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和原癌基因c-myc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在HCC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CS1蛋白和c-myc蛋白在41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SOCS1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结果:HCC癌组织中SOCS1蛋白阳性率和SOC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SOCS1蛋白在低分化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较高分化HCC癌组织明显减低(P〈0.01)。HCC转移组SOCS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未转移组低(P〈0.05)。HCC癌组织中c-myc蛋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在HCC癌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SOCS1在HCC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一系列途径造成c-myc的激活,从而造成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优化溃结方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优化溃结方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TNF-a含量和TNF-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TNF_a含量和TNF-d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SASP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结果表明,优化溃结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a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GW2580对小鼠结肠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小鼠对照组、CAC组、CAC+GW2580组,每组8只,CAC+GW2580组在建模后第64天给予GW2580灌胃1周。在第71天取各组结肠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巨噬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PCR检测多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CAC小鼠的结肠肿瘤组织中,使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后能有效减少巨噬细胞的比例,M2细胞显著减少而Ml细胞显著增加(P〈0.05);M1相关蛋白CD86表达升高,M2相关蛋白CD206表达降低(P〈0.05);M2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均P〈0.05),Ml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上凋(均P〈0.05)。结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能够有效地调节结肠肿瘤部位巨噬细胞由M2转变为M1,从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lA)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以及相应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4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RASSFl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RASSFlAmRNA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结肠癌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3%(12/34)比97.1%(33/34),P〈0.05]。结肠癌组织中RASSFl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即高、中分化及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的RASSFlA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②Western blot法结果:在34例结肠癌患者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168+0.0196比0.9144±0.1776,P〈0.05];该结果与RT-PCR法检测到的RASSFlAmRNA表达情况基本一致[0.1589±O.2237和0.5723±0.1939,P〈0.05]。结论RASSFlA基因的失表达可能在原发性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lA的表达情况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环氧合酶-2(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标本分成3组,分别为胃癌组45例、癌旁组(距癌缘2 cm)45例和正常组(距癌缘5 cm以上)45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Cyr61和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yr61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01),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P〈0.05)。Cyr61和COX-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Cyr61 mRNA、COX-2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联合检测Cyr61和COX-2对指导胃癌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在多种遗传性疾病中异常表达,然而STAT3在先天性巨结肠(HD)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如何?为此,本研究探讨STAT3及其下游miR-92a/KLF4/PI3K/Akt信号轴在H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期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68例HD患儿病变及正常结肠组织内STAT3的表达及组织定位。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比分析患者病变及正常结肠组织样本中STAT3、miR-92a和KLF4/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分子总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显示HD患者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qRT-PCR结果表明,HD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miR-92a、KLF4、PI3K、Akt的RNA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上调(均P<0.05)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上调(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D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KLF4、p-PI3K和p-Ak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均明显上调(均P<0.05),而PI3K和Akt表达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D患者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和miR-92a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92,P=0.003)。 结论:STAT3在HD病变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上调miR-92a的转录水平,介导KLF4/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诱导HD的发生发展,靶向STAT3及miR-92a/KLF4/PI3K/Akt信号轴,有望为临床H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结肠运动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结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分别观测2组大鼠排便的粪点数、结肠肌条的振幅、结肠平滑肌细胞长度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肠平滑肌IL-6、TNF-α和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MODS组排便的粪点数和肌条的振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TNF-α和iNOS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为阴性表达,在MODS组为阳性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IL-6 mRNA、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而在MODS组,IL-6 mRNA、TNF-α mRNA和iNOS mRNA均呈阳性表达;MODS组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和血清N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MODS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与iNOS、IL-6和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P物质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正常肠管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21个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取自因该病并发症而手术的患。正常肠管组织取自24个器官捐献,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肠管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织NK-1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1R的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进行NK-1R的组织学定位。结果 与正常肠管相比,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K-1RmRNA和蛋白都过度表达,免疫组化检查显示,NK-1R的表达主要位于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肠黏膜表面,黏膜固有层的单核细胞,黏膜下层的动,静脉和纵形与环形肌层等处。