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针吸取活检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非淋巴造血系统及非囊性病变的原发性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40例良性的28例恶性肿瘤按不同组织来源分类;将穿吸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对照,按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计算符合率,特异符合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细针吸取活检对良性或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1例多形性腺瘤的符合率为100%,特异符合率为90.48%;8例非腺上皮来源良性肿瘤的符合率为50%,40例良性肿瘤的假阳性率为0,28例恶性肿瘤的假阴性率为17.86%,5例粘液表皮样癌中,4例报告倾向“多形性腺瘤”,结论:细针吸取活检对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较大,对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傺 大;粘液表皮样癌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  相似文献   

2.
唾液腺上皮性肿瘤12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1990-2005年间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90年2月至2005年2月15年间收治的1209例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对其病理类型、好发部位、年龄和性别等进行统汁分析。结果:12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比为1.96:1,男女之比为1:1。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76.75%).其次为Warthin瘤(14.75%);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34.2%),其次为腺样囊性癌(26.2%)。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相同,均以腮腺最多,腭部小唾液腺和下颌下腺分列第2位和第3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70岁之间.结论: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良性多于恶性,多形性腺瘤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71例(73.96%),恶性上皮性肿瘤25例(26.04%)。多形性腺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腺样囊性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0.92:1和1.5:1:良性肿瘤平均年龄66岁、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9岁。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4.17%,多形性腺瘤占75%。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震江  万林忠 《口腔医学》1998,18(3):123-125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某些口腔粘膜病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4型人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DNA.结果:45例口腔颌面部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患者,48份组织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总阳性率达75.6%(34/45).其中恶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76.9(20/26).良性病变HPV-DNA阳性率为73.7%(14/19).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2组间HPV-DNA的型别有显著的差异,恶性肿瘤以HPV16和HPV18型为主,良性病变以HPV18和HPV6为主.非肿瘤对照组共30人HPV-DNA阳性率为10%,均为HPV18型.HPV18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率均较高,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颌下腺病变的诊断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85例颌下腺切除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颌下腺切除病例中非肿瘤性病变以慢性炎症最常见,肿瘤性病变中良性高于恶性。结论 B超和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提高颌下肿物的诊断率,颌下三角清扫术对根治颌下腺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83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总结分析83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患者平均年龄53岁,男女之比为1.2:1,肿瘤部位依次为腮腺47.9%,颌下腺24%、腭部20%,肿瘤中恶性成份为癌型76例,癌肉瘤7例。明显影响预后的因素有(1)肿瘤部位;(2)组织学亚型,(3)肿瘤分化程度,(4)浸润状况,(5)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52.7%,恶性程度明显高地其它常见型涎腺癌。作者认为多形性腺瘤是它的癌前病变,早期切  相似文献   

7.
口腔小唾液腺肿瘤(MSGTs)根据其组织形态学差异可分为多种类型,该文旨在研究MSGTs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13例MSGTs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复片证实,部分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肿瘤的临床特征进行描述。结果:119例(56%)为良性肿瘤,94例(44%)为恶性;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93/119),其次为管状腺瘤(25/119);94例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45例(均为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8.
咽旁间隙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9例咽旁肿瘤作了回顾分析。术前32例病人作了针吸活检,50例作了CT检查;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手术。结果在32例针吸活检病人中27例诊断正确,50例CT检查中3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见良性肿瘤72例(81%),恶性肿瘤17例(19%),咽旁肿瘤中以混合瘤最为多见,共37例(42%);术后良性肿瘤复发10例(14%),恶性肿瘤12例(74%)。结果显示针吸活检和CT对咽旁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十分必要和关键,经腮腺入路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进路,咽旁肿瘤的术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980.9.—1999.5.收治的52例16岁以下儿童腮腺肿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儿童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36例,占69.2%,恶性肿瘤16例,占30.8%;良性肿瘤中血管病最多,占良性肿瘤的41.1%,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最多,占恶性肿瘤的56.2%。4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6例恶性肿瘤术后进行放疗,10年生存率83.3%。结论:儿童腮腺肿瘤中脉管瘤最多见,实质性肿瘤中恶性肿瘤较多,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总体上预后治疗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离心涂片法对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和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测定。肿瘤患者微核率(‰)为7.68±2.70,其中恶性肿瘤组为8.68±2.36,良性肿瘤组为5.33±1.92;健康人为1.60±0,97。经统计学处理,肿瘤组与对照组,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对照组,良性肿瘤与对照组之间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明显高于健康人,恶性肿瘤患者染色体畸变又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问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唾液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颈部入路手术治疗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较简单.但此种术式也存在神经损伤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该文介绍一种经口腔入路治疗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方法。12例患者接受此种手术,术中腺体及肿瘤易于解剖分离,病变可轻易自口内取出。术后虽然有舌神经麻痹及舌运动受限症状,但短时间内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吸烟对口腔黏膜细胞的遗传毒性,分析与口腔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4例吸烟者和17例非吸烟者(其中口腔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19例,10例健康者)口腔黏膜脱落上皮细胞DNA损伤,按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为彗星尾长和彗星率。试验所得数据由SPSS、SA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彗星尾长和彗星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者的彗星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吸烟者的彗星尾长和彗星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吸烟可导致口腔黏膜细胞DNA损伤,随肿瘤组织病变程度的加重,DNA损伤程度亦加重。组织细胞DNA损伤与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3.9,30~49岁占40.4%。原发部位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46%)。混合瘤、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肿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占本组病全的68.5%,其中腺样性肿瘤良性多见于恶性,良:恶约为149:1。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自1959~1992年期间收治原发于舌下腺肿瘤共63例,其中除8例为良性肿瘤外,余为恶性肿瘤。经治疗后5、10、15年直接法统计生存率分别为67.5%、38.23%及23.0%。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建议对原发于舌下腺恶性肿瘤术后除注意局部复发外,术后5年内应密切注意肺部检查。舌下腺肿瘤的发病率低于腮腺、颌下腺但恶性率却高达87.3%,所以临床上对舌下腺肿瘤应有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对舌下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生化方法测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6例,良性肿瘤47例,并与35例正常人作对照。检测肿瘤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总唾液酸(TSA)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中LSA、TSA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SA、TSA的值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含量水平升高或明显下降对判定疗效预后有价值。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和构成特点.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活检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2161例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1264例,占58.49%;恶性肿瘤716例,占33.13%;瘤样病变181例,占8.38%.常见良性肿瘤依次为多形性腺瘤、血管瘤、乳头状瘤、Warthin瘤、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居首,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1.96%;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腺样囊性癌;牙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舌、腮腺、唇、颊.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构成比为40.27%,汉族为29.18%.结论 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的常见类型、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国内外报道相似;涎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的构成比远高于其他肿瘤,而牙瘤在牙源性肿瘤中的构成比较低;维吾尔族与同地区汉族比较,其恶性肿瘤的构成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Warthin瘤为一种由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10%。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偶见于下颌下腺及小涎腺.Warthin瘤癌变是极为罕见的,近年偶见Warthin瘤有癌变的报道。现将我科1例Warthin瘤恶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吸烟与口腔肿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关系,评价吸烟的危害性。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22例吸烟和32例非吸烟口腔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9例,正常组织13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温高压组织抗原修复法,对P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按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分析。试验所得数据均由SA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吸烟组P16阳性表达率为54.55%,非吸烟组68.75%,两组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吸烟与否,恶性肿瘤的P16阳性表达均低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P16蛋白表达与吸烟无明显关系,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