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早产喂养不耐受患儿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5 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 d。对照组减少喂奶次数或量,或停止喂养。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达足量喂养日龄、体质量增长日龄、增至出生体质量日龄、静脉营养和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早期微量喂养在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科学合理的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将87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47例和对照组(常规喂养)40例.观察两组患儿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体质量增长速率、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11.5±2.4)d,较对照组(16.9±2.3)d缩短;机械通气时间(4.9±1.1)d,较对照组(6.8±1.2)d缩短;体质量增长速率(30.7±3.1)g/d,较对照组(22.3±2.8)g/d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3.4%(11/47),明显低于对照组42.5%(17/40),差异有显著性(P<0.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早产儿予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危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评估刺激排便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结果干预组在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双歧片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金双歧片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情况。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成金双歧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治疗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金双歧片,每次0.5片,3次/d。记录每次喂奶量、第1次开始喂奶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喂奶前胃潴留量,生后d21时体质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无胃潴留的比例明显增加(t=6.84P<0.01)。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治疗组平均为11d,对照组平均为15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1.39P<0.01)。治疗组生后d21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291P<0.05)。微生态制剂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金双歧可改善VLBWI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奶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5 2例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奶瓶早期微量喂养组 (甲组 )和鼻胃管喂养组 (乙组 ) ;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 ,甲组用无菌橡皮奶头奶瓶喂养 ,奶量从 0 .1~ 4.0mL/ (kg·d)开始 ,每天增加 0 .5~ 1.0mL/次 ;乙组经鼻腔置入胃管 ,奶量从小量开始。记录喂养 2周的生长发育指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 418.4KJ/ (kg·d)时间 ,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及呼吸暂停、呕吐、腹胀等喂养并发症。结果 甲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 418.4KJ/ (kg·d)时间、自行吮乳时间较乙组明显缩短 ,(P <0 .0 1) ;甲组呼吸暂停、呕吐、腹胀、胃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乙组 (P <0 .0 1) ;2周后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身长、头围增长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奶头奶瓶早期微量喂养方法适宜在健康早产儿应用。  相似文献   

6.
063473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孙奎东…∥天津医药.-2006,34(7).-492~493063474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临床研究/孙秀静…∥临床儿科杂志.-2006,24(8).-655~65861例早产儿为研究组,按时尽量早开奶、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积极的肠外营养原则提供营养支持;既往收治的6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达到推荐摄入标准、足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短(P均<0.05),但2组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组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与较大出生体重儿组比较,达到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生长发育及感染预防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9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8例。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同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及静脉营养,治疗组在开奶同时口服或经胃管给予剂量为1×108菌落形成单位(5滴)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每日1次,持续服用至出院,对照组不服用任何益生菌。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反流、生长发育、院内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每日反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最大喂养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生长发育指标中,治疗组平均每日体重、头围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产儿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可改善早产儿早期喂养耐受情况,减少胃食管反流,促进生长发育,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红霉素组[5 mg/(kg·d),连用7 d]和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监测红霉素潜在的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早产儿中2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1.67%(25/60).红霉素组及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231,P=0.631).红霉素组取得完全肠内营养及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血清胆汁酸水平高于红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03).两组早产儿其他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最静脉红霉素对于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不能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但可以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并能减少长期静脉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改变,未发生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61例早产儿为研究组,按照尽量早开奶、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积极的肠外营养原则提供营养支持;既往收治的6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达到推荐摄入标准、足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短(P均<0.05),但两组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组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与较大出生体重儿组比较,达到推荐摄入标准和足量喂养所需时间长,但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胆汁淤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败血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积极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是有益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早产儿3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喂养早产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69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EHF组(n=327)和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SPF组,n=365),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资料,包括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尽时间,以及大便是否有潜血、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入院后3周血清白蛋白水平、皮肤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开奶时间、首次胎粪排出时间、皮肤黄疸出现时间、入院第1、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肠道感染率、大便潜血阳性率及NEC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PF组(P0.05);EHF组胎粪排尽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SPF组(P0.05);入院第3周EHF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SPF组(P0.05)。结论 EHF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促进排便,使早产儿更早达到全肠道喂养,较SPF存在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