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饮片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中药辨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辨识模型,探讨中药饮片自动识别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中药饮片切面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选取18种中药材不同样本图像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分别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最小协方差行列式MCD方法对训练集进行离群值剔除处理。采用朴素贝叶斯及BP神经网络2种建模方法和十折交叉验证,建立18种中药材的判别模型。结果:在提取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CD方法剔除训练集的离群值后,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判别模型判正率达到90%,说明效能良好。结论:将建立的辨识模型用于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具有可行性,为中药直观鉴别的定量化、科学化以及客观化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采样方向对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种形状及纹理特征各异的中药饮片,分别采集其完整和不完整饮片在旋转不同角度后得到的图像,并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通过分析26个纹理特征参数变化曲线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等差异,探讨不同采集方向对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当中药饮片为完整饮片时,其切面图像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不受采样方向的影响;当饮片样本不完整时,其切面图像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受采样方向的影响,而且饮片形状越不规则产生的影响越大。结论:对于不同形状及纹理特征的中药饮片进行图像采集时考虑采样方向对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为获得高质量的中药饮片采集图像提供了保障,也为基于纹理特征参数的判别模型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品种中药饮片中的异同。方法: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绘制纹理特征参数变化曲线图,并比较26个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中的异同。结果: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矩阵提取的中药饮片纹理特征参数,在相同和不同种中药饮片中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将纹理特征用科学、定量的形式表示,为基于纹理特征参数的中药饮片自动辨识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但是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依然存在不稳定性,提示我们寻找更好的能表现细节的纹理特征参数,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横切面纹理特征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完整性对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纹理特征各异的槟榔、大黄、白术3种中药饮片,采用矩形切和扇形切从完整饮片中等比例的截选部分作为样本,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矩阵提取26个横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比较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矩形切与扇形切之间特征参数的异同。结果:对于具有放射状或环纹的槟榔和大黄,扇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矩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一致性较差;对于具有不规则纹理特征的白术,矩形切的部分饮片与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大致相同。结论:不完整的中药饮片能否代表完整饮片的纹理特征参数,既和饮片自身的纹理特点有关,又与不完整饮片的形状有关。本研究为图像采集时中药饮片的选取提供了依据,为获取准确的纹理特征参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推动中药饮片的客观化研究与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总结、方法实践相关文献采用的算法,对目前中药饮片识别研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综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的步骤,总结了图像预处理,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提取,图像识别几部分涉及的算法。结论针对当前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深度学习CNN网络模型对中药饮片图像识别进行深入研究,将其应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检测市场进行分析,具有广阔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简单分形维数应用于数字化舌象苔质纹理特征分析虽可为中医舌象客观化分析提供数理性依据,但其对细节性描述有所欠缺,因此可进一步采用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实现舌苔厚 薄、腐腻等特征的分类识别加以完善。方法:本研究在现阶段数字化舌象苔质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常用图像模式识别算法及其主要特点;并充分利用多重分形特征量描述信息的全面性、稳定性等优点,通过分析向后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层次结构,设计和训练数字化舌象苔质特征自动识别分类器。结果:将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作为BP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输入向量,通过采用不同均衡度的测试样本数据验证了该分类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数字化舌象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可作为舌苔厚薄、腐腻等特征识别分类领域内高效的数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图像二值化阈值的确定,直接影响二值化图像对纹理轮廓特征的表现程度,而不同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纹理又由于复杂程度、均匀程度、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图像在二值化时阈值的确定存在多变性。为了能自动选取较好的二值化阈值,使得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二值化后较好地表现其纹理轮廓特征,故提出一种基于研究图像复杂度来确定二值化阈值的方法。该方法根据二值化图像每个像素点与其相邻像素之间的同异性,确定二值化图像的复杂度,并通过研究不同阈值下二值化图像复杂度的变化来确定阈值。本文选取在饮片切片纹理上具有代表性的槟榔、苍术、地榆、甘草、黄芪5种中药饮片做为研究载体,涉及放射状纹理、散点状纹理、环状纹理,探讨并提出一种二值化阈值的确定方法——邻域法。实验结果证明利用邻或法所求阈值的二值化图像能较好地表现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纹理轮廓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种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二值化阈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二值化阈值的确定,直接影响二值化图像对纹理轮廓特征的表现程度,而不同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纹理又由于复杂程度、均匀程度、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图像在二值化时阈值的确定存在多变性.为了能自动选取较好的二值化阈值,使得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二值化后较好地表现其纹理轮廓特征,故提出一种基于研究图像复杂度来确定二值化阈值的方法.该方法根据二值化图像每个像素点与其相邻像素之间的同异性,确定二值化图像的复杂度,并通过研究不同阈值下二值化图像复杂度的变化来确定阈值.本文选取在饮片切片纹理上具有代表性的槟榔、苍术、地榆、甘草、黄芪5种中药饮片做为研究栽体,涉及放射状纹理、散点状纹理、环状纹理,探讨并提出一种二值化阈值的确定方法--邻域法.实验结果证明利用邻或法所求阈值的二值化图像能较好地表现中药饮片横切面图像纹理轮廓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辨色论质谈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验鉴别法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其中色泽是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其品质密切相关。基于此,该文提出了辨色论质的理论。从色泽与中药药性和有效组分含量的相关性,阐释辨色论质的科学内涵,并分析了产地、采收期、加工炮制、贮藏对中药色泽的影响。针对中药辨色论质传统经验鉴别法的局限性,综述了色度学分析方法和机器视觉技术等中药色泽客观化评价新方法,包括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应用、优势和不足之处,最终阐述色泽感官数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庆安  刘恩顺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96-699
