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36例中急性放射性肺炎8例,表现为照射野范围内斑片状、片状密度增高灶或毛玻璃样改变;中间期15例,表现介于急性期与纤维化期之间,可同时见毛玻璃样改变、斑片状实变灶及纤维条索灶;纤维化期13例,表现为照射野范围内的纤维条索灶。结论:CT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不同时期的特征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国庆  吴恒  张雨洁 《吉林医学》2010,31(27):4661-4662
目的:通过对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后评价三种放射治疗方法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方法:对15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放疗组(A组)全程电子线照射50Gy/25f;常规+调强放疗组(B组)电子线照射32Gy/16f,调强照射18Gy/9f;常规+适形放疗组(C组)电子线照射32Gy/16f,适形照射18Gy/9f。结果:三种放疗方式照射胸壁、锁骨上区,放射性肺损伤、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与常规加调强放疗组比较,放射性肺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两两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放疗方式照射胸壁、锁骨上区后,常规+调强放疗组能减少放射性肺损伤,较好的控制远处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模拟机透视下依据银夹确定瘤床加量范围以及CT定位后通过勾画肿瘤靶区(GTV)确定范围的差异和优劣性,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例的CT定位图像,在计划系统中勾画GTV、银夹和手术切口,分别设计经模拟机透视和CT定位下的瘤床加量野。结果 5例患者中,经模拟机透视和CT定位下的瘤床加量野其在(x,y)方向上的差距中,最大值为(±0.5,-1)cm,均值为(0.1,-0.5)cm;射野面积差距中,最大值为2.5cm^2,均值为-0.1cm^2。结论银夹和手术切口标记范围不能准确代表实际瘤床。模拟机透视下的瘤床加量野操作简单,直观明了,但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瘤床受照剂量不够或造成正常组织不必要受照。经CT定位确定乳腺癌瘤床加量野可以充分包括术腔,避免靶区遗漏,其不规则射野有效地保护了肺、心脏等正常组织,降低其受照量。  相似文献   

4.
5.
杨朝群  王娟  赵静  刘刚  宁博 《农垦医学》2007,29(5):332-333
目的: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放疗后患者肺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72例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放疗后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周期数将72例患者分为周期<3组和3~6周期组,对2组患者随访8~14月,比较2组患者晚期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72例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放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周期<3组,出现晚期放射性肺炎6.1%,化疗周期3~6组为23.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放疗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化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5 6岁。 2 0 0 1年 1 0月 8日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左乳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伴小叶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腋窝淋巴结转移 (7/1 5 ) ,左乳单纯性腺病。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 ,于 1 1月 6日~ 8日、1 1月 2 7日~ 2 9日分别以紫杉醇 2 1 0mg(d1 )、顺铂 5 0mg(1~ 3d)化疗 2个周期 ,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 1 2月 2 5日开始放疗 ,放射野包括右锁骨上淋巴结、右腋下淋巴结及内乳区淋巴结。放疗 1 7次后 (剂量约 3 40 0cGy) ,患者 2 0 0 2年 1月 2 1日受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减少,对疗效满意度增加.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袁静秋 《当代医学》2010,16(14):132-132
目的对我院2004年~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胸壁切线野照射方法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患者仰卧于乳腺托架上,用6mVX线行胸壁切线野定角照射。结果对30例患者随访5年,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92%。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是目前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治疗摆位与照射技术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评价保留乳头术式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7年3月共施行该手术3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16例,35例符合笔者制定的手术适应证,3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 38例病人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mo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4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乳头基底部切片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38例全部随访,最长时间93mo,其中1位39mo.1例肿瘤直径4cm者,术后49mo发生乳头基底部复发,行乳头乳晕复合体切除后随访26mo无瘤生存,余37例病人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术式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治疗中加用等效膜后对皮肤和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本院肿瘤科乳腺癌术后胸壁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放射治疗时加用等效膜,对照组不加用。