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替安与4种大输液在25 ℃条件下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测定pH值和微粒粒径.结果 6 h内配伍液澄明,色泽无变化,pH值和头孢替安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大输液配伍6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头孢替安在自然光、紫外光及强光照射下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0~24 h内含量及有关物质含量,观察外观,测定pH及渗透压.结果室温下8 h内头孢替安与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申的含量都保持在初始浓度的90%以上,有关物质含量小于3%,强光下头孢替安含量下降接近10%;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检查溶液颜色偏深,渗透压高于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2倍以上.结论头孢替安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单独配伍静脉滴注,并建议配伍后8 h内使用;尽量避免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在4种常用液体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在25℃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种常用输液液体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输液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孟多酯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配伍,0~8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欠佳。结论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宜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药物的配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配伍液8 h内的头孢替安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和pH变化.色谱柱为ODS C18(250 mm×4.6 mm,4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pH(6.8±0.1)(15:85),检测波长为259nm.结果:除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外,其他几种配伍液在6h内澄明,色泽无变化,pH和头孢替安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甘油果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与奥硝唑氧化钠注射液不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熊秋菊  郑芳  朱雪松  李鹏 《中国药师》2010,13(9):1363-1364
目的:考察室温(25±1)℃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配伍后8h内各时间段的含量,同时测定p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8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5±1)℃8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时二者含量和pH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与37℃下,采用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替安与莫西沙星配伍后的含量,并测定pH,观察外观、性状变化。结果:8h内混合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和37℃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8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头孢替安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思蔚  王海平  翟晓波  何志高 《中国药师》2007,10(11):1154-115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安在4种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4 h内头孢替安的含量,同时测定pH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结果:头孢替安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同温度8 h含量变化不超过5%;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室温4 h含量变化超过5%,8 h达到8%左右。结论:头孢替安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8 h内是稳定的,与其余3种输液配伍。4℃4 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室温下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配伍液0~8h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的含量,同时测定pH值,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在室温((20±1)℃)下、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变化明显。结论:在室温((20±1)℃)下,在盐酸头孢替安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输液中头孢吡肟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按临床用药质量浓度与5%(50mg/mL)葡萄糖注射液、10%(100mg/mL)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0.9%(9.0mg/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并将配伍液分别置室温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于不同时间(0,1,2,3,4,6h)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吡肟的质量与pH值以及观察配伍液中外观变化。结果:在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0~6h时配伍液外观、pH值及头孢吡肟质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亮  陈碧 《中国药业》2008,17(12):22-2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5种常用输液(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输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考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变化。结果头孢地嗪钠和5种输液混合后,在室温4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仅有微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室温4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安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采用HPLC法测定8 h内配伍液中头孢替安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观察配伍液的外观,记录pH值。结果 8 h内,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替安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80.8%,pH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溶液颜色随时间变化逐渐加深。结论注射用头孢替安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可配伍使用,但应在4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2.
张飞 《安徽医药》2011,15(8):1039-1040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  相似文献   

13.
头孢尼西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薇 《抗感染药学》2011,8(2):119-12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置25℃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不同时间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尼西钠的质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的变化。结果:25℃下,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0~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头孢尼西钠的质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5℃下光照与避光放置,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郑芳  李鹏  朱雪松 《中国医药》2013,(11):1644-1646
目的考察注射用卡络磺钠与注射用头孢替安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络磺钠与头孢替安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各时间点的含量,并测定pH值,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卡络磺钠的平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头孢替安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90%。在室温[(20-4-1)℃]下0、1、2、3、4、5、6、8h时,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外观均为橙红色澄明,无肉眼可见的气泡产生及沉淀生成。配伍液pH值分别为4.57、4.58、4.59、4.61、4.62、4.63、4.65、4.68,卡络磺钠含量分别为100.0%、99.5%、100.3%、99.8%、99.0%、99.5%、99.1%、99.0%,头孢替安含量分别为100.0%、100.6%、99.9%、99.5%、99.1%、98.9%、99.0%、98.8%。结论在室温[(204-1)℃]下,注射用卡络磺钠与注射用头孢替安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褚良  张哲 《哈尔滨医药》2012,32(3):184-185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在25℃条件下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pH值变化情况。结果8 h内配伍溶液澄清,色泽基本无变化,pH值和头孢拉宗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配伍8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7.
徐帆  冯恩富  徐贵丽  徐昕明  何天瑜 《中国药师》2009,12(12):1766-1768
目的:考察多索茶碱注射液、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及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24h内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3种主药的含量。结果:多巴胺及酚妥拉明不影响多索茶碱的稳定性,配伍液pH对甲磺酸酚妥拉明、盐酸多巴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及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适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配伍于24h内使用,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ROX与5种溶媒配伍后,在室温(25±1)℃及高温(40±1)℃条件下,于0、1、2、4、6、8、12、24 h取样,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p H值和不溶性微粒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OX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外观均无色澄明,无气泡及沉淀产生,各配伍液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8)。注射用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室温12 h、24h p H值分别为3.96、3.91,高温8 h、12 h、24 h后配伍液p H值分别为3.95、3.92、3.86,其他配伍液p H值在4.40~6.31之间。24 h内各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未明显增加,均符合规定。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24 h内药物含量变化均<5%,RSD<2%;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含量呈下降趋势,24 h药物含量变化>10%,RSD分别为4.52%(室温,n=8)、4.43%(高温,n=8)。结论: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4 h内使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在1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