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当时查体:双侧乳头无内陷,无溢液或脱屑,左侧乳腺外卜象限可触及1个约3 cm×4 cm大小肿物,质硬、无触痛、边界清、活动度差.右侧乳腺未触及异常,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片及肝胆彩超无阳性发现.完善各项检察后,先在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活检,冰冻病理检查示:左侧乳腺浸润性癌,具体病理类型待常规石蜡及免疫组化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区Castleman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肾上腺区域Castleman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口腔和会阴溃疡、全身皮疹,皮肤活检病理示副肿瘤性天疱疮(PNP).CT发现右肾上腺区包膜完整的肿物大小约10 cm×9 cm,行肿瘤切除术.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15例Castleman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见右肾上腺区域肿瘤,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区域巨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伴局灶钙化.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好转,皮疹消退.天疱疮抗体滴度下降.结论: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肿块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肾上腺区域罕见.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查体发现右乳包块1周入院.查体:乳头无内陷,表面肤色正常,右乳腺外上象限触及片状增厚区,面积约5 cm×3 cm,质地稍韧,局部结节感.左乳腺正常.右腋窝触及数枚淋巴结,大者1.5 cm ×1.5 cm大小,质韧,可活动,无压痛.双侧眼睑水肿.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低回声包块,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门诊以“右侧乳腺癌”收入院.术中快速冰冻报告为“右侧乳腺炎症”,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后病理见镜下病变区乳腺小叶萎缩甚至消失,部分导管轻度扩张,并内衬上皮增生,小叶内及小叶间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并淋巴滤泡形成,一些淋巴滤泡呈退行性改变,类似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中所见的滤泡.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习Castleman病的原因,提高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为B超检查偶然发现;呈单个淋巴结增生,表现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无临床症状,也无实验室异常检测结果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不易明确诊断,最终的确诊依靠病理诊断。该病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例肾癌合并肾周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诊治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肾癌合并肾周C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右肾癌并淋巴结转移,行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病理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周透明血管型CD,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Castleman病为临床罕见疾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上难以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病灶鉴别,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结论:CD是临床罕见疾病,但肾周血供丰富、不均匀强化的淋巴结病变均应考虑CD可能,提高对CD的认识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肾癌合并肾周肿大的淋巴结不应该仅考虑恶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偶然摸到左腋窝有一肿块就诊。体检:左腋窝摸到直径3.5cm肿块,质中等,无触痛,与皮肤不粘连。两侧乳房均未触及肿块、颈部、甲状腺、胸、腹及四肢均无异常发现。于1986年4月10日在局麻下作腋窝肿块切除,病检: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经本院和外地医院反复检查,乳房及其它部位如胸背、甲状腺、消化道等均未发现可疑病灶。坚持化疗和放疗。两年后发现左乳晕下2枚米粒大小硬结节。病理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由于患者体弱,仅作单纯乳房切除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年死于肿瘤脑转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0岁,发觉右腋下肿块数月,渐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示右腋下一直径约4 cm肿块,无触痛,边界不清,较固定.B超示右腋下低回声团块.入我院行右腋下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5 mm×3 mm×4 mm大小,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融合成团.术后病理示:右腋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术后行钼靶、胸部CT、胃镜等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灶;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免疫组化检查示:ER(+),CEA(-),c-erbB2(-),p53(-),故考虑为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rcinoma,OBC).行正规化疗后患者一直神志欠清、烦躁,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内科会诊意见示脑转移不能排除,需进一步行MRI以明确诊断,但因患者不能配合检查,无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7岁.因右腋窝肿物2年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右腋窝肿物,如蚕豆大小,无不适,未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但仍无疼痛等症状,现因影响美观而求治.此期间患者未怀孕亦未服用避孕药物.查体:右腋窝可及约9 cm×4 cm大小肿物,位于皮下,近椭圆形,分叶感,质韧光滑,界限清,无压痛,活动好.皮肤表面未见乳头样结构,双乳腺及左腋窝未及肿物,未发现颈部、滑车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9.
