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小儿脾胃病治法的研究谈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理脾胃法,历秋重视补脾,对运脾重视不够,从重视补脾到强调运牌说明中医药的理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的需要不断更新。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机能的调节,所以组方用药必须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自身的特点出发,引入现代生命科学复杂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交赤中医药学术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在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众多医家在理论和临床上潜心研究,不断完善,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丰。兹参阅部分医家关于脾胃病治疗的经验及论述总结归纳,以供参阅。1升降相因,脾胃同治掌握脾胃升降理论,对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阐述有极其重要作用,且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今医家用此治疗脾胃病,阐发颇…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谈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两种方法,“中医研究”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而“研究中医”是中医内涵的充实和中医理论的创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思路和途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引入则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交流 ,《中西医结合学报》开设了“中医英译研究”专栏。闻此消息 ,深为本刊编辑的远见卓识而敬佩不已。然而要为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专栏撰稿 ,我深感力不从心。我从事中医英语翻译和研究工作近 2 0年 ,说没有任何体会和感悟 ,那肯定是谦虚之辞。但要说有多么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那自然是虚妄之说。我曾在《译海心语》一文中说 :“我自己并非‘象寄之才’(即翻译之才 ) ,从事中医英语翻译实在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 ,尽管翻得‘鼻青脸肿’ ,仍然一路跟头地翻下去。”我个人值得一说的 ,大概只有这“一路跟…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就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挑战.西医学的迅速发展逐步影响着、改变着中医界人员的思维方式,形成巨大的冲击.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中医应该进行现代化的研究.而近半个世纪中医现代化的研究都是在用西医学的观念、理论、方法下进行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再用西医的标准对其研究结果予以评价,导致了中医发展的停滞和滑坡.我们不应当以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更不应当把中医纳入到西医的体系中去,相反,我们应当重视中医各种方法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对单纯性肥胖病病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相关分子机制、遗传因素及基因分析方面。而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其代谢途径的紊乱会影响宿主的肥胖和代谢,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相关性的发现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靶点提供思路,如脾失运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病因之一。未来,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脾失运化的机制,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促进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肥胖。  相似文献   

7.
浅谈行气法在脾胃病的应用孙春喜,闫振立,邬国龙(辉县市人民医院453600;商丘县公费医院,鲁山县人民医院)主题词脾胃病/中医药疗法,行气祖国医学的治病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扼要地可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本文所谈行气法就属于消...  相似文献   

8.
中医脾胃学说中消化功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后天之本的中医脾胃学说的研究,近10余年来已取得飞速发展,无论从生理、病理、诊断、治则、方药,还是从临床多学科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整体研究角度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脾、胃研究相提并论。②生理病理研究以脾虚为多,其他少见。③脾、胃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儿易于患脾胃系统疾患,这与其生理特点有关。因其“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而生机蓬勃,营养需求量大,脾胃负担相对过重,加之饮食不知自节,生活不能自理.常致脾失健运,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中医古籍研究与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中医学术界在中医古籍研究方面存在的思想误区,讨论了中医古籍研究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对中医现代化研究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证明了没有中医古籍代化进程中,它仍具有其它任何研究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与肺与脾胃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肺系疾病从脾胃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讨论了肺病从脾胃论治之常用7法:即健脾化痰法,芳香醒脾法,健脾利水法,通腑降气法,健脾补肺法,养胃益肺法,补益脾肾法等,对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运脾法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运用心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调胃五方对大鼠胃肠激素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半夏泻心汤组、小柴胡汤组、越鞠汤组、吴茱萸汤组、枳实消痞汤组、吗叮啉组。将上述7组大鼠分别用拟定的处理因素连续灌胃7d。检测血清、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调胃五方对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GAS、MTL、5-HT)有增强作用,而对抑制胃肠平滑肌活动的NO、VI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半夏泻心汤对MTL、5-HT的作用强于吗叮啉组,小柴胡汤组对GAS的升高作用强于吗叮啉组(P<0 01),吴茱萸汤对NO下降的影响最大。结论 调胃五方对大鼠胃肠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佤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胃痛、痢疾、泄泻等脾胃系疾病在佤族聚居地发病率较高,佤族医药在脾胃系统相关疾病中具有独到用药经验。然而因其传承方式的落后,目前部分用药经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份民族瑰宝,笔者通过整合当地文献,同时走访国内两个佤族自治县(西盟、澜沧),并拜访当地佤医,最终总结出佤族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单验方218首,筛选出对脾胃系疾病起到关键作用的“药对”3组,发现“山茨菇-重楼”相配散寒行气,清热止痛,可用于治疗寒邪客胃、肝胃郁热所致寒热错杂型胃痛;“草血竭-翻白叶”相伍,清热止痛,调气和血,适用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导致的湿热痢疾;“金花果-土茯苓”合用清热燥湿,消食止泻,可应用于湿热中阻、食滞肠胃所致的泄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云南地区应用的高频次药物功效及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必须三焦辨证,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该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进行治疗的11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给予参照组西药(口服吗丁啉片)治疗,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辩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以及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对比治疗后的消化系统症状5项评分,研究组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嗳气和反酸结果分别为(1.28±0.32)、(1.03±0.31)、(1.67±0.26)、(0.76±0.21)、(1.06±0.31),参照组获得的评分分别为(1.77±0.47)、(1.68±0.57)、(2.21±0.46)、(2.21±0.46)、(1.67±0.61),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参照组获得总体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获得较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庞连晶 《中医学报》2016,(10):1500-1502
情志因素变化可引起五腑功能活动的异常,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脏腑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然而根据五行的归类及生克制化乘侮关系,情志异常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导致脾胃相关疾病的产生。因此,治疗与情志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理脾胃功能变化,以促进五脏病变的恢复,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初探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创立的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内经》,而张仲景、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对李东垣影响也较深,尤以张元素的直接经验对李东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尤为深刻。李氏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人身机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依赖于脾运胃纳。文章从该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典籍和师承的启示及理论依据3方面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作以初探。  相似文献   

19.
张介眉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在50余载临床实践中对内科疾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张师非常注重辩证论治,遣方用药亦独具特色。现举其辩治脾胃病验案4则,以馈同道。  相似文献   

20.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