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K-1R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扰乱了神经激肽的作用环节,加剧肠管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XCR7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XCR7 mRNA表达在结肠直肠癌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结肠直肠癌中CXCR7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及肿瘤部位均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4、0.024、0.010)。结论: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有差异;CXCR7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的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肠黏膜PAR-2和COX-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UC组PAR-2及COX-2表达高于中度、轻度及对照组(P〈0.05);病理I~IV级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O.05),Ⅲ~IV级高于I~Ⅱ级(P〈0.05)。病理Ⅲ~IV级COX-2表达明显高于I~Ⅱ级及对照组(P〈O.05,P〈0.01)。UC患者正规治疗,进入缓解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O.01)。在肠黏膜组织中PAR-2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O.501,P〈0.01);均与U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O.05)。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及COX-2过度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FPI-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患者术后大体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FPI-2 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蛋白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TFPI-2 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 mRNA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TPFI-2基因是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子,其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酸化雌激素受体α(p-ER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肝癌组织中p-ERα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p-ERα的蛋白表达及ERα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p-ERα的表达阳性率为48%(37/77)。p-ER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ERα的表达与肝癌包膜(χ2=13.487,P〈0.01)、镜下癌栓(χ2=5.751,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ERα阳性与p-ERα阴性患者的总体生存率(51.4%vs 37.5%,χ2=1.491,P=0.22)与无瘤生存率(56.8%vs 60%,χ2=0.300,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Rα对肝癌的预后可能没有影响,但对肝癌患者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TRAF4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TRAF4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将UC患者35例(UC组)和普通肠炎患者15例(对照组)经结肠镜活检,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黏膜腺上皮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的TRAF4表达情况.并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UC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核的TRAF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核的TRAF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中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浆的TRAF4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TRAF4在UC中细胞核的表达存在异常,尤其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为对比美沙拉嗪栓与柳氮磺吡啶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将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美沙拉嗪栓纳肛,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结果显示,(1)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2)各症状疗效:治疗组在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方面总有效率(93.8%、95.7%和9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6%、76.6%和72.7%),P〈O.05。(3)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P〈O.05。(4)复发: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嗪栓纳肛治疗UC的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栓,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确诊为UC的患者63例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但存在相应消化道症状的患者30例,检测并比较其粪钙卫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活动期Ⅰ、Ⅱ及Ⅲ级组的粪钙卫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且随活动期级别增高,粪钙卫蛋白的水平逐渐增高(P〈0.05);活动期Ⅱ级及Ⅲ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Ⅰ级组(P〈0.05),但前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组的粪钙卫蛋白水平(rs=0.807,P〈0.01)、C反应蛋白水平(rs=0.651,P〈0.01)和红细胞沉降率(rs=0.371,P〈0.05)均与结肠镜下分级相关。结论粪钙卫蛋白可用于评价UC的活动性。由于其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方便及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VEGF、CD105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iNOS的表达与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48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iNOS、VEGF和CD105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80℃低温冰冻HBV相关HCC标本20例iNOSmRNA的表达,分析iNOS的表达与VEGF、MVD-CD105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R0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iNOS HBV相关HCC组织中表达,iNOS阳性表达组中组织学分化呈中低分化者、血管癌栓和TNMⅢ-Ⅳ期者显著多于iNOS阴性表达组(P<0.05)。iNOS的阳性表达组中VEGF、MVD-CD105的阳性表达增高(P=0.032、0.020),iNOS阳性表达者其早期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30),Cox回归分析表明iNOS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HBV相关HCC的患者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与血管形成有关,iNOS阳性表达组肝外转移率高并且预示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复方菊花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随机设复方菊花冲剂治疗组(30例)和柳氮磺吡啶对照组(30例),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值及肠镜黏膜像等进行对比观察,并造模形成大鼠UC,用药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总疗效、主要症状、体征、黏膜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证明,复方菊花冲剂能促进大鼠肠黏膜炎症的吸收,促进溃疡修复愈合。结果表明,复方菊花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UC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E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EC组织标本及同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7、TIMP-2的表达。结果 MMP-7在EC中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的阳性表达强度在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MMP-7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5)。TIMP-2在EC中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TIMP-2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7和TIMP-2在E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54,P0.001)。结论 MMP-7与TIMP-2在E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MMP-7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可能与EC前病变以及E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