乳腺类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35岁。因发现右乳肿块 6天来本院就诊。查体 :右乳内上象限可及 1 5cm× 1 0cm× 0 8cm大小质硬肿块。光滑 ,活动可 ,与皮肤无粘连。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 :右乳纤维腺瘤。于门诊行乳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类癌。免疫组化结果 :S - 10 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 ,c -erbB - 2 (+)。初次手术后 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 :乳腺原切口、深切缘及乳头均未见癌。腋下淋巴结未见乳腺癌转移 (0 / 2 6 )。术后恢复顺利 ,未行放…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女,47岁.以"发现左下腹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左下腹可扪及固定肿物,光滑界清、质韧无触痛.结肠镜、常规化验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CT示左下腹前腹壁外下髂腰肌旁软组织肿物约3 cm×5 cm,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内部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图1).手术探查:肿物位于腹膜外,包膜完整,后方与髂外血管相邻.术后病理为符合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透明血管型(图1);CD20-、CD3-、Ki67+、CD21-.术后随访38个月,全身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腹部淋巴结均未见增大.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发现左腋窝及左胸壁包块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左侧前胸部及腋窝见局部隆起,突出皮肤2cm,扪及大小约12cm-11cm包块,质软,波动感明显,边界清,活动度佳,无明显压痛、触痛.未扪及血管波动感。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入院.既往4年前因肺癌在我院行右肺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腺癌(图1),后转至肿瘤科行放、化疗.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3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侧腋窝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外侧不均质回声区约2.9 cm×1.4cm,内可见多个结节状改变,范围较广,无明显边界.头颅、腹部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 69.2 KU/L,CA153 105.1 KU/L.术中见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浸润性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左侧腋窝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 cm×2 cm大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0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T0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部分高度怀疑腋窝淋巴结肿癌转移、经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房内包块的患者分别行肿大腋窝淋巴结切除病理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11例提示为腺癌转移,行患侧改良乳腺癌根治手术。结果 3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例提示腺癌转移,18例腋窝淋巴结切除病理学检查3例证实为腺癌转移,14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2例诊断为腺癌转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腋窝淋巴结均有数目不等的腺癌转移,6例在患侧乳腺内找到微小原发癌灶,4例诊断为乳腺腺病,1例未发现异常。随访1~10 a,术后生存期>10 a者6例,3~5 a4例,<3 a1例,术后5 a内死亡的4例患者均死于肺、骨转移,1例死于对侧乳腺癌骨转移。结论 T0乳腺癌是经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房内原发灶、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之一,临床罕见,极易误诊误治。对临床上仅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无特殊乳房体征者,应尽快确定其病理性质并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情况,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29岁。局限型12例,多中心型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物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2例局限型患者行常规侧开胸及胸骨正中开胸手术1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2例多中心型患者分别行纵隔镜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及电视胸腔镜肺结节活组织检查。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第2d1例患者出现憋气,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主支气管开口局部软化塌陷,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肿块位于主动脉窗的患者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结果 :透明血管型(HV)11例,浆细胞型(PC)2例,混合型(Mix)1例。术后随访13例,随访时间8~110个月,随访患者均生存,11例局限型患者无复发,2例多中心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对明确Castleman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局限型Castleman病经手术切除后患者症状消失,治愈率高;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需进行综合治疗,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例胰腺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以往文献,总结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胰腺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结果该例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行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胰腺Castleman病。术后1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已获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经查阅文献,共检索出胰腺Castleman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6岁;临床表现仅为腹部疼痛7例,腹痛伴发热1例,腹痛伴面部、双下肢水肿1例,腹痛伴乏力1例,腹胀1例,背部疼痛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吞咽困难1例,发热、乏力、体质量下降1例,无明显临床表现17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部9例,胰腺颈部3例,胰腺体、尾部16例,胰周4例;肿瘤直径最小1.5 cm,最大7.2 cm;病理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hyaline vascular,HV)19例,浆细胞型(plasma cell,PC)4例,混合型(mixed/HV-PC,MV)4例,未给出明确病理分型5例。结论胰腺Castleman病是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通常无特异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目前仅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胰腺Castleman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阴囊肿块2周"于2006年6月27日人院.患者1年前因右半结肠癌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升结肠腺癌,浸润至浆膜,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体检:右阴囊增大,其内可扪及约7 cm×5 cm大小肿块,表面不规则,质硬,无触痛,透光试验(一),右睾丸附睾触不清,右精索增粗、变硬.B超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及阴囊壁肿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预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对56例乳腺癌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标本常规行HE染色、免疫组化病理检查. 结果 SLN成功检出52例(52/56,92.8%),常规病理检查证实SLN转移22例;SLN无转移,但非SLN发现转移者1例,假阴性率为4.3%(1/23).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29例患者,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例CK-19( )、EMA( ),另1例CK-19( ),CEA( ),而所属非前哨淋巴结无肿瘤转移. 结论乳腺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可以预示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5例OB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手术方式不详.1例根治术前实施了化疗,4例根治术后实施了化疗.结果 5例OBC的平均年龄55.8(34~78),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周至1年.病变在左腋窝4例,右腋窝1例.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erbB-2,C,CDFP-15,CK7,CK19和E-cadherin100%阳性,ER60%阳性,PR40%阳性,CK5/6和CK20均为阴性.除1例在乳腺内发现2.0 cm×1.0 cm×0.5 cm结节2枚外,其余4例在乳腺内未发现原发灶.2例在腋窝处查到6~12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组织浸润,1例查到6枚淋巴结均见癌组织浸润,1例未查到肿大的淋巴结.5例均有完整的随访结果,随访3例5~10个月存活,1例全身化疗后12个月死亡,1例经短期化疗后,随访30个月后死亡.结论 OBC的发病特点与常规乳腺癌类似;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O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仍无法查见原发灶.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astleman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