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芦巴是中国和印度的传统植物药,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甾体皂苷、黄酮醇苷、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糖尿病并发症、抗肿瘤、降血脂、抗溃疡、抗炎、解乙醇中毒、杀虫等生物活性,是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传统中药胡芦巴的降血脂有效活性部位进行初步分离和筛选,初步确认胡芦巴降血脂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离得到胡芦巴总皂苷供试液;残渣挥干乙醇,加水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得到胡芦巴多糖供试液;以胡芦巴水提液、总皂苷、多糖、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各给药组于第21天摘除眼球采血,测定高血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胡芦巴水提液组、总皂苷组和多糖组的TG,TC,LDL-C明显降低( P<0.05~0.01) , HDL-C变化不大;胡芦巴水提液组的TG,TC,LDL-C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胡芦巴总皂苷和总多糖均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水提液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提高胡芦巴有效成分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纤维素酶提高胡芦巴有效成分的收率。方法以甾体皂苷收率为指标,确定提高胡芦巴有效成分收率的最佳酶及最佳酶解条件。结果实验组有效成分的收率约是对照组的3.6倍;酶解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50℃,pH4.4,反应72h。结论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提高胡芦巴有效成分——甾体皂苷的收率。  相似文献   

4.
胡芦巴是中国和印度的传统植物药,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甾体皂苷、黄酮醇苷、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糖尿病并发症、抗肿瘤、降血脂、抗溃疡、抗炎、解乙醇中毒、杀虫等生物活性,是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芦巴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和NMR数据综合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胡芦巴乙醇提取物中得到6个甾体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2-甲氧基-胡芦巴皂苷Ⅱb(1)、芰脱皂苷元(2)、薯蓣皂苷元(3)、木犀草素(4)、木犀草苷(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和6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三七热压处理后皂苷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热压灭菌对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同时检测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d和人参皂苷Rg3在热压处理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三七皂苷R1降低35.03%,人参皂苷Rg1降低39.41%、Re降低42.62%、Rb1降低34.94%、Rd降低23.71%,而稀有皂苷人参皂苷Rg2、Rh1、Rg3都有2~5倍的提高。结论:高温使三七中部分原生苷转化为相应的次级苷,增加了稀有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覃洁萍  张广征  张赟赟  卫锡锦  张炜  刘雯 《中草药》2006,37(8):1175-1177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贵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有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等多种皂苷类成分,另含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及少量黄酮类成分[1]。在民间及历代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记载有多种三七的炮制方法,如油炸法、蒸制法等。传统中医及民间对三七均有“生撵熟补”之说,即认为生三七有止血祛瘀、消肿活血、镇痛之效,而熟三七则有补气补血、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之功[2~4]。本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多种药效学实验模型研究证实,用蒸制法炮制的三七饮片具有较好的补血强身作用,并通过药效…  相似文献   

