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癌经胸入路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食管癌患者行经胸入路不同术式外科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的情况。方法:对3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手术前后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开胸手术及胸腔内胃在6周内对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不良影响,表现为肺功能减退、低氧血症。结论:认为经胸入路的食管癌外科手术在术后6周内使肺功能减退,产生低氧血症,而不同术式之间对肺功能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基石,但是传统开放手术带来了非常高的手术创伤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微创食管切除术的发展,食管外科进入微创时代。食管癌患者个体化的病情需要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作者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资料,对微创食管切除术的术式演变和个体化选择进行述评,以期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食管癌病人血浆中内皮素 (ET 1 )含量的变化,探讨内皮素与食管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0名正常人及 40例食管癌伴或不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手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 40例食管癌病人血浆中ET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 (P<0. 01 );术后 1, 2d的ET 1水平高于术前,而术后 3, 10d则低于术前水平。结论 内皮素参与食管癌生长、转移过程,同时对肿瘤的分期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行空肠穿刺造瘘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并行空肠穿刺造瘘术的2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中空肠穿刺造瘘术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造瘘管留置时间。结果258例食管癌患者均在术中行空肠穿刺造瘘术,手术时间6~12(8.2±2.4)min,造瘘管带管时间1~382(97.4±21.3)d。术后出现造瘘口相关并发症19例,其中穿刺口周围浅表皮肤感染10例,造瘘管阻塞5例,自行脱管2例,拔管困难2例,未出现非计划再次手术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空肠穿刺造瘘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耐受性好、带管时间长,值得在食管癌外科术后营养支持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日益增多。其中亚洲人的发病率约占全球总发病人数的一半 。特别是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存在的内分泌代谢障碍及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手术治疗时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对这类患者加强术后护理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现将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1992—01~2003—03,我们对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术加胃大网膜包裹覆盖术连续进行56例吻合。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效果满意,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手术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先富 《西南军医》2008,10(3):113-113
食管癌、贲门癌所致的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衰竭死亡。我院自2005.08—2008.02,对出现梗阻症状又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和术后复发癌的患者41例,行食管蜾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老年食管癌伴发病多,手术治疗困难,加之老年患者不愿手术,能长期生存者不多见。我们成功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3例,生存期为8~14年。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开展了9例食管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2-56岁,平均51岁;颈段肿瘤1例,上胸段2例,中胸段5例,下胸段1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分期为Ⅱ期以下。1例因肿瘤外侵粘连重,术中中转为开胸手术,8例顺利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胸腔镜游离食管时间平均70min(40-120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2min(230-2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ml(150-400ml),平均摘除胸部淋巴结7个(5-12个)。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1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结果与开胸术相当,远期结果及其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3例主动脉根部病变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1.8岁),其中Mafan’s综合征1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升主动脉扩张3例。手术类型:Bentall手术18例,Wheat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随访12例平均41个月,无并发症。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的主要术式,主动脉瓣叶正常,瓣膜轻度关闭不全,瓣环无明显扩张,David手术可以减少换瓣后服用抗凝药物所致的出血、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及糖尿病足的预后情况。方法:40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并有外科截肢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行下肢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局部换药。分别在术后5天、30天、60天、90天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及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病儿,男,9岁。睡眠打鼾半年,查体:双侧腭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光滑,腭扁桃体隐窝口清洁,无分泌物潴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柔软。无反复炎症发作病史。确诊为双侧腭扁桃体生理性肥大。遂在表麻下行“双侧腭扁桃体挤切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当天患者突然呕血3次,并伴黑便,请儿科、外科会诊后考虑为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外科治疗来自青海红十字医院及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海拔2260m的高海拔地区老年人食管癌共99例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分期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21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治疗221例,痊愈202例,缓解19例,治愈率91.40%,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把握好手术适应症是外科治疗的关键所在;正确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取得良好外科治疗效果的保证;合适的病例双侧开胸手术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科施行的高龄患者(年龄〉65岁)食管癌、贲门癌手术756例,其中197例(26.1%)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其他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术式的选择、麻醉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缺氧、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采用微创腔镜手术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提倡微创手术,方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于波 《人民军医》2010,(9):649-650
胃肠外科围术期基本问题处理可以说是历久弥新。一台完美的手术,一次成功的外科治疗,不仅需要正确的诊断,成功的麻醉,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而且还需要保证外科手术和外科治疗的成功。合理而周密的围术期基本问题处理,依然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最佳抗栓治疗方案。 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上海周浦医院接受LAAC治疗的68例非瓣膜性房颤伴CKD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LAAC术后服用华法林至少45 d(A组),30例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B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以及术后3、6、12 个月随访期装置相关血栓(DRT)、血栓栓塞事件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永久性房颤、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脑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AC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7 d内心脏压塞、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60 d DRT、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房颤伴CKD患者经皮LAAC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近期DRT、血栓栓塞及大出血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20.
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分步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缝扎肝静脉、缝合修补肝组织、纱布填塞等5种方法处理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23例。结果 治愈18例(78.3%),死亡5例(21.7%)。结论 术前合理的急救复苏、术中正确的综合手术治疗,是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