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恢复,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灵芝甾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灵芝甾醇(G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原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GS对大鼠大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GS对脑组织形态学和MDA水平、SOD活性的影响。结果GS能够降低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减轻受损大鼠皮层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抑制脑组织中MDA的生成,提高Mn-SOD的活性。结论G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Mn-SOD活性,减轻I/R中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g^2 是天然的钙离子拮抗剂,同时作为一种非竞争性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拈抗剂,具有阻断NMDA受体,减轻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剂量的MgSO4,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MgSO4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制剂 EGb76 1(含 2 4 %黄酮甙和 6 %萜烯 )对细胞凋亡以及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 Wistar大鼠 2 0只 ,体重 2 5 0~ 30 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组 (B组 ) ,生理盐水组治疗组 (C组 ) ,EGb76 1治疗组 (D组 ) ,每组 5只。1.2 实验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 ,不插尼龙线。 D组于实验前 3d开始灌胃给 EGb76 1(Ginaton) ,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灌… 相似文献
5.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0)、NBP大剂量组(80mg·kg-1,n=10)、NBP中剂量组(40mg·kg-1,n=10)和NBP小剂量组(20mg·kg-1,n=10),采用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症状、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光镜下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缺血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表达增强;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少脑组织的梗死缺血损伤,降低caspase-3的表达,其中以NBP大剂量组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为显著(P<0.001)。结论:NB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开放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 38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假手术组 (S)、缺血组 (I)、缺血 二氮嗪组 (D)、缺血 二氮嗪 5 - HD组 (DH)。观察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线粒体标志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 I组比较 ,D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自 2 3.5 7± 7.83%减至 8.16± 3.81% ) ,线粒体标志酶活性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DH组与 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二氮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 ,维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胰岛素的给药时间不同共分成2大组,第1大组再分为A、B、C、D4组,第2大组再分为2组.在第1大组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测量计算脑梗死灶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2大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6 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TUNEL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再灌注后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探讨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Sprague-Dewley)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F组)、模型对照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2h、6h、24h和72h组(N2、6、24、72h,F2、6、24、72h,IR2、6、24、72h,AP2、6、24、72h),每个亚组5只动物。采用组织匀浆法,观察腺苷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h、6h、24h、72h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2h较假手术组谷氨酸水平显著增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24h达正常;谷氨酸含量AP组中2h、6h亚组均小于IR相应亚组(P均<0.05),但大于N组和F组各相应亚组(P均<0.05);谷氨酸含量AP组中24h、72h亚组与IR、F组相应亚组无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大量释放,可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的产生,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一些机制。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改进及评价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参照Koizumi和Longa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并予以改进:(1)根据大鼠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测得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内径和颈总动脉(CCA)分叉部至MCA起始部的距离,选择3-0单尼龙线(直径0.20~0.249mm)代替Koizumi法覆以硅胶的4-0单尼龙线(直径0.15~0.19mm)及Longa法单4-0尼龙线,插入深度18.5±0.5mm。(2)仅在线栓进入时暂时夹闭翼腭动脉(PPA),并不结扎,以防止ICA内血栓形成,致再灌注时血流受阻。该模型成功率高达92%,稳定性强,是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本文阐述了制作方法及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按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 4组 ,检测各组不同时限的血糖、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 ,并在电镜下对缺血边缘区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在 6h内给予胰岛素治疗 ,可使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 ,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 ,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在有效治疗时窗内 (6h) ,胰岛素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皮层、梗塞区和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的变化 ,及与脑病理变化的关联性 ;探讨 BDNF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脑不同区域 BDNFm RNA,图象分析间接定量其水平。结果 :1.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均能诱导双侧脑皮层、海马和梗塞区及其对侧相应区神经元 BDNFm RNA水平增高。2 .梗塞区因缺血损伤过重 ,神经元 BDNFm RNA水平增高的幅度小。 3.再灌注后神经元 BDNFm RNA的水平继续升高 ;其变化规律在不同脑区大致相似。 4.神经元 BDNFm RNA基础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呈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导致双侧大脑 BD-NFm RNA表达的变化 ,BDNFm RNA水平的提高能增强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用改良Koizumi’s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及改良Bredt和Snyder’s法测定了缺血和再灌注期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总活性,并同步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缺血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ICBF)进行了测定.结果:缺血早期,缺血侧半球脑组织NOS活性急剧升高至缺血前2~3倍(P<0.01),缺血后期NOS活性降至缺血前水平(P>0.05);缺血10~20 min缺血周边区ICBF回升至缺血前的30%左右(P<0.05);再灌注10min出现高灌,30min后持续下降.提示:缺血期因为钙内流,使NOS活性剧增,有利于维持缺血区和周边区的脑血流量,但过量产生的NO可造成细胞损伤.再灌注期由于表达增加,加之钙超载使NOS活性再度升高,NO可与再灌注期大量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毒性自由基而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13.