颜色作为中药一个重要的鉴别属性,是对中药的品种、质量优劣进行快速初筛的基础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中药的颜色历来表述模糊,难以形成对同一种中药颜色的统一认知,对于中药颜色的客观化表达又由于中药本身纹路的复杂性和各种炮制方法造成的改变的复杂性而迟迟没有进展,因此中药颜色这一重要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借助图像扫描、背景剔除、边缘提取等现代数码采集和分析技术,对中药颜色的采集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对中药颜色的描述相对客观、准确,且可测量、可比较,使这一中药重要特征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于中医脉象信号分类研究中的多种方法提取了大量复杂特征,但使用时由于缺乏系统分析而难以在算法中高效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脉象信号特征评估降维方法。首先,提取常用的脉象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特征共93维;随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Gini指数对各个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以及随机森林(RF)算法验证排序的正确性,最后,结合序列前向选择算法,根据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变化进行特征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脉象特征重要性排序可行,且进行特征筛选后,特征维数从93维降低到13维左右,对平、实、弦、滑四类脉象的分类,SVM和BP-NN的准确率均提高了10%以上,对特征冗余性不敏感的RF也提高了4.5%,该方法可用于脉象信号分析中大量特征的评估降维,可显著提高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出基于舌象和形体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探讨中医以舌辨质客观化、规范化方法。方法 提取客观化的舌象特征(舌质与舌苔的色度和饱和度、舌苔纹理的平均亮度、平滑度以及齿痕特征)和形体特征,建立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客观化舌象和形体特征的辅助中医体质识别模型。结果 对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气淤质四种体质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融合舌象特征和形体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能有效地辅助中医体质识别,且支持向量机对四种体质辨识效果总体上优于神经网络。结论 基于客观化的舌象特征和形体特征辅助中医体质辨识有利于提高中医体质辨识的客观化水平,合理选择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提高中医体质辨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从经方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就经方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指导经方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张家玮  鲁兆麟 《世界中医药》2014,9(4):432-434,438
《古今医案按》是清代著名医家俞震的代表著作。书中选取历代名医医案60余家,案例约1 060余则。案后附有经俞氏精心点评的按语530余条,很多不乏独到见解。本书既是研究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必读之作,又是了解俞氏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应用《古今医案按》,笔者将该书的学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医药院校中药标本馆建设现状,结合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药材资源分布情况和中医药文化特色,进行地方特色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提出建构中药标本陈列与专业教学对接的展示平台、与学术研究对接的支撑平台及与科普教育对接的教育平台,建设规模大、功能全的地方特色中药标本馆,在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等作用的同时,可为甘肃道地药材、地产药材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甘味药作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归纳甘味中药的作用特点.认为甘味中药的作用有其共性,即补益作用、缓急作用、调和作用和渗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凌云  龚千锋  杨明  潘蕾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405-3408
中药炮制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我国所特有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该文对传统炮制技术流派分类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炮制技术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以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及其内涵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各流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历,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病情分期、严重程度、病变部位、主要症状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纳入男性290例,女性235例,男女比例为1.2:1;发病高峰年龄为20~60岁;饮食因素是最常见诱因,其次为劳累、环境、药物及情志因素。病情分期显示,缓解期28 例(5.33%),活动期497 例(94.67%)。活动期患者中,初发型78例(15.69%),慢性复发型419例(84.31%);直肠型92例(18.51%),左半结肠型156 例(31.39%),广泛结肠型249 例(50.10%);严重程度统计显示,轻度275 例(55.33%),中度149 例(29.98%),重度73例(14.69%)。主要症状为脓血便、腹泻、腹痛。脓血便者375例(71.43%),治疗后消失率为89.07%;腹泻者335例(63.81%),治疗后消失率为71.64%;腹痛者319例(60.76%),治疗后消失率为85.89%。共有3例(0.57%)患者出现并发症。药物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86.29%),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口服453例(87.45%),中药灌肠401 例(77.41%),中药泡脚10 例(1.93%);西医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392 例(75.68%),氨基水杨酸制剂塞肛100例(19.31%),激素88例(16.99%),免疫抑制剂18例(3.47%)和微生态制剂441例(85.14%)。结论: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以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广泛结肠型为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主要症状脓血便、腹泻、腹痛改善明显,99.61%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免疫学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系统性硬化病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首发症状以雷诺现象、皮肤硬肿为主;免疫学特征为抗核抗体(ANA)阳性率高,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6.53%,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26.53%。结论: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免疫学表现均存在典型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