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宇清  李国华 《天津医药》1994,22(3):149-151
经手术证实的34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临床和直接胆道造影所见,按胆管受累部位分肝外型,肝内型和肝内外型,归纳各型X线诊断和鉴别要点,肝外及肝内外型均显示有特征性的胆胰管连接异常,胆总管远端狭窄,肝内型多呈肝内二级以下分支节段性囊,柱或串珠样扩张,多无远侧胆管狭窄和胆胰管连接异常。本病癌变率高(本组14.7%),临床症状少特征性。采用B超为首选,结合经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选影,基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2006年5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胆漏的原因为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下端探查胆总管前壁误损伤修补术后胆漏1例,拔T管后胆漏2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管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结石弥漫分布于左右肝内胆管或结石位于较高的分支肝管上,可发生胆管狭窄、肝实质萎缩、肝脓肿或胆管癌,是胆管结石病中最严重的病例,一直以来以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复发率高而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之一[1-5]。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病当前的外科治疗观点是  相似文献   

4.
方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56-358
目的:探讨胆管镜(biliary duct mirror,BDM)在胆管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应用(Oly-musCHF-P20型)BDM在胆管外科手术中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BDM检查结果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363例,其中肝外胆管结石225例,结石取净222例,取净率99.0%(222/225);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98例,结石取净93例,取净辜95%;单纯肝内胆管结石41例,结石取净38例,取净率94%(38/41).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残石率0.89%(2/225),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10.2%(10/98).结论:术中BDM检查直观、安全高效.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动脉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由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教研室提供常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30具(男16,女14),尸体经腹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目镜放大倍数×10),对供应肝外胆管的主要动脉进行了逐一的解剖,并观测各支发出的部位、进入胆管的部位。结果有多条动脉营养肝外胆管,不同部位的胆管有相应的动脉供应。主要供血的动脉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这些供血动脉在肝外胆管周围吻合形成血管吻合链,分布于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和肝总管段,血管吻合链的主干紧贴胆管的左缘纵向走行的动脉称为左边缘吻合动脉(3点钟动脉),紧贴胆管右缘走行的动脉称为右边缘吻合动脉(9点钟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肝右动脉或胆囊动脉或附近其他动脉吻合形成左边缘吻合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胆囊动脉或肝右动脉吻合形成右边缘吻合动脉。结论深刻理解肝外胆管的血供,在胰十二肠切除术中能减少术后胆管缺血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尚不完全满意。目前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就我科35例左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类型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例肝外胆管损伤类型,包括胆总管横断、肝总管横断、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右肝管损伤、副肝管损伤、胆总管灼伤,分别采用部分损伤修复、胆管端端吻合、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手术,或加T管支撑引流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10年,3例因胆管狭窄行2次及以上手...  相似文献   

8.
陶自坚  刘志  凌莉 《安徽医药》2005,9(9):680-681
目的探讨胆管乳头状瘤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上腹部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B超示左叶肝内胆管扩张,CT显示肝左叶及尾叶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示汇管区占位伴肝左叶胆管扩张.病理表现为肝内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多发性胆管上皮增生,形成乳头状瘤样结构,部分上皮细胞中度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PCNA阳性( ),P53阴性(-),survivin阴性(-).结论乳头状瘤病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术前诊断很困难.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但易复发或恶变.治疗以切除受累的胆管、部分肝叶或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细胞癌22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带蒂胆囊瓣和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采用带蒂胆囊瓣或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术后常规行逆行胆管造影检查,均提示胆管通畅,无狭窄及残余结石;B超检查示胆管轻度扩张5例,无异常3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经1~2周引流痊愈.术后3个月内2例Mirizzi综合征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痊愈.胆管引流管均于术后6~12个月经夹管观察后拔除,未出现不适.本组均痊愈出院,随访3~5年,无胆管疾病复发. 结论 带蒂胆囊瓣或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损伤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并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和难治性胆管疾病.发病率在结石性胆管疾病中达80%以上,尤以肝外胆管结石最常见.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率或复发率高的特点.肝外胆管结石的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开腹手术.但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正日臻成熟.现就目前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C的30例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肝外胆管损伤中,15例副肝管损伤,经术中结扎和(或)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而治愈;15例胆总管损伤,经胆管端端吻合得到治愈。结论正确掌握胆管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对副肝管损伤直接结扎并置引流管引流,安全有效,胆总管端端吻合恢复肝外胆管生理通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管错构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成人胆管错构瘤患者,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穿刺活检病理或磁共振证实。结果 45例患者被证实为胆管错构瘤。超声表现主要为肝区无数的微小的无回声、高回声或低回声病灶,通常<10 mm,肝内分布不均,沿血管胆管树分布,部分病灶后方伴有彗星尾。结论肝内多发散在的小囊肿和散在的彗星尾征可认为是胆管错构瘤的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14.
朱昆喜  洪汛宁 《江苏医药》2013,39(1):105-10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科诊治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估相关辅助检查的准确性、手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结果单独行B型超声检查、单独行CT检查、行B型超声联合CT检查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率与引流与否无关。双侧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段切除联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结石残留率低于单纯肝段切除或单纯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前单独采用B型超声或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率与引流与否无关;双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段切除联合高位肝胆管切开取石效果最好,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16.
28例胆管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昆明市延安医院1994~2007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28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5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1例。保守治疗21例(75%),再手术7例(25%),除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管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田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06-207
目的:探讨胆管阻塞扩张位置分布及良、恶性胆管阻塞的特征表现。方法: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22例良性及37例恶性胆管阻塞者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无或轻度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不一致,肝内轻肝外重,而肝外胆管在远段逐渐变细见于良性阻塞。肝内外胆管呈一致性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几达肝被膜下.扩张总胆管突然中断见于恶性阻塞。结论:通过对胆管阻塞的定位、扩张胆管腔的形态、扩张胆管壁的改变、阻塞的直接征象等方面的CT影像观察能对胆管阻塞的定位、定性有较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带蒂胆囊瓣和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采用带蒂胆囊瓣或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术后常规行逆行胆管造影检查,均提示胆管通畅,无狭窄及残余结石;B超检查示胆管轻度扩张5例,无异常3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经1~2周引流痊愈.术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9.
肝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胜林  杨华  龙先泽  杨明杰 《贵州医药》2008,32(11):1012-1012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往往是结石、胆管狭窄、肝实质病变三者共存并互相影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对左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左半肝切除或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已逐渐成为定型术式。我科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年来对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半肝切除或左肝外叶切除3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肝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在我院进行肝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范围肝切除效果、术后残石率和并发症。结果对于局限于左肝管或左外叶胆管多发性结石的患者采用左半肝、左外叶切除术;对于结石超过左外叶的患者,采用左半肝、左外叶切、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肝段切除效果优于其他切除术(P<0.05),左部肝切除效果优于右部切除(P<0.05),左外叶切除残石率明显高于其他术(P<0.05),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并发症多于左外叶切除(P<0.05)。结论不同范围的肝切除均能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在选择中应结合结石分布进行商榷,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