用改良Koizumi's局灶脑缺血模型,对比研究了常温、缺血期亚低温、再灌注期亚低温、缺血期加再灌注期亚低温对局部脑血流、血脑屏障及缺血梗塞灶体积影响。发现缺血期加再灌注期及单纯缺血期亚低温均有改善缺血周边区再灌注后急性高灌注和继发低灌流及核心区持续低灌流、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减少缺血梗塞灶体积的作用,该作用尤以前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SD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致局限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后迅速断头置于液氮中,HPLC外标定量法测定各磷脂组分。观察脑缺血1、5、15、60、360min时脑细胞膜磷脂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I在缺血早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PE、PC早期仅呈下降趋势,PE在缺血60min组、PC缺血360min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PS在缺血全过程中变化轻微(P>0.05)。提示磷脂降解与脑缺血存在一定关系,缺血早期首先出现脑细胞膜功能磷脂降解,膜结构磷脂则在缺血后期出现显著变化,且PE较PC优先降解。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64只,分脑缺血90min再灌注0.5、6h、1、3、14d组,放线菌酮处理组及对照组。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凋亡细胞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间的关系,以及蛋白质合成抑制刺的干预作用;细胞凋亡通过Tunel染色及电镜检测。结果发现脑缺血90min再灌注0.5h开始出现凋亡细胞,24h达高峰,持续2周;梗塞灶的形成较凋亡细胞出现晚,但24h同时达到高峰,随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减少,梗塞体积无明显变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可以减少缺血后梗塞体积及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2 )依赖性中性蛋白酶(calci-um-activated neutral proteinase,calpain)活性的变化及海马C_(A1)区神经元损害改变。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calpain Ⅰ和calpain Ⅱ活性都明显升高(P<0.01),C_(A1)区神经元密度相应下降,提示calpains在脑缺血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
只,在缺血后1 h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或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10 mg/kg、25 mg/kg、
62.5 mg/kg和125 mg/kg),观察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
体积的影响。另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门冬氨酸钾组,在缺血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 ml/kg)或门冬氨酸钾(62.5 m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6只,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乳酸水平(每组10只),以及凋亡性细胞情况(每组6只)。
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62.5 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 <0.001),
降低梗死体积(P =0.01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 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能减少梗死体积
(P =0.040),但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10 mg/kg和125 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组神经功能评分和
梗死体积与溶剂对照组均无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钾(62.5 mg/kg)能减少ATP的下降
(P =0.036)和细胞凋亡(P <0.001)。
结论 门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据Longa's的5级标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在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磷酸化的ERK表达,再灌注1h开始检测到阳性表达,再灌注4h达到峰值,12h下降;假手术组高倍镜视野仅见个别凋亡细胞,阴性对照片未检出阳性细胞,再灌注1h阳性细胞增加不明显,4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24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48h下降;磷酸化ERK阳性细胞计数与凋亡细胞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为-0.036,P=0.863,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但其表达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9.
石蜡线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石蜡线栓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效果。方法 :12 0只Wistar大鼠分为石蜡组 (组 1,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组 1a和组 1b)及硅胶组 (组 2 ) ,比较拔出线栓的形态、栓塞成功例数、灌洗效果、梗死体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组 2梗死体积显著减少 (P <0 0 1) ,组 1a灌洗效果最好 (P <0 0 1) ;组 1b的平均手术时间最短 (P <0 0 1) ,但出血量最多 (P <0 0 1) ;组 2的栓塞成功率低 (P <0 0 5 )。结论 :石蜡线栓使模型的成功率提高 ;从ECA进入并结扎PPA的术式出血减少 ,灌洗效果好、可靠。 相似文献
20.
Shunsuke Matsuda Masahiro Umeda Hiroyuki Kato Tsutomu Araki 《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 MN》2009,38(2):220-226
We investigate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changes of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 immunoreactivity as a marker of DNA
damage and single-strand DNA (ssDNA) immunoreactivity as a marker of apoptosis in the striatum from 1 up to 15 days after
90 mi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aus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In the present study, marked loss of
MAP2 immuno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3 day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sDNA-immunoreactive apoptotic neurons was observed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1 and 3 day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contras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ensities of 8-OHdG-immunopositive cells was observed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from 3 up to 15 day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Our double-labeled immunochemical study showed that 8-OHdG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both isolectin B4-positive microglia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immunopositive astrocytes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7 days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an cause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with oxidative DNA damage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show that most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in the ipsilateral striatum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ay not die by apoptosis. Thus, our findings provide
novel evidence tha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can cause oxidative DNA damage in most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