9.
天师栗三萜皂苷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杨秀伟  赵静  欧阳顺和 《中草药》2002,33(5):389-391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种子的皂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高效兴相色普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酸和/或水解产物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天师栗种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七叶树皂苷(escins)Ⅰa、Ⅰb、Ⅱa和异七叶树皂苷(isoescins)Ⅰa,Ⅱa,Ⅰb,Ⅱb,Ⅲa。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天师栗种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57-160
目的:综述胡芦巴调脂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具有明确化学结构,体内外实验证实有确切调脂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具体机制。结果:胡芦巴及其种子各种形式的加工物均有明显的调脂功效,调脂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胡芦巴碱、甾体皂苷类、半乳甘露聚糖类、4-羟基异亮氨酸和胡芦巴油脂等;具体作用机制包括胡芦巴皂苷与胆汁酸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止胆汁酸的重吸收,胡芦巴种子粉末、种子多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薯蓣皂苷元可改善脂质过氧化,葫芦巴碱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抑制脂质蓄积。结论:虽然对胡芦巴调脂的有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加快胡芦巴调脂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需深入研究有效成分的具体组成及分子、基因水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它们的结构为胡芦巴皂苷XIIIa(1)、小花盾叶薯蓣皂苷(2)、胡芦巴皂苷IVa(3)、三角薯蓣皂苷(4)、protobioside(5)、lilioglycoside K(6)、盾叶新苷(7)、三角叶皂苷(8)、薯蓣次苷A(9)、延龄草皂苷(10)。其中,化合物1,3,5,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的体外血小板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7和8能够诱导血小板聚集,而化合物9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学民  王笳  杨红  黄卫平  袁崇军 《中草药》2005,36(6):805-808
目的对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做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H柱色谱、干柱色谱等从总皂苷中分离纯化单一皂苷成分,并应用13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测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总皂苷中分离出的一个新皂苷D为六分子糖与薯蓣皂苷元构成的六糖苷,经测定皂苷D的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皂苷D是一个新的六糖皂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胡芦巴总皂苷。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胡芦巴总皂苷,依次加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系统溶剂萃取,三氯甲烷有效部位经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采用显色反应和TLC鉴别总皂苷,运用UV测定胡芦巴总皂苷含量。结果: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总皂苷纯度40%,得率6.28%;水洗脱液中胡芦巴总皂苷纯度80.5%,得率0.32%。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快速简便,为胡芦巴总皂苷的药效学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胡芦巴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从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L.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三萜类化合物(包括3个三萜皂苷和4个三萜),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光谱数据等,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31-去甲环阿尔廷醇、白桦醇、白桦酸、大豆皂苷Ⅰ和大豆皂苷Ⅰ甲酯。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芦巴中分得,亦为胡芦巴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胡芦巴总皂苷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胡芦巴总皂苷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及硅胶色谱分离。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纯化2个呋甾烷型的甾体皂苷。分别为甲基原薯蓣皂苷(methyl-protodioscin)和甲基原翠雀皂苷(methyl-protodeltonin)。结论:methyl-protodioscin和methyl-protodeltonin均首次从胡芦巴属植物胡芦巴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知母中皂苷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源  陈万生  孙连娜  郑水庆  娄子洋  张汉明 《中草药》2006,37(10):1574-1576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的治疗。知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皂苷、双苯吡酮类、木脂素类、多糖类等,活性成分主要是甾体皂苷[1]。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心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知母皂苷E1、B-、B、A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A的抑制活性最强[2~4]。此外,知母皂苷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行为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缺血大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胡芦巴和以胡芦巴为君药的复方制剂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Kromasil C18(4.6×250,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86: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nm.结果:薯蓣皂苷元在90~5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1.1%(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胡芦巴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芦巴为少常用中药 ,商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1 a foenum- 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俗称香豆子、香草子 ,具有温肾、祛寒、止痛作用 ,主要用于肾脏虚冷 ,小腹冷痛 ,小肠疝气 ,寒湿脚气等疾病。多为栽培品 ,主产于河南商丘 ,甘肃天水 ,四川广元、金堂 ,安徽亳州等地 ,此外 ,吉林、辽宁、新疆亦产。经文献检索查新得知 ,目前对胡芦巴的研究报道甚少 ,本文从本草考证、生药学研究等几方面对胡芦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为进一步开发胡芦巴的自然资源提供参考。1 本草考证胡芦巴始载于《嘉礻右本草》。禹锡云 :“胡芦巴出广州并黔州 (四…  相似文献   

19.
菝葜总皂苷元超声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菝葜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的根茎,具有消肿止痛、祛风利湿、活血化瘀及抗肿瘤等作用[1-3],临床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皂苷类成分是菝葜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主要是甾体皂苷[4],大量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肿瘤等重要药理活性[5,6],显示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及利用价值。总皂苷元的传统萃取方法多采用有机溶剂回流或浸取法,得率往往较低,而且生产周期长,能耗高。超声波萃取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收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胡芦巴生品和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作用的差别,筛选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并研究其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利用萃取法获得胡芦巴生品和酒制品80%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和α-淀粉酶抑制模型,测定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4个不同极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各有效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抑制类型。结果: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只有水层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水层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为非竞争可逆。生胡芦巴和酒胡芦巴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对α-淀粉酶有抑制作用,酒制品的抑制作用优于生品,且均为非竞争可逆。结论:胡芦巴经酒制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酒胡芦巴水层萃取物有开发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价值,酒胡芦巴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开发成α-淀粉酶抑制剂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