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结论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达19.53 mg·g-1,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为14.44 mg·g-1.结论: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HPLC条件:Waters Spherisorb 5μm NH24.6mm×250mm;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论: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及其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可为评价不同产地苦参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键合柱,以乙腈-3%磷酸溶液-无水乙醇(80:1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结果:苦参碱在0.050-0.61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氧化苦参碱在0.372-4.46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山西黎城、山西左权、山西临汾和陕西太白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均大于3.0%,各地药材的苦参碱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中成药肤尔舒止痒酊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回收率为98.3%,变异系数为1.4%,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苦参及含苦参制剂中的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椒参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椒参洗剂中蛇床子和苦参进行定性鉴别;以薄层扫描法对其君药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和臣药苦参,/7氧化苦参碱2种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椒参洗剂中蛇床子素和氧化苦参碱分别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呈同色斑点;蛇床子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50%,RSD=3.6%,样品中的含量为0.018g/L;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15%,RSD=2.3%,样品中的含量为0.533g/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椒参洗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地区市售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10批药材3种生物碱总量都在1.5%以上。此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薄层扫描法测定苦参中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结果:苦参碱的含量为2.118mg/g.S=0057.RSD=2.69%;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为3.894mg/g,S=0.044,RBD=1.13%、结论:苦参碱的含量比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低:薄层扫描法结果准确性好、重现性好,所选显色剂使斑点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苦参趁鲜切制品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以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成分,对不同干燥方法(阴干、晒干、50℃、60℃、70℃、80℃、90℃、100℃热风干燥)的苦参趁鲜切制品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苦参趁鲜切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有一定影响,热风干燥方法整体优于阴干法及晒干法,而热风干燥方法中以70℃干燥品的各指标成分含量较高,且饮片性状较好,为首选干燥温度。结论:研究结果为苦参药材趁鲜切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苦参高效液相含量及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参质量,为完善苦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购31批不同产地的苦参,应用HPLC法对其所含的4种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测定方法中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浓度分别在0.0093...  相似文献   

11.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干燥根。苦参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使其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成为可能。该研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三氯甲烷-甲醇-水-甲酸(4∶2∶1∶0.6)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以及不同的检视方法,建立了以苦参对照药材为对照的主要黄酮和生物碱共薄层的定性鉴别方法。修订【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包括简化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更改氨基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并将该方法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定了32批苦参饮片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32批样品全部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苦参饮片标准,不同样品中含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之和在1.08%~2.55%,氧化槐果碱和槐果碱之和在0.369%~0.860%,4种成分总量在1.67%~3.40%;统计学表明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总量与氧化槐果碱+槐果碱总量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测定了32批样品的水分和浸出物,12批样品中13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样品水分和浸出物合格,未检出测定的13种农药。该研究为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克疣纳米乳方中主药苦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苦参总碱,HPLC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乙醇回流提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条件为8倍量70%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化提取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焦建杰  李芹  刘洁  汪云  李家男  惠洋洋  娄建石 《中草药》2012,43(9):1799-1802
目的以氯唑沙宗作为探针药物,研究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苦参组大鼠ig给予苦参颗粒(100 mg/kg)溶液,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ip苯巴比妥注射液50 mg/kg,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5 d。第6天各组大鼠尾iv氯唑沙宗(5 mg/kg)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 mL,HPLC法测定氯唑沙宗血药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组给予苦参5 d后,氯唑沙宗的AUC和Cmax明显降低(P<0.05、0.01),CL明显升高(P<0.05);而苦参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苯巴比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可明显诱导大鼠CYP 2E1的体内代谢活性,其作用强度与苯巴比妥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一测多评法测定苦参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建立苦参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5种生物碱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验证该方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苦参中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指标,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较好;21批苦参药材和饮片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同步测定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苦参、山豆根生物碱及其总碱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及其总碱的体外抑菌活性,探讨苦参碱类化合物抑菌活性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菌株37 ℃恒温培养24 h,检测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对7种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对7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抗菌作用较弱,槐定碱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显著,抑菌圈分别达到(2.60±0.10),(2.53±0.15)cm。苦参总碱、山豆根总碱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43±0.21),(1.77±0.05)cm。结论: 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的结构与抑菌活性有一定的联系,苦参、山豆根中生物碱可作为天然抗菌成分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定株、定时原产地多样本采样,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5月(苗期)采集的多伦野生芍药芍药苷质量分数平均值最低(3.05%),8,9月(幼果期和果期)采集的含量较高(4.72%,4.58%);6~10月平均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别。野生芍药个体差异很大,当根直径范围<1 mm(0.51~0.60 cm)时,芍药苷含量变异系数可达47.17%。结论:野生芍药显蕾以后至枯萎前均可采挖,农闲采挖的现实情况是可行的。首次报告和提出野生芍药株间芍药苷含量差异很大,取样不当,植株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芍药苷动态变化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苦参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取定株分期采集化验的方法。结果秋分至小雪前采收苦参碱含量较高,分别为11月20日采收,含量为3.1%,9月20日采收,含量为2.98%,而3月19日,5月20日,7月20日采收的苦参碱含量相对低。结论秋分至封冻前为苦参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的差异,同时对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进行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方法:收集7省市15个白芷主产区对口药材及种子,并将种子种植在四川遂宁白芷种质资源圃中,于次年正常采收期采挖、干燥,对其及与之相对应的白芷对口药材进行欧前胡素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白芷中欧前胡素含量存在差异;不同产地样品栽种于同一环境后,欧前胡素含量整体有明显提高;化学表达也随产地及栽培方法的一致而趋同。结论: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与产地环境密切相关,产地生境及栽培技术可能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收集5个产区共97份枸杞子样本,其中青海61个样本,采用50%甲醇提取,检测~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比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性,并对各产区样本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无水葡萄糖计),检测波长490 nm。结果:枸杞子的~1H-NMR图谱共检测到32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样本相比,无明显分离趋势;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宁夏产区相比,以及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子相比,重叠样品较多,均不能显著分开。相似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相似度0.85;化合物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蔗糖、葡萄糖、脯氨酸等个别代谢物在各产区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物在各产区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青海与其他产区样本中枸杞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枸杞多糖含量与~1H-NMR指认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处于-0.2~0.4。结论:采用~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化学组成上分析了青海产区枸杞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显示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较小。建立的基于~1H-NMR的枸杞子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质控水平提升及种植产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