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中药组(50例)以及针药组(10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针药并行,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进行实验室阴道或宫颈黏液分泌物检查。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针刺组为64%,针药组为91%;针药组效果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后均明显改善,针药组作用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改善,针药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自拟中药清热祛湿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采取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25例)和观察组(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2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68.00%(17/25),差异明显(χ^2=4.500;P=0.034);在性交痛、腹痛、痛经、腰酸、带下增多和下腹坠胀等评分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t=4.878、21.373、10.486、12.803、4.559、25.304;P均为0.000);在白带常规清洁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χ^2=5.711;P=0.017)。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可减轻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力  应海舟  黄芳 《新中医》2020,52(23):102-104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清热活血汤治疗瘀毒内结证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清热活血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 86.67%,对照组为 66.6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IL-6、ICAM-1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试验组IL-6、ICAM-1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清热活血汤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亦曼 《光明中医》2014,29(1):83-8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周法,辅以清热利湿化瘀,对照组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各7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的熏洗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次髎、长强等穴位,针药组给予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复发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中药组72.86%、针灸组71.4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对临床体征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9、12个月后,针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法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盆腔炎冲剂治疗组和妇乐冲剂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及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边界模糊不清”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地评价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渍液及清热化瘀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渍液治疗组(60例)与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液对照组(60例),均于用药治疗前、治疗后1d、3d、5d、7d、10 d各测量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渍液治疗组:临床痊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液对照组:临床痊愈21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渍液组疗效明显优于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液组(P<0.05);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溃液组治疗后的疗效指标:疼痛、局部压痛指标,肿胀、活动度的程度积分方面均较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液组治疗后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瘀斑积分指标对照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热益气化瘀中药浸渍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清热化瘀中药浸渍液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蒲皂愈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奥硝唑作为对照药。共观察325例(1:1),其中蒲皂愈炎汤组163例,奥硝唑组162例。结果:蒲皂愈炎汤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P〈0.01)。蒲皂愈炎汤组中医症状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奥硝唑组(P〈0.05),患者下腹胀痛、刺痛,腰骶胀痛,带下色黄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奥硝唑组(P〈0.01),其局部体征积分高于奥硝唑组(P〈0.01)。结论:蒲皂愈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酱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中药灌肠,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红酱盆炎汤。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对比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酱盆炎汤联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张玉锋  张炜  高明霞  杨柳 《新中医》2018,50(7):126-128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治疗的13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前列腺素F2a(PGF2a)、前列腺素E2(PGE2)、PGF2a/PGE2、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VAS评分(P<0.05),明显降低PGF2a,增加PGE2含量,降低PGF2a/PGE2比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明显降低(P<0.05),PGF2a/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PD,可以调节PD患者血浆PGF2a与PGE2含量,降低复发率,对PD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CFS可有效改善疲劳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降脂汤配合耳尖穴放血及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1组61例以及对照2组61例。治疗组以中药自拟降脂汤配合耳尖穴放血及耳穴贴压治疗,对照1组用耳尖放血加耳穴贴压治疗,对照2组用单纯西药降脂治疗,三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DL-C和LDL-C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1组总有效率83.6%,对照2组总有效率80.3%。治疗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自拟降脂汤配合耳尖穴放血及耳穴贴压治疗高脂血症有确切疗效,有其独特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尤其适合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20例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EDSS、MRI、复发次数等,以判定疗效。结果: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疼痛、头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残障得到减轻,日常运动、情绪、精神、睡眠、精力、工作影响等6个方面的积分(P<0.05)明显提高。结论:秦氏"头八针"为主针药结合治疗MS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症状、减轻残障,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叩联合耳针”对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8例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叩联合耳针”组和“针叩”组,各54例。针叩耳针组采用针刺和叩刺联合耳针施治,“针叩组”采用针刺和叩刺联合施治,并与正常组52例患者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脂质指标、肥胖指标、植物神经功能指数(Y值)的变化和临床减肥降脂疗效。结果:“针叩耳针组”与“针叩组”患者治疗前的肥胖指标、FINS、FPG、Homa-IR、FLP、TG 、TC、LDL-C及Y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HDL-C、ISI却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减肥和降脂疗效,“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FINS、FPG、Homa-IR、FLP)均显著下降(P<0.05),ISI显著上升(P<0.05)。“针叩联合耳针”组在调整“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水平、血脂水平及植物神经功能水平上的效果显著优于“针叩组”(P<0.05)。结论: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针叩联合耳针”及“针叩治疗”均对其功能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且“针叩联合耳针”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性评价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抚顺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通窍活血汤内服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帕金森病U...  相似文献   

17.
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盐酸氟西汀相对照,比较2组疗效差异。将63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针灸组31例和氟西汀组32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中药针灸组给予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SS-QOL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且中药针灸组优于氟西汀组(P<0.05)。研究表明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能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正容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麻痹性斜视患者90例进行分组。汤剂组45例采用正容汤加减治疗,汤剂+针刺组45例采用正容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时间、复视完全消失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给药前和给药后患者同视机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汤剂+针刺组与汤剂组比较,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更好(P0.05);汤剂+针刺组相较于汤剂组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时间、复视完全消失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更短(P0.05),同视机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正容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眼球运动恢复,缩短疗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醒脑平衡法针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予小续命汤中药汤剂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平衡法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SE水平均较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Fugl-Meyer评分,BDNF、NGF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小续命汤基础上加用脑平衡法针刺干预脑卒中恢复期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中医症候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银纠正汤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热证)的临床观察及疗程报道。方法:108例周围性面瘫(风热证)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针灸组和治疗组各5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1次/d,每周休息1 d;治疗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银纠正汤内服治疗,1剂/d,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面神经功能分级(H-B)量表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针灸组的75.93%(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0%,针灸组为24.07%,治疗组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第2周治疗组治愈例数多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DIP量表评分高于针灸组(P<0.05),FDIS评分较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均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双银纠正汤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热型)能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