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25 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200 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二氯甲烷-丙酮(1.7∶0.3),搅拌转速1 000 r·min-1。灯盏花乙素微球载药量(6.18±0.11)%,包封率(50.79±2.01)%,收率(91.18±2.19)%,释放30%药物所需时间不低于600 h,粒径(126.0±2.1)μm;表面圆整光滑,无黏连;微球内部含有大量灯盏花乙素晶体,灯盏花乙素在高分子材料中未改变其晶体结构。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制备灯盏花乙素缓释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合理,为灯盏花乙素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碧林  石明芯  朱照静  晏声蕾  张景勍 《中草药》2016,47(19):3401-3406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筛选姜黄素(Cur)正负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ur-CNLC)最佳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Cur-CNLC,分别以固体脂质质量(X1)、液体脂质质量(X2)、卵磷脂质量(X3)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用量(X4)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和脂质载药量(Y2)为考察指标,根据CCD原理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RSM预测最优处方。结果 按最优处方制备的Cur-CNLC包封率为(94.38±2.67)%,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23%;脂质载药量为(6.93±0.39)%,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62%;平均粒径为(235.9±9.6)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72±0.017,Zeta电位为(-28.40±0.35)m V。结论 采用CCD-RSM优化的Cur-CNLC,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dl-THP)醇质体(ETS),并初步阐明制剂的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dl-THP ETS,并对其形态、粒径、弹性与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以脂质体(LPS)与酊剂作为参比,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制剂的离体皮肤渗透特性。结果按优选处方[dl-THP 100 mg,维生素E 1.3 mg,大豆卵磷脂1 200mg,胆固醇120 mg,无水乙醇9 mL,柠檬酸缓冲液(pH 3.0)21 mL,0.1 mol/L NaOH溶液适量(调pH值至5.5)]制得的dl-THP ETS弹性指数为(20.1±1.1)mL,平均粒径为(85.8±0.9)nm,多分散指数为0.082±0.003,包封率为(81.7±3.2)%。dl-THP ETS 24 h的单位面积皮肤累积渗透药物量(Qn)为(2 306.4±592.3)μg/cm~2,与参比制剂LPS[(2 434.2±564.4)μg/cm~2]无显著差异,但约为酊剂[(633.1±218.0)μg/cm~2]的4倍(P0.05);ETS与LPS各时间点样品间的Qn RSD的平均值分别为(28.4±10.9)%、(62.8±44.1)%(P0.05),表明前者样品间的Qn波动比后者小;ETS与LPS的24 h渗透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968±0.033与0.882±0.078(P0.05),表明前者渗透过程更符合零级动力学。结论所得的dl-THP ETS弹性高,粒径大小适宜,包封率高,药物经皮渗透速率高且稳定,并符合零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