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植体的菌斑控制和清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植体周围组织对菌斑的反应Berglundh等(1992)比较了狗的牙龈及其种植体周围组织(以下简称种周组织)对菌斑堆积3周时的反应[1]。发现在种植体和自然牙上的菌斑堆积量及菌斑成分的变化都很相似,表明种植体周围细菌的定植与自然牙无明显差异。在3周时,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的部位和范围均与自然牙相似。Pontoriero等(1994)对人的研究也获得了相同的结果,20例牙列缺损的种植患者在停止口腔卫生措施3周后,种植体周围的菌斑量、成分及软组织炎症均与自然牙相似[2]。这表明种周组织在短期内对菌斑堆积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畸矫治器对牙面细菌组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面细菌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正畸患者按照不同口腔卫生措施要求分为两组。10例未经正畸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戴矫治器前,戴入后2、4、8周采集左下第一磨牙及右下第二双尖牙的菌斑,测定菌斑的细菌组成。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带环戴入前后不同时期、不同刷牙频率和时间,检出的牙面菌斑细菌组成无明显差异。下颌第二双尖牙粘托槽后,牙面菌斑细菌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杆菌比例升高,球菌比例下降,而口腔卫生措施的不同也对菌斑细菌的组成有明显影响。结论:戴用托槽后,下颌第二双尖牙远中区菌斑细菌杆菌比例增高,易成为诱发牙龋坏和牙龈炎的潜在因素。但通过加强刷牙漱口的频率和时间,有助于减少牙龋坏和牙龈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种植牙的远期修复效果。方法:采用改良菌斑指数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检查人工种植牙的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63例种植体修复2年后,X线显示在种植体周围无黑线出现,种植体稳固。种植牙基台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附着,但仅有1例有分散的点状出血。结论:种植牙的清洁中保证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牙体充填材料充填前后菌斑内细菌组成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充填材料对菌斑内细菌组成的影响。方法 比较复合树指、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前后一月内邻近菌斑细菌组成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材料充填后菌斑细菌组成的差异。结果 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充填前后,总菌落数及变链菌、粘放菌的组成均无明显改变(P〉0.05)。材料组间比较发现: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后的粘放菌、变链菌组成显著低于复合树指及银汞合金充填后(P〈0.05)。结论 不同材料充填影响邻近菌斑内的细  相似文献   

5.
非埋藏式种植体支持的单个牙种植体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非埋藏式种植体(ITI)在单个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65例共104颗单个牙缺失病例,采用ITI种植体种植修复,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种植后愈合期无1例种植体脱落,1a成功率与100%,5a成功率为99.1%,修复并发症主要是固位螺丝松动和八角基台折断。结论 非埋藏式种植在单个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老年卧床肺感染伴牙周病病人龈下菌斑中需氧致病菌的定植情况及其与肺感染致病菌的关系。方法:选我院重症卧床老年肺感染伴牙周病病人50名,记录其牙周状况、全身状况、痰培养结果,并选牙周炎症最重的1~2个观测牙进行龈下菌斑需氧菌培养和细菌分类计数,观察其龈下菌斑中需氧致病菌的定植情况及其与呼吸道致病菌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龈下菌斑需氧致病菌检出率达23.96%,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45%,P=0.001),导致致病菌定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因素、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体温、社区牙周指数(CPI)记分。实验组老年病人龈下菌斑与肺感染致病菌一致率为24%,其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因素、住院天数、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体温、中性粒细胞分类、CPI记分、龈下菌斑中杆菌的百分比。结论:重症卧床老年病人的龈下菌斑较普通老年人更易定植需氧致病菌,且易被吸入导致呼吸道感染。这种细菌的定植和口腔肺脏细菌一致性与牙周炎症程度相关,也与性别、卧床时间、抗生素的使用、全身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菌斑生物膜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德懿  富饶  赵隽隽  叶军 《口腔医学》2005,25(3):129-131
目的研究牙面菌斑生物膜特征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而牙冠严重龋坏的龋齿5颗、无龋损而极度松动的牙周炎患牙6颗及正畸原因拔除的健康牙4颗,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龈上、龈下及移行生态区的菌斑生物膜特征。结果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牙面均观察到细菌混合物组成的菌斑生物膜,健康牙菌斑生物膜以球菌为主,放线菌和短杆菌少量;龋齿牙的龋坏处为坏死组织和细菌,龋边缘及龈沟处的球菌和短杆菌较健康牙多;牙周炎患者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多,在龈上、龈下移行处可见典型的玉米棒状菌斑或以杆菌为主的紧密附着菌斑,龈下可见球菌、杆菌、梭菌及螺旋体等构成的复杂菌斑。结论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菌斑生物膜细菌组成、集聚秩序和立体结构不同,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细菌的附着、集聚、生长有关,也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刃天青纸片法预测龋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龋活性试验(caries activity test,CAT)之一的刃天青纸片法(Rezazurin disctest,RD test)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龋失补牙数(dmft)的关系。方法 给94名受测试者应用RD法,检查受测试者dmft,并取其唾液和菌斑样本培养致龋细菌。结果 RD法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dmft呈正相关关系,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3.7%,阳性预测值为70.2%。