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5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启才为了 第六讲 十二皮部1、命名含义:寸、二经脉和从经脉分出来的大小络脉在体表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这些区域最浅表的部位就是皮肤。所谓皮部,即皮肤的部分,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5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启才第七讲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经络学说的一系列理论,不是古代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实践基础的。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与针灸疗法的产生和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一)针灸疗法的产生是经络学...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5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启才第八讲经络学说的发展经络学说的产生,对于中医学(特别是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经络学说也日趋系统、完善。(一)经络的早期雏形追溯经络学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5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启才第五讲十二经筋1、命名含义: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气聚结于筋肉、骨胳、关节的体系,其名称首见于《灵枢·经筋》篇、“筋”的含义,《说文解字》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产力量的筋肉,经筋就是机体筋肉...  相似文献   

5.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0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王启才第二讲:奇经八脉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最早散见于《内经》之中,但很不系统,很不完整。到了《难经》才正式明确地提出了“奇经八脉”这一概念.并在《内经》的基础上,将奇经八脉的理论加以扩充和整理。后世皇...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编者按: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本刊从1995年1月起新设了“专题讲座”这一栏目,特邀全国各地学有所长的专家、教授,密切地结合临证实践,系统而深入地讲述针灸学中的重大问题,期能在更高层次上为读者提供学习的参考,全面地提高针灸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0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王启才编者按: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本刊新设了“专题讲座”这一栏目,特邀全国各地学有所长的专家、教授,密切地结合临证实践、系统而深入地讲述针灸学中的重大问题,期能在更高层次上为读者提供学习的参考;全面地...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0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王启才第三讲:十二经别1、命名含义:十二经别内容首见于《灵枢·经别》篇,篇中称某经脉的经别为某经脉之“正”。《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释云:“所谓别者,言十二经脉之外而有别经……正者,谓经脉之外别有正经,非...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机体联系学说,其特点是:阐述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密切影响,说明这些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疾病机转与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就是经络学说的实际应用.经络学说的形成,是我们祖先长时期来对人体的实质和机能观察的实践总结,同时又和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对经络学说的组织和分类,具有指导意义.经络学说本身则是阐明人体各部分组织、脏器在实质和机能方面的规律性现象,有系统地叙述人体内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络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三经筋,以及三百六十五络和难似数计的孙络等。由于十二经脉能够贯彻内外上下,无论在分布,或整体方面,都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络,气血通过经络的传递、运行于全身,内联于脏腑,外达四肢百骸、营周不息、内外相贯,如环无端,进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长期以来一直在理论上和各科医疗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记载,说明经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病所运用的规律,不外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等,这些理论,灵活地被运用到诊治各个疾病中.现在选择一个比较难治的、而病例又比较多的慢性肾炎为例,以说明中医理论规律的实际应用.内容当然是不够全面的,是有缺点的,只能就我们工作中所得的体会,加以初步总结,提出交流之后,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进展,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庞朝善  庞润晖 《河北中医》2002,24(12):939-940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内连脏腑 ,外络体表 ,无处不在 ,如环无端。经络在眼部的分布致密 ,纵横交错 ,连成网络。人体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任、督、阳跷、阴跷、阳维脉以及十二经筋 ,直接或间接与眼相互沟通 ,相互离合。经络脉道的通畅 ,保证了精气的运输供给 ,使眼睛不断获得濡养 ,精明功能得以发挥。《原机启微》根据经络在眼部的走行分布、起合处所以及翳障的生成部位判断受邪经 ,“翳凡自内眦而出 ,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 ,治在小肠膀胱经 ;自锐眦客主人而入者 ,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 ,治在胆与三焦小肠经 ;自目系而下者 ,为足厥…  相似文献   

14.
經絡是人体中气血运行的道路,它和阴阳、五行、脏象、营卫气血等共同組成了中医的理論体系,在生理、病理、診断、医疗各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經有“径”的含义,犹如主要的径路一样,是生体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道路;絡有“联絡”和“网罗”的含义,犹如支路、小路一样,起着分支联系作用。从《內經》上看,經所包括的范围有經脉、經筋、經水等;絡所包括的范围有經脉、別絡、血絡、孙絡等。熟悉經絡,不但是掌握針灸疗法的主要关键,而且在研究針灸机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学说,它和阴阳、五行、脏腑、黄卫气血等学说并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所以说:经络学说是组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不但如此,它还可用以归纳临床上所出现的复杂症状,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由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经络学说不但是生理、病理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而作出正  相似文献   

16.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它和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病因、病机等理论,一直在指导着祖国医学各科临床实践,特别是针灸科的临床实践。《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后世医学家曾说过:“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近代的中医针灸临床和针刺麻醉表明,根据经络、脏腑等学说辨证施治,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7.
章琪 《陕西中医》2003,24(10):915-917
作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论述了经络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 ,并在前人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几种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经络学说起源于远古时期道家修炼的观点 ,指出经络是古代学者通过打坐、观想及禅定等返观内照 (或称内省体验 )的方法认识到的人体无形的能量与信息通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4,14(3):43-46
本文在"经络学说的由来"一文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早期的经络学说演变为《灵枢·经脉》经络系统的具体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其演变的原因及其文化背景,同时辑出三种与《经脉篇》不同的古代经络学说佚文,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据考古学研究,我国在石器时代就萌芽了砭石和石针.古人用这种医疗工具治病时,从实践中发现病在某部位会相联地影响其他几处,同时某几处的病痛也只要在某个经穴上治疗就会都好的,逐渐发现一条条经络,认识了人体内在的联系,这样日积月累获得的经络知识,发展成有系统的经络学说.经络学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起源很早,在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已有较详的记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密布全身,外连四肢百节,内贯五脏六腑,无处不达.经络学是贯穿在我国的医学中,不论内外各科以及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都和它有联系的.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准绳六要里说:世人以为经络是针灸家所研究的学问,所以不去注意,以致耽误病家,实在脏腑阴阳,备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治病必须先明部位,而定经络,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經絡学說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阴阳、五行、脉象,营卫气血等共同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論体系,貫串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診断、治疗各个方面,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經絡学說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在二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經》中,卽已有关于經絡的詳細叙述,后世医家又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完整的理論。經絡是由纵行的干綫“經”和旁出的側支“絡”所組成,它主要包括十二經脉、十二經别、奇經八脉和十五絡脉,此外尚有无数的“絡脉”及孙絡遍布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