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规律。方法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67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标本。结果直肠系膜淋巴结癌转移30例,微转移10例,29.6%转移淋巴结位于直肠系膜外带。肿瘤远端、肿瘤旁和肿瘤近端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例数分别为4、32和19例,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9例标本存在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2例见微转移。盆腔侧方淋巴结癌转移、微转移分别为12例和10例,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结论按照TME原则手术,完整切除包裹在盆腔筋膜内的直肠系膜,可提高局部肿瘤廓清率,降低CRMI发生率。低位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常见,应合理制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断、手术中侧方淋巴结的清扫策略及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79例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112枚侧方淋巴结,探讨其术前影像学中侧方淋巴结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8例(48%)患者的术后病理证实为侧方淋巴结转移。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溶脂法检测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为直肠癌手术根治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溶脂法对6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检测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并与常规法对4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脂法在6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2566枚,癌结节56个;常规法在4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352枚,未检出癌结节;两种方法比较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溶脂法检出5mm以下的淋巴结总数占78.0%,阳性40.1%;5mm及以下的癌结节占59.0%。远端直肠系膜总播散率为13.3%(8/60),播散最远距离达4.5cm。结论 溶脂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淋巴结检出方法,本组检测结果证实直肠癌手术必须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  相似文献   

4.
Fan T  Yao YF  Wang HY  G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72-1474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3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了TME手术,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全部淋巴结。将HE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标本进一步行抗CK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内肿瘤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1例标本检出100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发现105枚淋巴结转移,直径为(5.5±3.1)mm;未见癌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为(2.8±1.5)mm,两组直径差异显著(P〈0.05)。在HE染色无转移的902枚淋巴结中,26枚发现微转移,其直径为(3.3±1.2)nq/n,显著小于常规病理有转移的淋巴结[(5.5±3.1)mm,P〈0.05],与常规病理无转移淋巴结直径差异不明显。有微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大部分〈5mm(88.5%)。31例患者中14例(38.7%)发现微转移;HE染色淋巴结无转移病例中微转移率为14.3%(2/1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脂肪清除技术综合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可使TME标本得到更多淋巴结,并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肠癌向直肠系膜远端微转移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为直肠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直肠癌术后标本42例,沿肿瘤下缘纵向切取宽约2cm的远端直肠系膜组织,用脂溶法处理后,计数其中淋巴结,随后按每1cm距离切成组织块,行HE染色,取HE检查阴性的切片,再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为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观察肿瘤远端直肠系膜中微转移的情况。结果直肠远端系膜中共检出8例有淋巴结微转移(其中2例合并有癌结节播散),1例仅有癌结节播散,远端系膜总转移率为21.43%(9/42);转移最远距离为4cm。直肠癌系膜远端微转移在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系膜远端的微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微转移和癌结节的形成;微转移发生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 J  Wu ZY  Du JL  Yao Y  Wang ZD  Lin HH  Luo XL  Zha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94-896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系膜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56例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中下段直肠癌采用病理大切片法检测直肠系膜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为64.3%(36/56)。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为51.8%(29/56);直肠系膜癌巢阳性率44.6%(25/56)。直肠系膜转移病灶距肿瘤远端最远有5cm。肿瘤直径35cm中下段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83.3%(15/18),而肿瘤直径<5cm仅为55.3%(21/38)(P=0.041)。T1、T2和T3期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6、56.6%(13/23)和81.5%(22/27)(P=0.007)。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5、63.2%(23/37)和85.7%(12/14)(P=0.028)。I期、Ⅱ期和Ⅲ期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率分别为1/5、27.3%(6/22)和100%(29/29)(P=0.000)。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Ming分型无关(P>0.05)。结论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分期密切相关。中下段直肠癌应行直肠系膜全切除或远端直肠系膜切除至少5cm。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侧方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C  Zhou ZG  Yu YY  Li Y  Yang L  Cheng Z  Lei W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60-116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微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组织芯片研究67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标本,并分析其随访资料。结果12例标本检获盆腔侧方淋巴结癌转移,另有10例存在微转移,82.9%的转移淋巴结直径〈5mm。髂内血管、闭孔、髂内远端内侧分支等处淋巴结受累率较高。侧方转移、微转移病例术后复发多,生存时间短。结论低位直肠癌存在盆腔侧方转移,各区域受累率不一。侧方转移病例预后差,提示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手术根治程度。