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卫敏  王业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56-4257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9年5月1日~12月30日收治确诊的98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546例,女442例,年龄0.4 ~7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其他症状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体征有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等.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增多.胸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炎、胸膜炎等.治疗首选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见,可作为常规用药.本病预后良好,死亡率0.71%.危重病人多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常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不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胸部X线检查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实验室确诊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X线资料,患者在隔离病房进行移动式床旁X摄影系统(CR)卧位胸部检查,CR扫描成像后分析影像资料.结果 8例甲型H1N1患者肺部X线表现为双肺下纹理增多,边缘模糊,伴有沿肺纹理走行的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对母儿的长期影响.方法:收集16例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后的临床症状、胸部CT检查及肺功能检测,探讨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5年后,16例患者存在临床慢性呼吸道症状3例,胸部CT异常8例,肺功能异常9例;轻症与重症(包括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及肺功能随访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新生儿未发现H1N1流感病毒感染,在随后的5年随访中,生长发育与其他婴幼儿无异.结论: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院5年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胸部CT异常和肺功能障碍,应重视对此类患者临床检查,以指导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结果]所有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均有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下温度≥37.5℃)、咽痛、流涕、肌内酸痛(100%);体温≥39℃并持续3 d以上16例;咳嗽、咳痰19例,头痛、头昏11例;胸闷、气促10例;水样便腹泻或呕吐5例;神志淡漠或烦躁7例;肺部湿性哕音5例.20例继发肺炎或支气管炎,其中2例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WBC正常11例,WBC减少(<5.0×109/L)7例,WBC增高(>10.0×109/L)5例;淋巴细胞(L)正常(0.8~5.0×109L)17例,L减低(<0.8×109/L)5例;胸部CT斑片状浸润影19例,肺纹理增粗、紊乱3例;ECG正常16例;T波改变、ST-T压低7例.所有患者治疗时间7~15 d,平均时间(7.6±2.3)d.所有病例体温正常大于3 d,流感样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观察2009年11月-2010年2月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变化的特点,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均在出现临床流感样症状后约7 d病情明显加重,表现为严重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平均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斑片状浸润影,所有患者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同时均给予呼吸支持,其中2例因无创机械通气效果不佳改为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给予白蛋白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利尿等治疗措施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表现浸润影有吸收;治愈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肺部有不同程度纤维化表现。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肺组织损害重,临床治愈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肺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42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有25例(59.5%)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5例,17例无MODS患者死亡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患者肺部以外的受损器官损害程度均较轻,并非死亡的直接原因,存在MODS的死亡患者主要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存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预后不佳,但是肺部病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以期及早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轻症病例占89.47%,男女之比为2.16∶1;以青少年居多,30岁以下占87.7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具有季节性流感特征,但较季节性流感病程长.X线示肺纹理增粗为66.67%,10.53%患者合并肺炎.43.86%表现为心电图异常;部分有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尤以危重病例明显.26.32%患者有肝功能异常.40.35%的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白细胞降低,少数有血小板下降.17.54%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6例重症、危重症病例3岁以下2例,40岁以上3例,均并发肺炎、心肌炎,2例危重症病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低氯低钠血症等.本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其特点,儿童及老年人易重症的高危人群;掌握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总结了10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护理。结果显示发热、咳嗽、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性表现是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特点;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对症处理、加强重症患者的监护、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是有效防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重要措施,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院内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孕产妇合并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11-12月收治的1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患者(危重症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咳嗽症状,体温38.7~39.6℃,持续3~14 d.淋巴细胞降低9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例,C反应蛋白均增高(12~129 mg/L),低蛋白血症者9例(22.4~30.2 mg/L).11例胸部影像学均提示两肺广泛片状密度增高,经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或)综合治疗,10例痊愈、1例好转出院,9例孕妇患者均继续妊娠.仅1例新生儿败血症经治疗已痊愈,余新生儿及胎儿情况良好.结论 孕产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易发展为重症,及时抗病毒抗菌、辅助支持治疗很重要,继续妊娠多数是安全的,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5月16日~9月15日在北京发现的7 099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纳入病例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流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50岁的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相比较,20~ 50岁(OR=3.57,95% CI:1.63~7.81)和<20岁(OR=8.29,95% CI:3.76 ~ 18.29)的密切接触者更有可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与原发病例关系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OR=4.87,95% CI:3.32 ~7.13)、暴露于症状期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OR=1.87,95% CI:1.25~2.82)以及与原发病例暴露时间>12h的密切接触者(OR=1.81,95% CI:1.24~2.63)更易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密切接触者年龄低、与原发病例关系密切、暴露于症状期的原发病例、长时间暴露于原发病例是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因素.方法 搜集2009年8月30日至2010年1月31日北京市公立医院中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按1:4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医院内分别选择感染过和未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的医务人员做为病例组(54例)和对照组(216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工作和家庭卫生信息.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29.6±7.4)岁,其中男性占17.4%(47/270).