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1999年4月至2000年10月间确诊的各种恶性肿瘤共199例,其中11例并发血栓性疾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组病例占同期发病的6.1%,且以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为主。血栓性疾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血栓事件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恶性肿瘤血栓组1年及1年半生存时间较非血栓组短(P〈0.05)。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相比,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PT)及D-D(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和DD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预后差,应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与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于海建  李龙芸 《甘肃医药》2013,(10):737-739
目的:增强临床医师对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与重视.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及肺V/Q核素显像等方法,对20例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例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中,肺癌占7例,结直肠癌3例,卵巢癌、乳腺癌各2例,其它肿瘤也有肺栓塞发生;其中8例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肺部湿罗音,但部分患者无阳性表现;在诊断过程中,有11例(55%)患者出现过误诊;肺血栓栓塞确诊后,抗凝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恶性肿瘤是肺血栓栓塞中常见的高危因素,其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对策,我们对我院收治的46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淑霞  郭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51-151,15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防治体会。方法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成因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经积极治疗,3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对于这些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恶性肿瘤并发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抗凝溶栓治疗,36例痊愈(58.1%),25例有效(40.3%),1例无效(1.6%),最终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随访6个月,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复发,5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8.2%).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诊断以无创方法为首选,同时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实施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宏业 《当代医学》2011,17(12):84-8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成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8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痊愈,19例有效,7例无效;在出现DVT后半年内恶性肿瘤病情恶化,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3例,其中1个月内死亡5例.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是肿瘤合并DVT的主要部分;以肿瘤治疗为主,对于预计生存期短的患者,血栓治疗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 病理过程导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高发,肺血栓栓塞(PTE)已逐渐受到关注,其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漏诊、误诊率高;同时对PTE的警惕性不高;不经治疗死亡率高。笔者收集我院1996年~2005年4月间共31例PTE住院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67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年住院确诊的602例PTE患者中,恶性肿瘤合并PTE者67例,占11.1%,其中66例经CTPA确诊,占98.5%。除年龄和恶性肿瘤外,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接受化疗或近期手术(67.2%)。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以呼吸系统(29.9%)和消化系统(34.3%)最常见,常见肿瘤依次为肺癌(29.9%)、胃癌(13.4%)、乳腺癌(9%)、直肠癌(6%)、卵巢癌(4.5%)、肾癌(4.5%)等。呼吸困难/气短(79.1%)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49.3%)和胸闷(37.3%)。胸腔积液(49.3%)、肺湿啰音(29.9%)、右下肢水肿(14.9%)是最常见的体征。其中60例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治愈14例(23.3%),好转29例(48.3%),无效13例(21.7%),死亡4例(6.7%)。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和胃癌。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恶性肿瘤外,接受化疗或近期手术最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溶栓或抗凝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67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年住院确诊的602例PTE患者中,恶性肿瘤合并PTE者67例,占11.1%,其中66例经CTPA确诊,占98.5%。除年龄和恶性肿瘤外,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接受化疗或近期手术(67.2%)。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以呼吸系统(29.9%)和消化系统(34.3%)最常见,常见肿瘤依次为肺癌(29.9%)、胃癌(13.4%)、乳腺癌(9%)、直肠癌(6%)、卵巢癌(4.5%)、肾癌(4.5%)等。呼吸困难/气短(79.1%)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49.3%)和胸闷(37.3%)。胸腔积液(49.3%)、肺湿啰音(29.9%)、右下肢水肿(14.9%)是最常见的体征。其中60例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治愈14例(23.3%),好转29例(48.3%),无效13例(21.7%),死亡4例(6.7%)。结论 P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和胃癌。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恶性肿瘤外,接受化疗或近期手术最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溶栓或抗凝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海滨 《吉林医学》2012,33(27):5855-5855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的血栓前状态所发生的生物指标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并选取40例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二聚体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一系列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其血液所显示出来的是血栓前状态,在术后血液所显示出来的血栓前状态更明显。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的血栓前状态呈现的各种指标进行综合的检测和分析,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血栓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英 《新疆医学》1989,19(4):231-233
  相似文献   

17.
18.
严春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815-2816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结合近期相关文献对7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性护理。结果:通过对本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形成DVT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干预,无一例发生DVT,改善了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结论: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这一DVT高发人群,采取预防性治疗及护理可以基本控制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6例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一侧股动脉及对侧股静脉Seldinger穿刺与颅脑CT、血常规联合检查,实施抗凝溶栓联合治疗,观察并总结其诊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86例患者经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后,78例患者基本痊愈,基本痊愈率为90.70%,剩余8例患者病情改善,改善率为9.30%。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均无血栓复发情况,神经功能障碍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上的表现缺乏特异性,须行血常规检查、颅脑CT以及腰部穿刺等联合检查对其进行确诊,采用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32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痊愈(62.5%),12例有效(35.5%),1例肺栓塞发生.随访6个月~5年,25例死亡,死亡原因肿瘤扩散转移;2例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个体化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