结论 RD法能反映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数量以及受测试者患龋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前牙即刻种植扩增角化龈的临床效果。方法唇侧骨板垂直缺损不超过牙根长度1/3的单颗前牙即刻种植病例20例,拔除患牙即刻种植,利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双层封闭植牙创口,并与周围黏膜加压严密缝合,2~3周拆线,8~12周行冠修复。冠修复后3、6个月,从龈缘高点到膜龈联合线测量种植牙角化龈的宽度,和邻牙及术前角化龈的宽度进行比较,并对种植牙的龈乳头进行美学评价。结果 20颗种植牙的角化龈宽度与种植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与相邻牙也无明显差异,膜龈联合线自然;17例种植牙的龈乳头达到Jemt氏分类的2级、3级。种植前,20颗种植牙的角化龈宽度为(4.460±0.220)mm,冠修复后3个月为(4.451±0.245)mm,正常邻牙是(4.410±0.189)mm。冠修复后3个月,种植位点角化龈平均宽度与正常邻牙比较(t=1.283,P=0.215)、与术前比较(t=0.584,P=0.5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修复后6个月,种植位点角化龈宽度为(4.448±0.223)mm,正常邻牙为(4.404±0.197)mm,种植位点角化龈宽度与正常邻牙比较(t=1.620,P=0.122)、与术前比较(t=1.144,P=0.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可用于前牙即刻种植的创口封闭,能作为屏障膜有效引导骨组织再生,并能很好地保持种植位点的角化龈宽度,龈乳头的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根面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方法 以单纯随机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30人,将一侧需行桩核冠修复的第一磨牙和对侧健康第一磨牙分为受试牙和对照牙。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及冠修复后 1个月,分别采集受试牙与对照牙根面菌斑,然后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通过菌落形态学检查、生化特征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其中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和黏性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 受试牙变异链球菌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修复后 1个月菌落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牙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修复后 1个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牙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 72 h及1周、修复后 1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周菌落计数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非埋藏式种植体支持球型固位下颌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下颌牙He病人,种植98颗TTI种植体,表面喷涂钛离子(TPS)的种植体于种植后3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表面喷涂酸蚀-喷沙(SLA)的种植体于种植后6周行上部结构修复,上部结构采用球型固位设计。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观察期为1-11a。结果 种植成功率为99%,义齿修复后行使功能的成功率为100%。结果 非埋藏式种植体(ITI)支持球型固位覆盖义齿在下颌无牙He修复中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口腔修复材料对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后,因修复材料与口腔微生物和宿主互相作用,口腔微生态将发生变化。本文就口腔修复材料表面菌斑的形成、口腔修复材料对细菌粘附和生长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牙合)垫式可摘义齿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牙列缺损伴部分牙中、重度磨损与磨耗的设计及修复治疗,探讨重建口颌系统正常秩序,适当恢复颌高度、重建咬合平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取修复前研究模型,对上述类型180例患者采用整体设计,以联冠式(牙合)垫(塑胶或铸造)加天然牙与黏膜共同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治疗,并进行修复后2、4、6周随访观察。结果:180例中,戴用修复体2~3周适应者148例(82.2%);4~5周内适应者24例(13.3%);5-6周内适应者8例(4.5%)。远期疗效通过信访长达10a~15a以上,临床效果满意,均达到预期修复目的。结论:此设计修复不仅保留了牙体组织,而且恢复了原有组织的外形和功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6):389-389
由国际顶级口腔种植专家所组成的国际种植学会(ITI)自2007年开始编辑出版口腔种植学的经典丛书—“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治疗指南”。丛书第1卷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美学区各种类型单颗牙缺失美学种植治疗的分类、原则、风险因素控制、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技术和并发症的处理等,是美学区单颗牙种植的权威性著作。第2卷则着重介绍牙列缺损的种植修复方法。本套丛书是口腔种植外科医生、种植修复医生、种植修复技工和口腔种植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种植修复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为种植体周微生物研究的样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种植修复的10例患者(12颗种植体),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随访复诊时采集其唾液和种植体周龈下菌斑样本,行16S rRNA V3~V4区双端测序,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和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 在Alpha多样性分析中,Sobs指数和Chao指数显示,唾液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大于龈下菌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和吸烟患者的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不饮酒、种植体周最大探诊深度≥5 mm的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他因素如不同年龄、软垢...  相似文献   

16.
