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恶性肿瘤相关;但血清唾液酸的传统测定方法繁琐,非一般实验室能开展,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F_(8836)化学比色法的吸光强度和血清唾液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2)。我们采用F_(8836)化学比色法对肺癌和呼吸系常  相似文献   

2.
用食饵性高血脂及食饵性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到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降低而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清唾液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果提示红细胞膜和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及病损程度可能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3.
测定36例白血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 TSA 和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 的动态变化。22例白血病患者血清 TSA 和 LSA 水平在化疗开始后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范围,14例患者化疗效果较差或无效,白血病血清 TSA 和血清 LSA 水平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我们认为血清 TSA 和血清 LSA 连续测定对评定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测定了正常小鼠及~(60)Co γ线6、10、15Gy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唾液酸含量,实验表明,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升高,与照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小剂量照射时变化不明显,大剂量照射病情严重时,唾液酸含量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程度,本方法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稳定可靠,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病情的辅助参考,尚须进一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5.
F—8836比色法特异地检测血清唾液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数十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溶液与F—8836专用试剂反应结果和部分物质反应后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该专用试剂高度特异地与唾液酸反应。血清主要成份如糖、粘多糖、多种氨基酸、主要无机盐类、血清酮体、尿素、肌酐等均不干扰F—8836比色法对血清唾液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肾脏病患者血 ,尿唾液酸的变化。方法 测定 42例肾病患者与 5 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唾液酸(SSA) ,尿液唾液酸 (USA) ,总蛋白 (TP) ,总胆固醇 (TC) ,尿素氮 (BUN)及肌酐 (Cr)。结果 肾病组SSA ,USA ,TC ,BUN及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T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SA、USA升高与肾脏损害程度有关 ,对肾脏病的诊断及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对女性不孕的影响及其与抗精子抗体(ASAb)的关系。方法对980例女性不孕患者和876例正常妊娠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唾液酸苷酶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女性不孕患者血清进行ASAb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不孕患者的唾液酸苷酶和ASAb阳性率分别为24.5%和12.8%,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组(P<0.05);唾液酸苷酶阳性组的As Ab阳性率为22.9%,显著高于唾液酸苷酶阴性组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和血清免疫不孕抗体ASAb可引起女性不孕,且BV与ASAb的产生有相关性,对女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们检测了50例Ⅱ型糖尿病人及5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 SA)浓度,以观察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晶 《航空航天医药》2009,19(8):102-102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3位,而死亡率却占第1位,这主要是由于卵巢癌发病率高,而且不易早期发现.唾液酸(sialicacid,SA)是目前效果较为理想的肿瘤标记物[1],它在体液内的增加与恶性肿瘤细胞的自身物质合成增加紧密相关.已知体内SA有3种存在形式:糖蛋白唾液酸、脂连唾液酸(lipidassociated sialic acid,LSA)和游离SA.本研究分析了LSA测定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血清卵巢癌抗原125(CA125)测定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中唾液酸(Sialic Acid,SA)和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恶性患及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和SA含量测定。结果 血清中TSGF和SA浓度相关良好(SA=7.9808TSGF+63.894,γ=0.9168)。结论 SA是一种可能替代TSGF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我们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肝病的SA水平,并与甲种胎儿球蛋白(AFP)、肝癌试验(HCT)相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7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5例、急性肝炎(急肝)恢复期20例和100名健康人血清,检测SA(比色法,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试剂盒)、HCT(定性法,长春兽医大学试剂盒)、AFP(放免法,正常值≤25ng/ml)及肝功能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半乳糖受体的糖蛋白类配体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哺乳动物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类糖蛋白受体,称之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或半乳糖受体,能够专一性识别结合以非还原半乳精为末端的血浆去唾液酸精蛋白,利用这种天然系统,可以把配体上连接的药物、酶或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定向转运到肝细胞内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肝外组织的影响(‘’。内源性糖蛋白配体对半乳糖受体的选择性和亲合力高,但来源有限,结构复杂,用酶解方法制备,步骤繁杂,产物不均一,不便应用。国外文献报道用人工半乳精化白蛋白(拟糖蛋白,neoglycoproteins)等外源性配体作为放射性核素、抗癌药和抗病毒药等的载体,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清唾液酸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红翠  吴永胜 《人民军医》1997,40(6):339-339
1996年1~6月,我们检测了Ⅱ型糖尿病50例及50名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SA)浓度,以观察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糖尿病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59岁;均为临床未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无井发症21例;有合并症29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病变14例,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16例。有一种并发症15例,有两种并发症8例.有三种并发症6例。正常对照组50名,均为健康体检者,其性别、年龄与糖尿病组有可比性。1.2方法清晨抽空腹静脉血。血清SA药盒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同位素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与血清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有关运动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类型及疲劳程度与血清酶活性的关系,尚存有较多争议。本文利用陈氏运动脉象学说以搭脉形式测量的运动性疲劳程度来探讨疲劳与血清酶活性的关系,并对运动素质、运动类型、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直肠灌注诱发小鼠实验性大肠癌,以高铁双胺-奥蓝(HID-AB)粘蛋白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诱癌过程中大肠上皮细胞唾液酸粘蛋白组织化学改变及其与大肠上皮细胞形态恶性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第6周起小鼠远端远端结肠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上皮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蓝染的唾液酸粘酸粘物质多位于细胞浆,增生的腺腔缘及腺腔分泌物,起始于大肠上皮细胞形态转化之前,峰值出现于原位癌及浸润癌形成前  相似文献   

17.
正常、早孕妇女及葡萄胎患者血清T_3T_4放射免疫测定分析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胡金贵,刘德喜,马丽侠(兰州730050)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一些非甲状腺疾病可出现血清T3T4含量异常[1]。作者对正常妇女、早孕妇女及葡萄胎患者血清T3T4水平进行了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7项肿瘤检测标志作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和乳癌等常见肿瘤的检测指标,通过对519例检测对象检出值的综合分析,证实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所选用的肿瘤标志及其检测方法分别为:唾液酸(SA):硫代巴比妥酸法,癌胚抗原(CEA):ELISA法;甲  相似文献   

19.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为民  周先志 《人民军医》2005,48(9):533-536
1病原学 猪链球菌广泛存在于猪的呼吸道及腭扁桃体中,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分为20个血清群、35个血清型。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即可杀灭。有的血清群,如R、F群等可引起猪发病,也可导致人发病。感染并引起人类发病者多为Ⅱ型,偶有Ⅰ型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7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照组138例,治疗组1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系统恢复情况、GCS评分、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69.6%;治疗组治疗6 w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改善颅脑损伤病人预后、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