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从医学媒介生物与疾病的关系研究、监测方法研究、鉴定方法研究、携带病原体研究、风险评估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给有关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研究进展的概况,指明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工作和科研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温州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活动规律。为医学媒介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型动物,采用CO:诱蚊器法调查蚊类,采用诱蝇笼法调查蝇类。结果2012年5—10月和2013年6—10月,温州口岸2年调查捕获医学媒介生物8020只,经分类鉴定,其中鼠型动物2科3属3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4属18种。本次调查发现各类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增长速度较快。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季节消长规律明显。结论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治和疫情疫病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治工作,本文从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现状入手,对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可持续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制订医学媒介生物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并在工作中逐步细化、丰富、完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进口散装废金属原料及其船舶媒介生物的调查,为开展口岸媒介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方法,选取210批次散装废金属原料,以及767艘次装运废金属原料船舶进行医学媒介生物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进口散装废金属原料中未截获医学媒介生物,运载船舶发现医学媒介107艘次,阳性率13.95%;在103艘船舶(13.42%)上发现2种蝇类,共1 174只;在4艘船舶上发现蟑螂,共265只,阳性率0.52%;鼠类、蚊类、蚤类未发现。结论使用目前常规媒介监测手段难以发现进口散装废金属原料携带医学媒介情况。装载散装废金属原料船舶有较高的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率,需要加强对该类船舶的卫生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本底情况,为首都口岸媒介生物防治、传染病和外来物种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12月对朝阳口岸的鼠、蝇、蚊、蜚蠊等媒介生物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捕获鼠类25只,经鉴定为1科2属2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捕获蝇类733只,经鉴定为4科13属17种,其中厩腐蝇为优势种群,年均蝇密度为12.22只/笼.d;捕获蚊类289只,经鉴定为1科2属3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年均蚊密度为4.82只/笼.d。捕获蜚蠊45只,经鉴定为1科1属1种。〔结论〕朝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总体情况正常,奥运会后无外来新媒介生物物种出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媒介生物监测工作方面的模式创新行之有效。针对口岸内蝇、蚊密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应有针对性地改造周边环境,开展杀灭工作,有效地防范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天津机场口岸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方法 统计天津机场口岸蚊、蝇、鼠和蜚蠊的调查数据.结果 弄清了2012年度天津机场口岸四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结论 与前些年相比,没有发现新的医学媒介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珠三角直航香港海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影响因素及卫生检疫措施。方法分析珠三角直航香港海港口岸的特点,梳理媒介生物防控的关键因素,提出卫生检疫措施。结果应从抓好医学媒介生物本地调查及监测、携带病原体检测、船舶、集装箱及货物的查验、注重季节性、加强宣传等方面做好卫生检疫工作。结论珠三角直航香港海港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形势严峻,从关键点着手,提高医学媒介生物截获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研究,客观、科学表述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组成、分布规律,以有效管理和监测媒介生物,提高对媒介传染病可能从国境口岸传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判断,保护国境口岸安全和人体健康。[方法]收集全国口岸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同时期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类、复核、补充完善。建立全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分布信息资料数据库。[结果]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口岸统计有11类媒介生物,共760种,分布于2界、3亚界,分布在7区、17亚区之中。[结论]该研究首次描述了中国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区系分布情况,在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管理上起指导和比对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各港区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004年8月-2012年2月在肖厝口岸开展的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肖厝口岸2轮本底调查捕获的医学媒介生物,经鉴定共有16科32属56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蚤类1科1属1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5属21种、蜚朔硷科3属5种、蜱类1科1属1种、螨类3科3属6种、蠓类1科2属10种。第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没有发现新的种类,但有12种新记录检出;除鼠形动物外,其它7类医学媒介生物的密度比第1轮调查低。结论肖厝口岸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组成均为福建省普遍存在的媒介生物种类;新开验港区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构成与旧港区有所不同,鼠、蝇、蜚蠊的密度未能达到我国国境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标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辖区各港区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将各类媒介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在今后的蚊、蠓类本底调查中,应合理选择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方法和调查点,选择高检出率的调查方法,而调查点的选择应包括港区所有的不同生境环境,这样才能提高蚊、蠓种群的捕获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台州口岸入境散装废五金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现状,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12月期间,在台州口岸入境的172艘次,往返于日本一台州航线,运载废五金的小型散货船进行医学媒介生物携带情况调查,并对调查中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蝇类阳性船舶17艘次,阳性率9.88%,捕获蝇类2种,264只;发现蜚蠊阳性船舶4艘次,阳性率2.33%,捕获德国小蠊1577只;未发现有鼠类阳性。