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肿瘤术后造成的颌面缺损使患者丧失咀嚼、语言等功能,并导致颜面畸形。采用植骨种植功能颌面建,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组64例肿瘤术后颌骨缺损(上颌10例,下颌54例)所用3种方法:(1)下颌骨部分或全部缺损,采用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骨移植延期(同期)牙种植,完成种植义齿修复;(2)一侧上颌骨缺损,健侧缺牙或无牙,采用健侧牙种植完成赝复修复;(3)双侧上颌骨缺损,采用颧骨种植,通过磁附着固位完成义颌赝复修复。结果:64例所用3种方法均达到恢复外形与功能理想的效果。观察时间最长12年,最短5年,其中6枚种植体未实现骨结合。上颌缺损修复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7.5%;下颌骨缺损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1%;非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7%。结论:上颌骨缺损采用种植赝复修复可行,若颧骨较薄,应先植骨;植骨-种植是下颌骨功能重建理想的方法。血管化植骨种植适用于植骨床血运差的患者;非血管化植骨种植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因缩短了移植骨的离体时间,骨细胞仍有活性,与血管化骨移植效果一致。证实了自体骨植骨块兼有骨形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侧游离缺失不同修复方法的咬合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单侧游离缺失不同修复方法咬合力分布情况与特点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T—Sean咬合分析仪进行体内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时间的测定。实验组为单侧游离缺失患者,按照修复方法不同分为种植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患者,15名)和支架组(铸造支架活动义齿修复患者,13名)。对照组为正常牙列(15名)。比较种植组、支架组与正常组咬合力分布的差异。结果从出现牙尖交错位到最大咬合力的时间:正常组、种植组和支架组的均值分别为:0.39s、0.42s和0.62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种植组、支架组左右向位移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种植组和支架组3组之间前后向位移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种植义齿和活动义齿修复区域均出现咬合力偏低趋势,但种植义齿达到牙弓的左右向咬合平衡,与对侧天然磨牙咬合力较接近,较接近天然牙列的咬合力分布。而活动义齿在牙弓的左右向和前后向都未能达到天然牙列的咬合力平衡。  相似文献   

18.
牙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其已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但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导致种植失败。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晚期并发症,其始动因素是菌斑微生物。本文就目前健康的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评价10例上前牙单牙种植修复连续病例的临床美学效果。治疗程序包括:①无创拔除患牙:②拔牙后6~8周,植入活性亲水SLA(SLActive)骨水平种植体并同期行骨引导再生术;③种植体植入后2~3个月,临时冠修复:④制作个性化印模帽,⑤暂时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永久修复1年后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标准:红(PES)白(WES)美学指数。所有种植体获得骨结合,存留率和成功率均为100%。按照此临床流程,上颌单牙种植修复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ES评分为7.9±17,WES评分为7.0±15。  相似文献   

20.
RPDs致口腔病变防治的研究近况兰州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730000)余占海刘斌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曹秀玲戴用RPDs(RemovablePartialDentures可摘式局部义齿)能引起口腔微生态环境失调,促进菌斑的沉积[1]。菌斑是微生物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