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流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其目的是引导过多的分泌物或渗出物排出体外,以加速创口的愈合,但并不是每个创口都需要引流,而引流物本身对创口是一种异物,若应用不当也可妨碍伤口的愈合,还可刺激伤口增加分泌或渗出,导致继发感染,甚至造成严重并发症。本文就我科在临床应用引流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大型手术,例如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需截除下颌骨,术后口底及咽部水肿,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除,有发生呼吸道梗阻而死亡的危险,气管切开术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自1995年至1999年间共作气管切开术1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骨各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为主的疾病。日常的口外科治疗大多是在局麻下进行的,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机体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120例,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选用2%的碳酸氢钠或1.5%的双氧水、0.05%甲硝唑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生理盐水含漱、擦洗、冲洗清洁口腔;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询问、治疗反馈、身体状况反馈、患者情况询问,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使用不同的人性化护理方式,提高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效率.结果 使用人性化护理,促进了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治疗护理作用.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直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口腔护理新方法。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外伤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护理新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腔护理传统方法 ,于出院前进行观察,住院期间口腔溃疡和创口感染发生比例,比较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溃疡创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来说,传统的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方法远远达不到要求,应对患者加强口腔清洁健康教育,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漱口液,进行口腔冲洗等综合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创口感染、防治口腔溃疡、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7.
8.
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在省内建立较早,自1977年至1994年,有资料记载共收治1849例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防止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1住院百分率1977年至1994年,有资料记载共收治1849例患者,其中男性1152例(62.30%),女性697例(37.70%)。肿瘤和囊肿941例(50.89%),先天性畸形514例(27.80%),感染209例(11.30%),外伤158例(8.55%),后天性畸形27例(1.46%)。肿瘤和囊肿941例中,肿瘤691例(73.43%),囊肿250例(26.57%)。691例肝癌中,良性肿瘤496例(71.78%),… 相似文献
9.
10.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外科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外科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0月本科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5例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不能Ⅰ期闭合的患者,采取密切护理观察,术后对引流管进行合理正确管理,有效营养支持。结果:25例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22例经Ⅱ期植皮后创面愈合,1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创面缺损较大,经过2次VSD技术治疗配合植皮术及普通换药,创面愈合。1例效果欠佳,行转院治疗。结论:维持有效的负压,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是引流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13.
自发性气胸 (简称气胸 )是内科常见急症 ,发病率高 ,病情急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气胸常见的病因是肺气肿型肺大泡 (enphysematousbulla)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气胸。其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胸部X线检查而确定。治疗也是根据病人的主观症状、胸部X线显示肺组织压缩程度而决定。一般认为症状轻微 ,肺组织压缩在 30 %以内 ,可以自行吸收 ,而对于症状较严重 ,肺组织压缩 30 %以上者常需住院治疗。过去 ,内科治疗气胸 ,需请胸外科做肋间切开闭式引流 ,因引流管较粗 (直径 >7mm) ,胸壁上有长约 1 5~ 2cm的切口 ,引起各种不便。我们采用胸…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我科采用FE复合酶口腔消毒喷雾剂(儿童型新净界喷雾剂)行口腔护理,预防术后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9,(10)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0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满意度、愈合率等情况。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为15%,显著少于参照组4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为95%,显著高于参照组7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愈合率上,研究组为92.5%,显著高于参照组7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治疗中以有效的提升术后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造影对颅脑疾病的诊断运用已久,但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近年才有所增加。目前颈动脉造影的方法较多,它对于了解颅脑、颌面、颈部某些病变的血管形态、功能、病理和生理情况,以及研究正常人颈动脉的分支和行程都有较重要的价值。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广泛的用途,是值得利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口腔科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2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对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0例患者中107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5.10%,其中感染部位有呼吸道59例(55.14%)、手术伤口25例(23.36%)、胃肠道11例(10.28%)、皮肤及软组织4例(3.74%)和其他部位感染8例(7.48%),其中呼吸道的感染率最高。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与性别、抗生素使用种类无关(P〉0.05),与年龄、住院天数、切口类型和麻醉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切口类型是独立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领面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较高,其中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规范和熟练的术中、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