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Ⅱ度和m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1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为16.O%,对照组为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肺部照射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治疗中,加用等效膜,虽然会增加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但是有效提高了患者皮肤的照射的剂量,而肺部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从而减少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 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 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 ± 0.01?0.58 ± 0.08,优于CRT计划1.12 ± 0.04?0.50 ± 0.07(P < 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 ± 1.8)%?(27.2 ± 15.4)%,(9.4 ± 2.3)%,与CRT计划中(3.2 ± 2.5)%,(30.0 ± 16.6)%?(10.0 ± 2.6)%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 ± 4.5)%?(71.9 ± 17.6)%?(24.8 ± 6.2)%,较CRT计划中(9.1 ± 3.5)%,(68.6 ± 15.9)%,(23.1 ± 6.2)%大(P < 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 ± 1.0)%?(7.7 ± 2.3)%,与CRT计划中(2.1 ± 0.8)%?(8.0 ± 3.0)%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 ± 1.1)%,(24.2 ± 3.9)%,较CRT计划中(6.1 ± 1.0)%,(23.6 ± 4.0)%大(P < 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 ± 20) MU较 CRT的(388 ± 59) MU少(P < 0.05).【结论】 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2.
王忠秀 《吉林医学》2010,31(23):3940-39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以我院58例乳腺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期41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每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生存质量、并发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1、6、12个月感觉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QOL-BREF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方法 以我院42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3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实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1年对45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放疗DT40-60GY/4~6周。同期行单纯手术26例。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72.7%和80.8%、68.8%,差异无显著性,但对于腋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76.2%和33.3%(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为4.4%和19.2%(0.01<P<0.05)。术后放疗组同侧锁骨上区复发为0,无放疗组为11.5%(0.01<P<0.05)。说明术后放疗对腋淋巴结转移者,可以提高生存率,同时减少局部区域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乳腺放疗托架固定体位进行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的准确性.方法 29例患者按模拟定位时体位仰卧于乳腺托架上,用EPID在治疗前拍摄内、外切线野验证片,通过模拟定位片与验证片上切线野切入肺内的的深度作为比较参数,根据影像中的标记,测量等中心切入肺内的深度,得出摆位误差值.结果 29例患者共摄取58幅射野验证片,测得等中心点的误差是(0.251±0.193)mm.结论 乳腺癌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摆位使用乳腺托架,病人体位舒适、固定重复性好,乳腺癌用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使定位、摆住更简单、更快捷、更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2例。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心负压组(n=41)和单纯引流组(n=4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乳腺癌转移、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中心负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腺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负压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中心负压引流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早期患肢肩关节的有效制动率,在品管圈活动步骤的指导下,对传统患肢肩部固定带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观察组使用传统肩部固定带,45例对照组使用改良肩部固定带。结果2种方法的舒适度及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改良肩部固定带,降低了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使用乳腺托架的乳腺癌患者锁骨上区外照射时正常肺组织的受照情况,寻找能明显减少肺受照体积和剂量的新方法?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和保乳术后需照射胸壁和锁骨上区的10例患者,使用CMS XiO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新方法为转床90°,锁骨上野机架角向患者脚侧倾斜,保证射野中心线垂直于乳腺托架底板,统计同侧肺受照绝对体积,以及V5和V20情况,并观察125例使用新方法照射锁骨上区与胸壁野衔接处患者局部皮肤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锁骨上区照射时,使用常规方法14.9%同侧肺被照射,而新方法仅5.3%同侧肺被照射?比较常规方法,新方法的V5减少53.6%,V20减少59%?125例使用新方法照射锁骨上区与胸壁野衔接处的患者,局部皮肤未出现严重急性皮肤反应?结论:新方法在不改变患者的治疗体位情况下,只通过旋转床,给一个小角度倾斜的锁骨上野,就能保证锁骨上区靶体积的照射剂量,但却能大大减少同侧正常肺照射体积,可能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