方法 分析114例结直肠癌行扩大的D3式根治术后淋巴结1005个,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 肿瘤旁、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43.9%、37.2%和58.9%及32.5% ̄15.9%和17.5%,口 端有淋巴结转移大多在10cm以内,而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2.0cm以内转移率为5.5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至2005年行根治性切除联合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33例(18.8%),其中髂内及直肠中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占51.5%,闭孔淋巴结转移占39.4%.年龄≤40岁、浸润型癌、T3-4期、上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全组5年生存率为64.1%,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9.1%、42.1%.癌灶大小、浸润深度、上方淋巴结转移、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盆腔侧方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73.6%,而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为2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切除组(A组)9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Ⅰ期行肝切除术,83例同时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未切肝组(B组)90例,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或TPVCE介入治疗58例,联合术中瘤体注射无水酒精20例,联合放疗12例。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结果A组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致肝昏迷,1例吻合口漏致腹腔感染死亡,B组1例死于吻合口漏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A组分别为79.8%和44.2%,B组分别为55.1%和20.1%,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5~38)月,B组为14(3—37)月,两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直肠癌肝转移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行保肛治疗的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6.45(5~8)cm。结果本组直肠下切缘距癌肿下缘平均2.23(2~3)cm,切缘经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漏3例(5.2%),局部复发8例(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9.7%、72.4%。结论对符合保肛条件者行保肛治疗,对远期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无不良影响,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中保留自主神经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0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A组86例,行TME并保留自主神经;B组74例,行TME,不保留自主神经,比较两组的性功能、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A、B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率分别为12.8%和59.5%,性功能障碍率分别为66.3%和9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术后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1%vs.6.8%,61.6%vs.59.5%,8.1%vs.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TME的基础上保留自主神经,既保证了手术根治,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同时降低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器械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5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 结果低位吻合12例,超低位吻合41例.无切端癌残留,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本组均随访3年,6个月内每日大便次数5~10次者18例,余者均在5次以下,6个月后所有患者大便次数均在5次以下,无大便失禁.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8%(2/53),肿瘤局部复发率5.7%(3/53). 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应用可重复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低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103例均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距齿状线4 cm以上46例,2-4 cm47例,2 cm以内者10例。均获随访,平均26(3-48)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重置肛管引流一周治愈;吻合口狭窄3例,经定期扩肛后缓解;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局部复发伴腹腔广泛转移6例(5.8%),死亡12例(11.7%)。结论TME术式基础上应用可重复弯管消化道吻合器行结肠-直肠低位吻合符合直肠肛门生理要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费用较低,吻合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5%,COX-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组中淋巴管密度(D2-40 positive lymph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LVD与COX-2的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LV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在COX-2可能通过受体途径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微创优势已经得到证实。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直肠癌外科治疗中能否取得相同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其争论焦点在于腹腔镜直肠癌治疗的吻合技术、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学疗效。本文就腹腔镜直肠癌切除的近期手术学结果和远期肿瘤学效果进行简要的综述,认为经过适当的训练和选择适当的病人,腹腔镜在直肠癌治疗中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大多数结直肠癌在早期即发生淋巴转移,在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达50%.因而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机制进行研究是提高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以往由于缺乏特异性淋巴管标记物使得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播散的研究热点,有关肿瘤中是否存在新生淋巴管以及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播散中的作用机制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有关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生成的研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对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记物、淋巴管生成因子、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生成有关的研究进展以及结直肠癌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的可能前景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Dukes A期48例完全保留自主神经(Ⅰ型),Dukes B期53例保留双侧盆神经丛(Ⅱ型),Dukes C期9例保留一侧盆神经丛(Ⅲ型)。结果Ⅰ、Ⅱ和Ⅲ型患者在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8%,11.32%和22.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5年生存率为60.91%。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可降低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切除肠管长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切除肠管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对比有较多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