[结论]积累了该类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资料,对该类船舶实施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卫生检疫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江苏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寻找防控医学媒介生物传人的最佳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方法收集2001~2005年江苏口岸地区本底监测资料和2002~2008年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第一轮江苏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中监测到鼠类2目3科14种,蚊类4属17种,蝇类5科20属35种,蜚蠊4属6种,蜱类1科1属1种,革螨7科13属21种。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2002年截获596批次、16413只;2003年截获1426批次、110427只;2004年截获3941批次、379331只;2005年截获6237批次、8280017只;2006年截获8485批次、3047317只;2007年截获9498批次、3037967只;2008年截获9921批次、3146613只。结论江苏口岸输入性媒介生物呈现携带载体广、携带率高、截获数量多、种群多样化、病原学检测阳性样本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珠澳跨境工业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2月,每月对跨境工业区口岸医学媒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到媒介生物10397只,查明有6目14科35属54种,建立了8种医学媒介生物资料库。初步摸清了跨境口岸的蚊、蝇、蜚蠊、鼠类等病媒生物的种群结构、季节消长等基本情况。结论珠澳跨境工业区的鼠类、蝇类、蚊类密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应采取措施加强灭蚊、灭蝇、灭鼠工作。继续开展口岸生物媒介本底调查,掌握医学媒介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状况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张家港194艘入境船舶,按照季节、国籍和船舶种类的不同,分析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状况。结果蝇类、蜚蠊为船舶携带的主要媒介生物,检出率分别为37.10%和10.31%,蝇类具有季节消长规律。中国和东南亚国籍船舶、装载废钢的船舶携带医学媒介风险较高。结论进行风险分析,加强对中国、东南亚及装载废物原料船舶的卫生监督,做好高温季节的灭蝇工作,能有效防治媒介入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蚊虫等7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蚊类采用紫外灯诱捕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诱蟑盒诱捕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4只,隶属3属6种,黄毛鼠为优势种;捕获蚊类265只,隶属3属4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246只,隶属3科4属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37只,隶属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从鼠类中蚤17只,均为印鼠客蚤;螨类39只,隶属1属2种,毒历螨为优势种。结论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作好环境治理,把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每个月连续监测2 d,持续12个月。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413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5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26.15%。鼠形动物总密度为2.24%,5月和10月为高峰期。检出蚤1只、螨15只、蜱1只。结论肖厝口岸还未达到国家无鼠害港规定的鼠密度低于1%的要求,应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与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临港经济区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9月-2012年8月,根据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人工小时法调查蚊类、诱蝇笼捕集法调查蝇类药激法调查蜚蠊,每月两次共进行了24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鼠类1科2属2种,蚊类1科1属4种,蝇类4科15属19种,未捕获蜚蠊。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临港经济区医学媒介生物的自然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泉州晋江陆地港媒介生物的构成及分布情况,为该港的媒介生物及其传染病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鼠、蚊、蝇、蜚蠊、蚤、螨、蜱、蠓8种媒介生物的监测方法,每种进行为期1年每月1次的调查。结果 (1)捕获鼠类35只,年平均鼠形动物密度为1.47%,褐家鼠为优势种属,占45.71%,汉坦病毒病毒携带率为6.45%。(2)检获的蚤、螨种属较为单一,鼠体染蚤率2.86%、鼠体染螨率5.72%。(3)捕获成蚊1 043只,平均蚊密度为43.46只/人工·小时,隶属1科2属2种。(4)捕获蝇1886只,平均密度为39.29只/笼·日,隶属4科15属20种。(5)捕获蜚蠊15只,年平均密度为0.03只/盒,隶属1科1属2种。(6)捕获蠓类1只,为荒川库蠓。结论泉州晋江陆地港除鼠、蚊、蝇的密度外,其余种类密度均符合国境口岸相应控制标准的要求;鼠体携带寄生虫率及汉坦病毒率较高,应加强防控,防止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临沂口岸蝇类本底资料.[方法]从2003年3月~2004年9月对临沂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捕获成蝇38626只,经鉴定隶属4科16属30种;其中16种蝇为本口岸首次记录;丝光绿蝇、家蝇、大头金蝇为优势种.自然状态下蝇密度以1、11、12月份为全年最低,8月份为全年最高.[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临沂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实施口岸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建立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8月-2011年7月,每月对再生园区医学媒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捕获鼠类73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优势种为臭鼬精;捕获蚊类588只,经鉴定为1科4属8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1046只,经鉴定为6科12属16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7只,经鉴定为2科2属3种。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掌握了再生园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