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银杏新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峰 《光明中医》2016,(15):2195-2196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室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丹参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38,P=0.012)。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芳  赵妮  王振中  秦爱建  萧伟 《中草药》2013,44(20):2828-2832
目的 制备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银杏叶总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取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合成多肽。利用多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5株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均为IgM,轻链为Kappa链。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单抗均能与银杏叶蛋白反应。结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快速检测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雪  张伟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3):436-439
目的建立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中大分子物质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RI)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Biosep-SEC-S2000(300 mm×7.8 mm,5μm);以0.05 mol/L硫酸钠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7 m L/min;柱温30℃;示差检测器,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大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相对分子质量在2 500~84 400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对数-保留时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1.5%;5批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和14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未检出大分子物质。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及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51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123例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第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同时比较轻型与重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非溶栓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可降低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溶栓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BI评分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溶栓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改善NIHSS、MRS、B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型患者(P 0.05),同时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智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hs-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MMSE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较对照组降幅更大(P0.01)。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优于舒血宁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中度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0例处于恢复期的中度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掷骰子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疗效,同时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都所有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中,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可得出临床上在对处于恢复期的中度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明显降低,从而提高有效率,促进身体康复,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内酯A,B,K转移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确定最佳活性炭吸附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为0.2%,吸附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40 r·min-1,吸附时间为30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上市后扩大用药人群范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安全性。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非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82家临床单位开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完成病例入组6 300例,试验中,共观察记录到29例次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0.46%,其中约86.21%(25例次)的ADR为轻度,表现为一过性,无需干预即可缓解或消失;13.79%(4例次)为中度,头痛2例次,头晕1例次,皮疹1例次;未见重度不良反应。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安全性研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前期已知不良反应或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9.
银杏二萜内酯原料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纯化所得,是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原料。分别建立了银杏二萜内酯原料药的~1H-NMR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1H-NMR法对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与高效液相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24个质子峰作为共有指纹峰,并利用对照品及NMR信息对指纹峰进行了指认。10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发现,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该研究建立的银杏二萜内酯原料药~1HNMR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快速,便捷,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银杏二萜内酯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以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颈内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来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给药14 d后的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EB溢出量、凝血四项及脑组织occludin,MMP-9表达的差异,研究在前期实验中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出血风险有关,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24 h能有效缓解MCAO引起的行为学病变,降低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组织水肿,减少EB溢出率,降低长期给药可能造成的出血倾向,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occludin的缺失,下调MMP-9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抗脑缺血有明显效果,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主要依赖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改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稳定的非PVC软包装复方氨基酸(18AA-Ⅱ)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方法:在我公司玻璃瓶复方氨基酸(18AA-Ⅱ)注射液合格工艺的基础上,比较玻璃瓶输液和非PVC软包装输液两种包装材料的差异,选择非PVC软包装复方氨基酸(18AA-Ⅱ)注射液的灭菌工艺以及包装方式,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按照制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成品含量、透光率提高。结论:按照该工艺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工艺设计合格,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黄芪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1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大、小鼠脑缺血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局部脑缺血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三氯化铁(FeCl3)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观察对缺血大鼠行为状态、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应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该药整体抗血栓作用;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葡聚糖-500造成的大鼠高血黏度试验,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银杏总内酯注射液3.0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改善MCAO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脑缺血区的梗死范围;6.0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血栓的形成,降低大鼠全血黏度;1.5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动物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凝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穴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治疗组A采用大杼穴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治疗组B采用大杼穴注射生理盐水2 mL,每日1次;对照组C采用肌肉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1个月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骨密度改善最明显(P0.01),治疗组B骨密度无改善(P0.05),对照组C骨密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对照组C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定显示,3组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改善(P0.05)。结论单穴穴位注射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用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断头模型观察动物存活和喘息时间;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脑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大鼠脑缺血再灌试验,观察血清SOD、MDA的水平;以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麻醉犬颈总动脉血流量,观察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的变化。结果:银杏总内酯注射液1.5mg/kg可明显延长小鼠存活和喘息时间,抑制大鼠脑血管通透性。3.0mg/kg可提高大鼠血清SOD含量、降低MDA水平。0.75mg/kg明显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结论: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脑缺血及脑血流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顾志燕  王永 《西部中医药》2014,(11):112-1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 L静脉滴注,1次/d,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与对照组的7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60岁以上各种病因所致窦性心动过缓住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宁心宝,而对照组口服舒氟美,2组均应用心先安注射液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体表12导联心电图改善情况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24 h动态心电图总心搏次数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④生活质量定量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⑤生活质量定性观察,治疗组在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联合治疗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与9种联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该药物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将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与9种联用药物进行配伍并置于室内避光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6 h,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采用相似性评价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配伍溶液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后外观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0 h,放置6 h及光照6 h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 0. 9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组配伍溶液聚为两类;其中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且配伍后醒脑静注射液的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配伍0,6 h后醒脑静注射液的某些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增大,光照6 h后更加明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良好,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则存在稳定性问题,提示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配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