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下呼吸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本文主要通过长期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对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是儿科常见病。目前对毛细支气管炎无特效疗法。有大量文献报道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我院住院期间用IVIG辅助治疗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剂量对咳喘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目前无特效治疗。我院儿科用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翠红 《河北医药》2006,28(11):1122-1123
毛细支气管炎与小儿哮喘有明确的关系,而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孢病毒(RSV)引起。我院儿科近年来使用沙丁胺醇和沐舒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小气管炎性梗阻。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肺部喘鸣音及细小湿哕音。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二羟丙茶碱(喘啶)、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均有解痉平喘作用,但疗效有明显差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芳  王福建  倪彩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57-255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临床主要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樊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2):346-347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由副流感3型、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对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喘憋、气促、咳嗽,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急症,有部分患儿可发展为哮喘。我们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联合吸入性异丙托溴胺溶液(爱全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病与该年龄患儿支气管的解剖特点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常见病原。咳嗽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并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佐治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以6个月以下的婴儿多见,其病原菌大多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流行广,目前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我科用α-2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是儿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用支气管扩张药雾化吸入治疗。但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胡晓红认为[1],肾上腺素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上更具优势。本文就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作临床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多为病毒,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毒。目前对本病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使用干扰素也多以肌肉注射为主。我们使用空气压缩泵超声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7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IFNs)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已被用于包括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肌注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75%以上的毛支以后可发展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目前对毛支无特效疗法.本文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27例毛支患儿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特殊肺炎类型,发病季节多为冬末春初,常呈流行趋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岳丽杰等经长期随访发现53.2%以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以后可发展为反复发展的咳嗽和喘息,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对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进行了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有报道,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与患儿受到感染后,尤其是受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与常规治疗作比较,以观察丙种球蛋白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立绒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48-1049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少[2].我科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特别是2~12个月婴儿急诊住院治疗的常见病之一,尤其以冬春季发病为主,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止咳、平喘及激素治疗。本研究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肉注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类偏肺病毒(hMPV)所致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住院时间、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2012年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无菌负压吸引法吸取新鲜痰液1~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常见病毒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MPV的N基因,以明确诊断。选取其中RS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55例(RSV组)、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46例(hMPV组)进行临床分析,对部分RSV(50例)、hMPV(31例)感染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选取同龄健康儿童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确诊为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共计653例,其中RSV感染占23.74%(155/653),hMPV感染占7.04%(46/653),二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低氧血症、发热、咳嗽、喘息、鼻塞流涕、气促,但hMPV组低氧血症、发热、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比RSV组低,住院时间比RSV组短(P均<0.05)。RSV和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但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PV和RSV一样是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病原之一。RSV、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肺功能相似,但后者症状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有利于评估RSV、hMPV感染后肺功能损害程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姣  邹映雪  马翠安  翟嘉 《天津医药》2011,39(10):980-981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对婴幼儿血小板增多的潜在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9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幼儿(年龄2~24月)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阴性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的比率。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40.0% vs 24.5%,P<0.05),但是2组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2.5)vs(48.3±13.2)×109/L(p>0.05)。结果:婴幼儿罹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者,易合并血小板增多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失衡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