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春市的家栖鼠类群落结构特征,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鼠密度为7.7%,褐家鼠为优势种群。结论褐家鼠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中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要有针对性制定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平均为1.84%,带病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病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平均为1.13%,带病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均有褐家鼠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为1.85%,带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小仓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为1.13%,带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田鼠、大林姬鼠、小仓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均有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小仓鼠、黑线姬鼠和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社鼠和大林姬鼠仅分布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山区。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从而科学指导HFRS防制。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后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所占比重加大,带病毒率增高。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目前处于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压力同时加大的局面,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贵州省余庆县鼠种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6—2001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余庆县家栖鼠和农田鼠种有8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83.97%;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5.16%。家栖鼠类在每年3、10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农田鼠类在每年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防制的关键时期,化学防治是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HFRS主要贮存宿主黑线姬鼠在越冬前后的鼠龄结构和带毒的动态。我们于1982年11月至1983年5月在安徽省颖上县陈桥区开展鼠类调查,结果如下:
一、从观察点捕获鼠6种1,299只,其中黑线姬鼠占41%,大仓鼠33%,褐家鼠11%;HFRS的带毒率褐家鼠为8.3%,黑线姬鼠5.4%。在大仓鼠及小家鼠中也检出HFRS的带毒鼠。
二、越冬后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小家鼠的鼠龄有老化现象。黑线姬鼠带毒率随鼠龄增加而升高,从而提示早春灭鼠是降低出血热发病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阿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情况,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更好地指导HFRS防治工作。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野外布放300夹,居民区布放100夹,晚放晨收,记录捕获率、鼠种构成。用漂白粉将捕获鼠浸泡消毒后,解剖取鼠肺切片,放置液氮罐保存送实验室,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及东方田鼠,居民区主要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后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所占比例增大,带病毒率有所增高。结论阿城区HFRS疫区目前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有所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ERS均有所增加,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北京首都机场地区野外鼠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84—1994年对北京首都机场跑道周围草地为监测点的野外鼠鼠情进行了监测.鼠种计3科、6属、7种,即小家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背纹仓鼠、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黄鼠。小家鼠为优势种,黑线姬鼠,大仓鼠和背纹仓鼠在监测期间数量比例变化较大,与人为控制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变化有关。鼠密度高峰一般出现在9~10月.用综合防治的办法在机场地区大规模地灭鼠,可有效地控制鼠密度.灭鼠前后鼠密度间有显著性差异;环境、气候变化均可影响鼠密度.曾经从黑线姬鼠.小家鼠和褐家鼠体内检出HFRS血清抗体阳性个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发生和动物宿主分布关系,提出防控策略。方法用夹夜法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用Excel和EpiInfo等统计软件分析疫情资料。结果承德市自1984年出现HFRS病例后,根据疫情情况开展病例血清学核实和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捕获鼠种包括北社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大仓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等多种小兽,捕获的带病毒鼠种主要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北社鼠、大林姬鼠。其中大林姬鼠是2004年秋季在平泉县首次发现的带病毒鼠种,北社鼠为2005年首次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发现的带病毒鼠种。鼠带病毒率最高年度为2002年(8.40%),2005年以后未发现带病毒鼠。结论承德市仍以家鼠型HFRS为主,加强辖区内的监测、免疫和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I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07-2009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07-2009年全省累计发病284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凉山州、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在凉山州盐源县、达州市开江县和南充市3个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2046只,总鼠密度10.29%,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2.22%。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仍是四川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盐源县为家鼠型出血热疫区,四川省的其他发病地区为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监测结果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掌握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种类及感染情况,为合理的防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淄博市出血热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1,季节分布由秋冬季高峰为主向春季高峰转变。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3.62%,且居民区褐家鼠平均带毒率12.50%;野外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较多,分别占62.12%、28.78%,野外老鼠未检测出汉坦病毒。2014年与2013年相比,鼠密度有所增加,但带毒率的升高不明显。结论 目前我市是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重点是在春季加强居住区家鼠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南充市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历年HFRS疫情,开展动物密度、种群、带病毒率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5年来南充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死亡率为0·18/10万,病死率为4·09%。发病率最高是三区(7·83/10万)、蓬安(6·52/10万)和营山(4·02/10万),发病呈现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2个高峰;年龄以16~55岁组为多(85·70%);职业以农民为高(78·50%),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31%;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与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5·20%,鼠带病毒率以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高,黑线姬鼠与褐家鼠,褐家鼠与四川短尾带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与褐家鼠,HFRS发病与鼠类总密度和居住区内褐家鼠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海淀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啮齿类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自然感染情况,为HFRS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海淀区捕鼠,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解剖取肺脏,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结果在辖区内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属3种22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该区HV自然感染率范围为4.60%-20.00%,平均6.22%。其中不同鼠种自然感染率褐家鼠为6.96%,小家鼠为6.06%,黑线姬鼠为0。结论海淀区啮齿类动物自然感染HV普遍,主要存在以家鼠属为宿主的H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