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傅慧婷  余小萍 《河南中医》2013,33(2):168-169
《内经》有关五脏咳传变规律的论述与临床咳病的发病规律有异,即五脏咳不一定是咳病的初期阶段,五脏久咳未必移于六腑,五脏久咳可以引起脏脏相连.  相似文献   

2.
王又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46-2347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素问·五脏别论篇》对腑脏功能的概括.但我们却不能把腑脏的功能片面的理解为五脏唯藏精气而无浊,六腑只传化物而无清.五脏之中亦有浊气,六腑之中亦有精气,五脏之浊气由六腑输泻而出,六腑之精气输于五脏而藏,腑脏相合,藏泻有因.  相似文献   

3.
"藏象"之基础是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张明利 《新中医》2010,(11):147-148
<正>"六腑咳"之名,首见于《素问·咳论》。其文云:"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可见,《内经》早已提出咳嗽的证治当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见肺治肺。笔者临证治疗咳嗽多遵《内经》之旨,现举六腑咳临证验案数则,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脏腑歌     
五脏心肺脾肾肝,六腑肠胃膀焦胆。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化实不满。奇胆脑髓骨脉胞,形似六腑功脏般。脏腑功能虽不同,分工合作紧相关。一脏一腑表里配,腑表脏里经脉连。  相似文献   

6.
论脏病治腑     
一、脏腑气相通虽然内脏有脏腑之分,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它们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着特殊相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阴阳相合的道理,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的相互表里配合的观点来说明的。经络为脏腑相互联络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各配合了一个脏器,在相互联系中,阴阳表里,相输应,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  相似文献   

7.
辜大为 《中医药导报》2006,12(12):18-19,33
文章介绍了程丑夫教授从气辨治咳喘的经验。外感咳喘以疏风解表,宣发肺气;内伤五脏咳喘,肺咳,以肃肺利气;肝咳,以平肝降气;脾咳,健脾调气;肾咳,以补肾纳气;心咳,泄浊邪通阳气;六腑咳,或通大便、或利小便、或利胆腑或调降胃气,总之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8.
邵长荣从五脏论治久咳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长荣教授诊治久咳,从五脏着手,明察病机,探索五脏与久咳之关系,从而为辨证治疗久咳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特色。  相似文献   

9.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语出《素问·五脏别论》.所谓魄者,粕也.粕者,糟柏也。魄门,即糟粕之门,指肛门.肛门居传导之腑末端,为五脏使役,主要功能是为六腑排除水谷  相似文献   

10.
《灵枢·邪气脏腑形篇》有“邪气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究其原缘为“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邪虽中五脏,则邪无由出路,只能还之于腑,俾六腑泻而不藏以逐邪外出。逐邪外出是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医温病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基础研究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研制湿热证动物模型;二是进行清热祛湿法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中医温病经典理论为指导,在五种因素,六种造模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利用综合因素(饮食+气候环境+致病生物因子)造模方法,所复制成的湿热证模型,无论从发病条件、病变脏腑,还是主要症状体征均近似于中医湿热证型,具有重复性好及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咳嗽病程长,病机复杂,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中医诊治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种咳嗽多以五脏为纲进行分型论治,或在辨证基础上拟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合西医不同病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临床治疗难度大,临症不应固守成方或套用几种分型,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辨证论治结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咳嗽在临床越发受到重视,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以治肺为主,兼顾肝、心、脾、肾,从整体论治,体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众医家虽从不同角度辨证论治,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4.
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中医对慢性咳嗽有其独到的认识。中医认为,慢性咳嗽总体来说,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而致。作者从五脏出发浅述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在中医学里属于"经断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百合病"、"郁证"、"脏躁"等范畴。传统中医对经断前后诸证的认识多根据"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等理论,认为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易引起机体阴阳失衡,从而导致本病发生。笔者根据导师李云波老师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整理从调和五脏的观点出发围绕机、证、法、药来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路径选择。依据五脏阴阳不调的病机,提出通过五行制化理论来调理五脏的治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英 《中医药学刊》2014,(10):2453-2456
眼针疗法用于治疗中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旨在深入地挖掘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认识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从脏腑辨证论治角度、五轮学说角度、三焦学说角度探讨眼针治疗中风病针刺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探析眼针治疗中风病疗效的中医学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志新 《中国针灸》2003,23(10):613-614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阴阳并不局限于经脉之阴阳,可指经络、脏腑、表里、气血之阴阳,上下、左右部位之阴阳等。因此临床应用有5种方法,即取背俞、腹募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阳或阴经之穴,治疗阴或阳经之病;位置相对的二穴透刺;上病取下,下病取上。  相似文献   

18.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所记载之方剂,经方医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等多脏器密切相关。其辨治当以肺为中心,兼顾脾肾,先辨表里,次辨寒热虚实。文章以3例咳嗽患者为例,展开了临证医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希  陆顺意 《光明中医》2014,(10):2050-2052
咳嗽是呼吸科门诊的第一大症状,在呼吸内科门诊,80%以上患者具有咳嗽症状,是临床常见病症,然而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前人有“百病惟咳嗽难医”之叹。黄河清教授是我国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其行医30余年,辨证细腻,方药精致,对咳嗽一证研究较多,治疗经验丰富。在中医上其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西医上,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气管-支气管疾患、肺部疾患等。咳嗽一证,虽然简单,然其兼证复杂,黄教授根据不同兼证给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古今疾病脏腑辨证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见中医疾病咳嗽、痰饮、呕吐、泄泻、消渴、水肿、淋证、积聚、黄疸和虚劳为对象,考察各病所属脏腑诸证古今的继承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古今常见疾病脏腑诸证分布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疾病属性的脏腑定位数量不同;疾病辨证的具体脏腑互有参差;疾病相关脏腑侧重角度不同;疾病所属脏腑诸证的性质不同。明确古今疾病脏腑辨证的重大变化,对深刻认识辨证论治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