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自1992年开始开展了一段式叶状钛牙种植体骨内种植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随访已超过三年的为138例患者,205颗种植体,拔除16颗,其中因种植体折断而拔除的4颗,其成功率为92.2%。本文对其手术方法、成功因素、一段式种植体的优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作者认为一段式叶状钛牙种植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体。  相似文献   

2.
一段式柱形螺旋种植体修复前牙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应用柱形螺旋种植体作前牙修复42例,种植体63枚,3年观察期内种植体稳固,X线牙显示无明显骨吸收,病员满意。本文重点讨论了该型种植体的技术操作难点,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赵清  王波 《上海口腔医学》2002,11(2):192-192
我院于1997~2001年间,对94例患者行人工牙种植术,共植入种植体138颗。本文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1病例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男50例,女4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37岁。缺牙原因:因龋齿拔牙56例,因外伤拔牙20例,牙周炎拔牙11例,牙列不齐拔牙4例,先天性缺牙3例。缺牙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6a,平均3.5a。缺牙部位:上前牙区62例,上后牙区23例,下前牙区10例,下后牙区43例。种植体类型:叶片状种植体(CDIC,纯钛)9颗(6.5%);螺旋锥状种植体(CDIC,纯钛,一段式)56颗(40.6%);螺旋柱状种植体(CDIC…  相似文献   

4.
牙种植体稳定性是判断种植体是否成功的重要参数之一,在选择牙种植体负载时机、判断骨结合界面的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用的五种牙种植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优缺点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种植体早期感染大多由口腔卫生不良或种植体邻牙的牙周炎或根尖周炎引起,而由种植体对颌自然牙的牙周炎所致的种植体早期松动失效很少见.本文报道1例种植体对颌牙的牙周炎导致种植体早期松动的病例,分析了种植体早期感染的预防、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变组织及感染源,有可能阻止甚至扭转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重建方式。方法:植A种植体高出牙槽顶骨面,在其周围植入Bio-oss骨粉,以盖嵴式覆以Bio—Gide膜,钛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6、8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和二期术,观察创面与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以及牙槽嵴成骨情况。结果:显效34例49枚种植体,无效3例3枚种植体。结论:骨引导再生术可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牙槽嵴.  相似文献   

7.
天然牙——末端骨内种植体固定桥的临床修复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游离端由种植体和天然牙支持的桥体的修复设计。方法:16例磨牙缺失牙患者植入34枚两段式种植体,修复32个缺失后牙,采用天然牙-末端骨种植体上端烤瓷固定桥修复体的设计。结果:经定期复诊随访,追踪临床观察2年,其中1例因种植体颈部螺栓折断而失败。1例因种植体松动而拔除外,其余取得良好效果(87.5%)。结论:天然牙-末端骨内种植体混合支持上部固定修复设计是可行的,但是应充分考虑种植体所在的颌  相似文献   

8.
牙列缺损修复中根型牙种植体的选择与植入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市场上已有14类商品化的根型牙种植体系统与近百种根型牙种植体,正确地选择根型牙种植体与合理的确定其植入部位是保证种植义齿获得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关键。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牙列缺损修复中正确地选择根型牙种植体的直径,长短与形状等参考标准,准确地定位根型牙种植体植入的近远中,颊(唇)舌向以及垂直向位置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67例患者共植入CDIC非坦植型钛锥状螺旋牙种植体98枚,临床观察18-48个月。结果表明:本组资料的累计成功率为93.9%。牙种植你丢失主要发生在愈合初期,失败率不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单一牙种植体的单冠修复失败率较高。采用种植体一天然牙联合固定桥修复者成功率较高。CDIC非埋植型钛锥状螺旋牙种植体是一种适合国人前牙修复的理想牙种植体。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Ⅱ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微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合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使2枚微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牙合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    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 ~ 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合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微种植体加力5 ~ 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    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合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微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在对自然磨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拟自然牙双牙根种植体的几何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拟自然牙双牙根种植体与单牙根种植体在下颌骨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比较其优劣性。方法:采用SPSS对自然磨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拟自然牙双牙根种植体的几何参数;在有限元软件中模拟咬合力加载,分析两种不同的种植体对于下颌骨的应力分布。结果:两种不同种植体对于下颌骨的应力分布有较大差异,拟自然牙双牙根种植体在颌骨的应力分布明显小于单牙根种植体。结论:对于磨牙区的种植修复,拟自然牙双牙根的种植体在力学性能上比现有的单牙根种植体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对36例个别牙缺失的病人用42枚种植体入并修复,经过半年至两年半的观察,39枚种植体至今仍稳固于牙槽骨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作者自1995年以来进行人工牙种植体植入,计60例108枚种植体,共修复146个牙单位的种植义齿。患者年龄16—68岁。经6—8个月的临床观察,除3牧种植体失败外,种植体均稳固,修复体固住良好。本文主要对各类型骨内种植体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对98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150枚骨内牙种植体,并用单冠、联冠、固定桥进行三种类型上部结构固定种植义齿修复。经临床使用两年后,修复体(含种植体)保存91例(92.9%),松动失败7例(71%)。本文对种植义齿上部固定修复体类型的选择及影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HBIC—I型种植体在前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报告了HBIC-I型种植体行前牙种植138例,共203枚,经临床观察,近期成功率为99.5%,本文介绍了前牙种植的适应证,并对一段式种植体的优缺点、HBIC-I型种植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以及前牙区人工牙种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一般式种植体对前牙缺失不失为一种优先选择的种植体。  相似文献   

17.
种植体作为一种新的支抗手段,在前方牵引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减少了传统的前方牵引口内牙和腭支抗引发的一些不利的牙性变化,增加了骨性效应。特别是比较严重的或无法建立有效的牙性支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种植体支抗更具有优势。本文就种植体支抗在前方牵引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不同表面结构的牙种植体对初期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常规植入不同材料,类型的的牙种植体105例,比较3种种植体对临床初期骨愈合的影响。结果每例临床观察3~8月,初期愈合率在91%以上。不同类型的种植体对初期骨愈合的成功率有影响,但差异不大。结论常规植入的种植体初期骨愈合与种植体本身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羟基磷灰石涂层基牙种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牙种植体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技术,对涂层的结构组成、存在问题和羟基磷灰石涂层牙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组织反应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介绍了牙槽嵴宽度在妨碍放置种植体时应用扩张狭窄牙槽嵴外科技术的临床效果。本组12例患者,在需要扩大牙槽嵴的位置,应用无牙He牙槽嵴扩张技术(ERE)种植29颗种植体。该研究结果成功率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