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口服小剂量妈咪爱对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耐受程度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1~6月将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单纯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均在24小时后经口喂早产儿配方奶。实验组将0.5g妈咪爱加入稀释奶中,1天加2次,对照组单纯喂稀释奶,24小时后观察患儿经口喂养的耐受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经口喂养耐受良好,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结论:妈咪爱可以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营养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早期微量喂养越来越被关注.为了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患儿的影响,我科开展了对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03~2011-05住院早产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早产儿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对照组未给任何用药,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1)观察周期为出生后1个月,干预组发生喂养不耐受8例,发生率为14.5%,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7例,发生率为30.9%。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24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患儿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早产儿治疗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且可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产儿早期微量瓶喂养与间断鼻胃管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于早期微量瓶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5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喂养1周的入液量(静脉入液量和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及对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即100 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影响.以及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下观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误吸所致窒息、呕吐、胃和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喂养1周后奶瓶喂养较鼻胃管喂养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01).肠道营养热能达到418.4kj/(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奶瓶喂养组较鼻饲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未发生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奶瓶喂养组较鼻饲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和腹胀显著减少,x2检查,P<0.01.奶瓶喂养组未曾发生因误吸所致窒息,鼻饲组发生3例.结论出生体重在1 300 g以上的早产儿生后早期微量喂养较鼻饲喂养喂养效果好且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疾病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7例早产儿随机分成经口微量喂养组14例和胃管喂养组13例。观察两种喂养方式在呕吐、腹胀、口腔炎、低血糖、黄疸、继发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发生情况。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经口微量喂养较胃管喂养在腹胀、口腔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在呕吐、低血糖、黄疸、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口喂养较胃管喂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桂花  王怀英  张淑珠 《广东医学》2004,25(11):1319-1320
目的 寻求一种较为适合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以改善早产儿喂养的不耐受性。方法 将胎龄≤ 34周 ,体重≤ 15 0 0g的早产儿分为 3组 ,在统一保暖、静脉营养基础上 ,在生后 72h前 ,微量喂养组予早期微量喂养 ,对照组Ⅰ暂时不喂养 ,对照组Ⅱ按常规喂养方式喂养 ;72h后 3组均予常规喂养方式喂养。观察 3组患者大便、喂养与体重增加情况及喂养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微量喂养组拔胃管及到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在生后 1个月时有较理想的体重增加 ,而且微量喂养组较对照组Ⅱ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喂养不耐受现象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 ,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2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早开奶组(n=21)和晚开奶组(n=21)。早开奶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晚开奶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两组比较,早开奶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重、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值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各种因素,造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探讨开展早期微量胃肠喂养问题,为解决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喂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排除了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NRDS,呼吸衰竭、畸形等疾患。随机分为二组,早期微量胃肠喂养83例为观察组,常规喂养80例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二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各分项比较均P<0.01;二组在治疗10d内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有助于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基层医院的喂养成功率,增强患者的整体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生长和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的适宜喂养方式,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郭琳 《四川医学》2014,(4):457-458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早产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结果(1)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83%(15/72),对照组发生率为73.53%(50/68)。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经X2检验,p<0.05。(2)对照组发生的50例喂养不耐受患儿予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结论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对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人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分为2组,研究组169例、对照组1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早产儿入住NICU至离开时,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平均每天的体质量增加更快、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睡眠时间延长,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产儿常见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儿经治疗36例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结论重视监护、保暖,同时呼吸支持、预防感染、出血,治疗黄疸是治疗早产儿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然光照射对预防早产儿黄疸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早产儿除外溶血、窒息、感染和极低体质量儿随机分成2组,2组均有常规的保暖、喂养和监测血糖,对照组无治疗;治疗组自然光照射每天1次,每次3h,连续3d。2组每天进行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 2组每天进行经皮测胆红素值测定在自然光照射0、1、2、3h和自然光照射结束后4h,不同天但同一时间段经自然光照射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天不同的时间段经自然光照射的早产儿随着时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结束后4h与同一天、0、2、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天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经皮测胆红素数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早产儿黄疸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湿肺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早产儿湿肺的临床特征、严重性、X线征象、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早产儿湿肺占同期新生儿湿肺的比例为20.57%。早产儿湿肺在早产儿中发生率为17.06‰,临床表现以呻吟、气促、青紫、吸气时吸凹征及反应差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多于24 h后明显加重,多需机械通气治疗。肺泡和肺间质积液、肺淤血、肺气肿、心影增大是其主要的X线征象。结论早产儿湿肺发病率高,轻症湿肺预后良好,重症湿肺需及时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有喂养不耐受)22例与对照组(无喂养不耐受)20例,观察组患儿予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喂养。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24h内及7日龄后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入院时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治疗7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0.01),而在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结论早产儿血清GAS水平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关系密切,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