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干预方法,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脂、血清NO的水平,探讨ACI患者hsCRP的致病作用以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楚纯 《海南医学》2014,25(6):810-8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72h、1周及1个月血脂、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开始两组Ala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P〈0.05),治疗后72h研究组LDL-C水平较治疗前阴显降低(P〈0.05),治疗72h、1周、1个月研究组血清APN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研究组LDL-C、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取ACI病人66例,随机分为ACI对照组(32例)和ACI治疗组(34例),并以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4d.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勘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评定)MESS评分.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对照组和ACI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②治疗14d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hs-CRP均明显下降,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③ACI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M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MESS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④患者治疗前的MESS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3,P <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降低血清hs-CRP和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ACS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ACS组血清脂联素与hsCRP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对ACS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9例(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d),强化治疗组62例(阿托伐他汀剂量8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Npt、MMP-9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两组血清Npt、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pt、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调节及抗炎作用。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每组37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每日晚饭后2 h口服,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10 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脏脂肪素(V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比较,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及LDL-C水平虽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F、MMP-9、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F、MMP-9、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VF、MMP-9、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TC、LDL-C、VF、MMP-9及IL-6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及抗炎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该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栓素A2(Thromboxan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PGI2)浓度的早期影响.方法 46例确诊为ACS患者入院后24h内在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溶栓剂、抗凝剂、ACEI、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及硝酸酯类等)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d后测量患者血浆TXA2、PGI2及血脂水平.另选取健康正常人23例为对照组.结果 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浆TX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I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XA2均下降,血浆PGI2均增高,且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TXA2、PGI2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两组患者各血脂成分有下降/增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TXA2、PGI2水平与血脂各成分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ACS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激活;阿托伐他汀强化较常规治疗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TXA2和增高PGI2水平;阿托伐他汀对XA2和PGI2影响不依赖于血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82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强化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空腹采血,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进行分析.结果 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Hey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血清hsCRP、Hey及LDL-C浓度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更好地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共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和CR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水平无变化,CRP水平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CRP和血脂水平,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该院住院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前12h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此后80mg/d,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在术前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此后20 mg/d,连续服用6个月.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肝肾功能,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两组患者有无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HDL-C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与术前基数值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TC、TG和LDL-C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结论 早期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60 mg/d)能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使ACS患者获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早期预后及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um,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收集UA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阿托伐他汀20mg/d,35例)、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 mg/d,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2 h血清NO、ET-1水平及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组1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2 h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强化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治疗72 h血清两组ET-1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1)。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地升高UA患者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强化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减量至20 mg/d;常规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仍维持20 mg/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时和4周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4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Gensini评分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P)患者,3支病变者明显高于1支、2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S类型、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对其影响最大( P<0.05)。②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总胆固醇( TCH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脂( 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TCH、LDL-C降低更显著,HDL-C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增加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降低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OX40L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浆中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浆炎症指标OX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60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SA),非冠心病患者20例(C)。分别测定以上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OX40L及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mg/d组(A组)和40mg/d组(B组),疗程均为7~10d,第8d测定两组ACS患者血浆OX40L及超敏CRP的水平。结果⑴ACS组血浆OX40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略高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hs-CRP水平比较,ACS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SA组(P〈0.05);⑵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A、B两组血浆OX40L及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40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s-CRP及OX40L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将A、B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进行比较,OX40L与hs-CRP降低幅度均有差别,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作用更明显。⑶ACS患者血浆OX40L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增高,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OX40L及hs-CRP水平,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OX40L、hs-CRP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0mg/d抗炎作用强于10mg/d,ACS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