病例组和对照组医务人员中,分别有3例(5.6%)和74名(34.3%)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10例(18.5%)和88名(40.1%)在甲流期间使用了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33例(61.1%)和161名(74.5%)延长了戴口罩的时间,13例(24.1%)和85名(39.4%)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24例(44.4%)和46名(21.3%)认为根据以往经验自己比他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OR=0.15,95%CI=0.04~0.57)、延长戴口罩的时间(OR=0.43,95%CI=0.20~0.92)、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26,95%CI=0.11~0.58)、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OR=0.04,95%CI=0.01~0.32)、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2.85,95%CI=1.44~5.62)等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OR=0.18,95%CI=0.06~0.51)、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05,95%CI=0.01~0.35)、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3.69,95%CI=1.58~8.63)等3个因素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结论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疾病流行期间使用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提高自身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措施是医务人员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两家哨点医院每周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40~60份,提取病毒RNA,采用real-timePCR法进行鉴定。结果 1 545件流感样标本中有290件甲型H1N1阳性,总阳性率为18.77%。青壮年的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较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因对此新型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而普遍易感。2009年10~12月出现一次小规模社区暴发,流行呈波浪进程,于2009年第42周至第47周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结论西城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状况符合流感大流行的特征,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第二波甲型H1N1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防控效果,为今后的甲流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确诊的9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和其相关的438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区时段发病93例,时段发病率为23.25/10万。男性发病54例,女性发病39例,男女比例1.38:1;病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0岁,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5.53岁;以学生发病为主,占93.5%;发病潜伏期介于3.53~4.99d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咳痰等流感样症状,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高;淋巴细胞多数正常。全区93例甲流病例M、NP、HA基因三阳53例,占56.99%;93例甲流病例的438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阳性7例,阳性率为1.60%。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但症状轻微,不用恐慌。卫生部门加强监测和有效防控,能够应对甲型HlNl流感大流行。平谷区根据市级防控策略逐级落实结合地区特点,有效地进行防控,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卫生部门应加强与教委的通力合作,做好病例五早,有效防控散发疫情,避免多暴发。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中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个案信息、病原学信息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同时还对湖南省2010年三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抽样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 789例,发病率为19.96/10万,其中9-12月为发病流行期,高发病地区以长沙(89.83/10万)、郴州(25.19/10万)和永州(21.85/10万)为主,年龄以6~14岁学龄儿童为主,共有6 374例,占49.84%,共计报告甲流流感暴发疫情930起,2009年从第45周起至第51周,甲型H1N1占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维持在90%~100%的绝对优势。结论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幼儿园、学校中儿童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甲型H1N1流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流行过程,评价长沙市有效再生率的变化,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2009年诊断的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等。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长沙市有效再生率R(t)的变化。对长沙市543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地域分布、各个区县的发病率情况等进行描述。结果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9%,女性占41%;92.8%病例集中在0~20岁年龄段,11~20岁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3.7%;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90.4%;所有病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3±2)d;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高峰出现在2009年11月中旬;以9月1日、10月8日、11月19日为界限,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0月8日-11月19日是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加速上升的高峰时段;有效再生率R(t)在9月1日学校开学和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为最高;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地域分布来看,长沙市五区三县一市均有病例出现,其中浏阳市病例最多,发病率最高约22.97/万,宁乡县病例数最少,发病率最低约1.26/万。结论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学生占总病例的90.4%,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结论 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6-11月经实验室确诊的19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特点、治疗和临床过程、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结果 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起病较为温和,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和(或)咳嗽(87.4%),极少数患者出现卡他症状和消化道症状.191例患者伴基础疾病者21例;16例重症病例,6例需ICU治疗.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住院天数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2,P<0.01);胸片异常者住院天数和CRP值与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5,t=4.440,P<0.05),并有可能需要收住ICU进一步治疗.60例患者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176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均显示较好疗效.结论 CRP与胸片检查可能有助于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早期筛查.中医治疗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减轻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咽拭子、粪便、血等不同类型标本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诊断、排毒规律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2009年5-6月期间2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135份样本,其中包括13例患者的99份咽拭子、14份粪便、11份血、1份气管抽取物和另10例患者的10份血.分别应用RT-PCR(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血清抗体.结果 13例患者的99份咽拭子中,首次RT-PCR检测阳性的时间为发病后0~7 d,中位数为1 d;咽拭子RT-PCR检测阳性持续时间为1~15 d,中位数为3 d.4例患者呈现间歇排毒现象.1份气管抽取物RT-PCR检测阳性.14份粪便标本中,8份为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14%,RT-PCR检测阳性的时间为发病后1~4 d,中位数为3 d.21份血标本采集时间为发病后2~9 d,RT-PCR检测阳性为1份,采集时间为发病后7 d,阳性率为4.76%.发病后2~9 d采集的21份血标本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咽拭子、粪便可用于甲型H1 N1流感患者的早期诊断;咽拭子RT-PCR检测阳性的持续时间比粪便长,且呈现间歇排毒情况.甲型H1N1流感存在少量的病毒血症,早期血标本(发病后9 d内)不能检测到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